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的7月”人民币不再单边?(2)
1 | 2 |
累计升值21%的人民币终于在汇市走势震荡的7月试图双边浮动。这可能会是中国保增长前提下汇率政策调整的前奏吗?
“纵观近日人民币连续回落,汇率政策可能有所调整……”市场似乎嗅出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改调”的不同。
“尽管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7月30、31日连续两天跳低,但预计下跌的空间并不大。”市场人士认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期下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有所放缓,将在3%到4%左右。
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长期内人民币升值是大趋势,但下半年升值速度明显放缓,主要源于决策层对中小企业经营上遇到的困境表示关注。
而就7月2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出单日最大跌幅,市场人士普遍解读乃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声明效果的 “立竿见影”,其引发的观点是 “国家希望通过抑制人民币的升值步伐来帮助出口商免于巨额亏损。”
在齐鲁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边绪宝看来,无论是从打击国际热钱,还是从保护国内出口企业的角度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步伐都应该放慢,并改变单边升值的做法。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博导吴念鲁亦认为,浮动汇率本身意味着能上能下,单边做法并不现实,对汇率而言,目前,人民币升值趋慢的因素显而易见。
“汇改并非以单边升值为目标,汇改已经达到了改善贸易环境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汇率放缓升值或改变单边升值正当其时。”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称。
在北京大学中国金融衍生品研修院特邀研究员谭雅玲看来,汇率趋势大致有一个阶段性的发展方向,而非一味地贬值,且贬值有一定时间段,与经济基础和突发时间段关联。
“如果从转变来看,可能会从第四季度开始,现在普遍预期是美元会反弹,而美元贬值最大的一个接盘就是人民币。从美元主导趋势来看,人民币也会发生变化。问题在于就人民币自身角度而言,其升值应该较为脆弱。”谭雅玲称。
反思:是否继续升值?
在7月份上演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行情其实并非偶然,这既是对三年汇改的小结,又是对中国目前出口形势的另类解读。
汇市震荡引发市场猜测:官方言论以及6、7月间中国高层频频调研中国重要外贸出口省份……莫非政策导向已从利用人民币汇率作为遏制通胀压力的工具,转向利用汇率来促进增长?
人大财经委人士告诉本报,实际上,目前主要分歧在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放在第一位,还是抑制通胀放在首位;尽管现在并没有定论,但中央调研及近期高层会议都透露出政策微调的信号,汇率政策调整可能是第一步,比如人民币升值放缓。
“其实,学术上同意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并无障碍,但从官方实际操作角度可能性还不大。”该人士称。
反思汇改三年的央行制定的七个目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坦言目前在诸如改善了贸易条件,促进进出口平衡;缓解了进口资源品价格上涨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他方面不甚理想。 “这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区间窄、缺乏弹性,货币政策在工具使用上受制于外部金融环境,独立性尚有待提高。”
人民币是否继续升值以及如何升值就成了争议焦点。左晓蕾认为,现在情况与三年前完全不一样,目前国内正在进行劳动成本、土地资源等价格机制的改革,出口产品成本会继续增加,而如果在没有理顺之前进行汇率调整,有可能汇率也会是一个扭曲的价格;不仅于此,目前几乎是被动输入型结汇,这一轮的货币需求增长完全是被动型。
“实际上,从宏观保增长的角度,结构调整变化来看,不要叠加这些影响,企业中该出局的已经出局,为不要挤掉其价格竞争空间,此时进行汇率政策调整很有必要。”左认为。
边绪宝表示,通过本币升值抑制通胀的政策目标没有实现。与此同时,央行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明确表述却吸引了全世界的大量热钱。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可考虑适度放松,并适度放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同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央行内部人士告诉本报,原则上人民币汇率需要不确定性波动,存在风险,这样才有投资机会,民间也才敢拥有。而汇率不确定性波动已经有了经济和金融的内、外环境基础,国际国内价格和成本提高,存在贬值的预期,经济成长潜力好,存在升值预期。
1 | 2 |
- 香港人民币存款首现负增长 | 2008-08-01
- 渣打:09年人民币升值将大幅减慢 | 2008-07-30
- 工程院院士:国际原油价格增长1美元,中国就多付58亿元人民币 | 2008-07-30
- 人民币升值受挫,热钱撤离风险加大 | 2008-07-30
- 人民币创汇改单日最大跌幅 | 2008-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