今日财经媒体要闻
《中国证券报》
净出口拉低GDP增速 4月加息预期减弱
伴随着昨日沪深股市大跌,有关高通胀率下紧缩性调控措施或再度出手的说法开始传出。但此间观察人士认为,鉴于今年一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四年来首次为负值,接下来的宏观调控措施不大可能会“下重手”,4月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国家统计局明日将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对于市场关心的CPI数据,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日前预测,3月份CPI同比上涨8.3%,一季度CPI同比增长8%。据此测算,3月份CPI环比下跌0.7%。但剔除雪灾、春节等短期因素后,实际上2月份CPI环比上涨1%,3月份CPI环比上涨0.8%。以此来看,当前的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但相比2月份已有所减轻。
至于是否会加息,刘士余表示,央行还在研究。但分析人士认为,4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依然不大。除了受制于中美利差现状、不利于扩大内需、效果不明显等考量外,一季度货币紧缩效果初显、进出口结构反常变化是这一判断的重要支撑。
3月末,M2余额增速降至14个月来的低点16.3%,基本接近央行全年16%的调控目标;3月份新增贷款增速降至14.8%,一季度新增贷款占全年额度的36.7%,表明信贷控制政策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央行日前在发布上述数据时表示:“从紧货币政策成效显现”。
三家地产公司净利润上升
万通地产(600246)公布,一季度实现净利润213,758,790.33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23,993,691.37元;每股收益为0.4216元,上年同期为-0.0833元。根据公司下属各控股子公司项目开发的进展情况,公司预计本年度中期实现的净利润将较2007年中期增长200%以上。去年中期公司实现净利润7298.52万元。
银基发展(000511)一季报显示,期内实现净利润75,321,919.48元,同比增长197.45%;每股收益0.12元,同比增长71.43%。
莱茵置业(000558)一季报显示,实现净利润13,595,179.9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01%;每股收益0.06元,同比增长120.70%。其中,由于商品房交付增加,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均大幅增加。公司在业绩期内还出售了全部3,043,124.10元交易性金融资产。
货币控制目标仍未实现 加息压力犹存
从央行日前公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来看,流动性控制目标仍未实现,准货币成为未来下阶段调控重点,而加息可能性仍存。
2008年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控制各项指标不超过2007年增长幅度。对货币流动性来说,各层次的货币供应量(M0、M1、M2)全年增长控制线分别为12%、21%和16.72%。由于货币供应在一年的周期内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征,用季节指数水平法预测,结合全年货币控制目标,3月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控制目标分别为10.56%、18.15%和14.90%。而3月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当月实际增速为11.12%、18.25%和16.29%。可见,除市场货币流通量和狭义货币量接近控制目标外,最重要的控制指标广义货币流通量仍远高于控制线,调控紧缩的压力并没有得到放松。
《上海证券报》
银行并未收到紧缩房企信贷新通知
对于近期市场上“冒出”的进一步紧缩房企贷款的传言,记者经过多方采访发现,监管部门近期并未对房地产信贷提出新的紧缩要求。
昨日,央行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询问时表示,近期并没有就房地产信贷对商业银行发布进一步通知。
来自多家银行的信息也显示,银监会近期未专门召开房地产信贷相关会议,也没有对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紧缩房地产信贷的通知。
市场流传的进一步紧缩房企贷款的消息可能源自监管部门的一份调研。
据记者了解,近期央行上海总部对中外资银行的房地产企业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情况正进行调研,但目前只在地方分行层面进行。不过,某银行的广州分行也收到了监管部门的相关情况调研表。
外围市场大跌对A股影响有限
继上周五美欧股市收盘大跌之后,昨天亚太股市也纷纷大幅下挫。在外围“空”气弥漫的背景下,A股市场昨天狂泻不止,上证指数一举创下本轮调整的新低。不过,分析人士认为,A股昨天的调整受外围股市再度大跌的影响有限,对宏观调控可能“加力”的预期才是股市下挫的主要诱因。
周边股市跌幅不及A股
交银国际控股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温天纳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外围股市大跌对A股的直接冲击有限,只有通过H股间接影响到A股走势。另外,他认为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忧虑也仅会对中国产生间接的影响,所以,更多关于美国经济的负面消息出台,对A股的打击有限。
温天纳认为,A股昨天大跌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投资人预计今后国内的宏观调控可能“加力”,特别是对进一步加息的预期,打击了投资信心。
市场人士注意到,从昨天亚太股市的总体表现来看,似乎也不难得出A股下跌受外围带动有限的结论。尽管受美股上周五大跌拖累,亚太股市昨天普遍跌声一片,但不管是日本、韩国、新加坡还是中国香港,跌幅都远不如A股“凶猛”。
刘明康:从四大方面发展邮储银行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出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第一次工作会议时强调,邮政储蓄银行要充分发挥在沟通城乡、服务“三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据介绍,目前全国邮储银行营业网点有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超过2万个,自动取款机超过1.8万台,遍布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其中一半以上的储蓄网点和三分之二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成为联接和沟通城乡居民的最大金融网。
刘明康指出,邮储银行要实现公司治理完善、品牌特色鲜明、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零售银行这一目标,一要发挥邮储银行的网络优势,在推进新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统筹城乡发展,在城市和乡村两个服务领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础金融服务,要不断拓展邮储银行的业务服务范围;二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加快商业银行制度建设。邮储银行要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建立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质量和管理优先的银行发展理念,强化风险管理基础,建立健全银行管理制度;三要加强人才和队伍专业化建设;四要进一步树立邮储银行的良好社会形象。
《证券时报》
美国经济“脱钩论”是误导?
美国2007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大幅放缓至0.6%,数据出台前后美国当局各方正忙于促成财政刺激经济政策,美国遂成为次债危机后全球第一个采取经济刺激政策的国家,这引起了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怀疑与辩论,以及对世界经济前景是否会修正、修正幅度有多大的争论。2月15日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美国经济与全球脱钩是一个“长期论题”,不久后他又表示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大于50%,这种暗示无疑将市场引向美国经济衰退或许不会拖累全球经济的方向,而欧盟事实上直到现在也仍然坚持经济基本面良好的立场,可见“美国经济与全球脱钩论”或者“美国信贷危机与全球脱钩论”,甚至世界经济修正前景有限的论调都是相当有市场的。
2008年以来,IMF首先接连调低全球经济增长,并连续将欧盟经济增长由2.0%以上大幅下调至1.3%,IMF主席卡恩随后又指出全球经济下行风险物化、实质化,并敦促采取全球层面的政府干预,他认为此轮危机是全球性的,所谓的脱钩理论完全是在误导人们。但在德国年初以来强劲的工业产出增长支持下,欧盟集团主席容克对IMF的预测不以为然,仍然认为欧盟经济增长将达1.6%至1.8%,并表示“IMF对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测略微有些悲观”,“IMF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的预期缺乏对事实的细致观察”,并坚定地支持欧盟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对抗通胀的立场,使所谓的“脱钩论”存在“误导”虚实难辨,那么真相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呢?
“脱钩论”是一个长期命题
美国经济与全球脱钩抑或美国信贷危机与全球脱钩,并不是次债危机之后才出现的,或许格林斯潘说得更直接一些,那就是“脱钩论”自他还在美联储主席任上时就出现了,次债危机之后美国信贷市场大幅紧缩,只不过将“脱钩论”从经济增长这个更宽泛的话题转移到了金融市场领域,实际上都暗示美国已经失去在全球的领导地位,美国经济乃至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影响力已经大幅降低,因而无论是美国经济衰退抑或信贷紧缩全球的免疫力都大幅增强。甚至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也存在“脱钩论”,无非是指美国由超级大国走向超级强国,也意味着美国对全球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大幅下降,在全球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美国在军事政治领域的发展与变化与全球越来越出现脱节。
- 今日媒体财经要闻(080529) | 2008-05-30
- 今日媒体财经要闻(080528) | 2008-05-28
- 今日世界图说(080528) | 2008-05-28
- 两主因促成今日大跌 | 2008-05-26
- 传电信重组方案今日公布 | 200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