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s股,就是未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从今年开始,这些公司股票的简称前就要冠于字母“s”,以便区别于已完成股改的公司。而且两市所有未股改公司股票开始实施差异化交易制度,具体措施为借鉴ST、*ST股票的交易制度差异化办法,其涨跌幅比例统一限定为5%。,另外,未股改公司还不得再融资,严重影响公司的发展。
对未股改公司的差异化交易限制还将包括调整指数样本股遴选标准,即在调整样本股时剔除未股改公司。这主要是因为在目前的上市公司总体比例中,未股改公司所占比例很小,已处于市场主流之外,从各方面来讲都不具有指数样本股的代表性,如继续留在指数样本中,容易对投资者形成误导。
在股改推进过程中,有关方面也曾多次表示已股改和未股改公司要区别对待,未股改或拒不股改的公司将逐步被边缘化。采取差异化制度安排是对未股改公司边缘化的一项具体措施和体现,将有利于继续巩固和扩大股改成果,夯实资本市场的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础,也必将成为一种全新的市场趋势。
据wind统计显示,目前尚未股改的上市公司共计39家,其总市值为899.24 亿元,占两市总市值的0.68%,其中有31家为ST或*ST公司。另外,还有108家公司正在进行股改,其中大部分已经停牌,这部分股票关注的价值已经不大,因此,我们应重点关注未进行股改的公司。该类股票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可谓“稀缺资源”。
表1 s股基本情况
板块名称 |
新年以来涨幅(%) |
去年三季平均EPS(元) |
总市值(亿元) |
未进行股改板块 |
51.63 |
-0.0148 |
899.24 |
全部A股 |
18.88 |
0.1967 |
133057 |
剔出ST后的未股改板块 |
54.01 |
0.1094 |
626.23 |
正在进行股改板块 |
30.66 |
-0.0044 |
380.78 |
正如名言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有各自得不幸。对于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来说,虽然也算是排除万难,但毕竟顺利完成股改,得以脱胎换骨,进入全流通时代。但对未完成股改的公司来说,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类:
首先,对st公司来说,股改是非不想也,而是不能也。此类公司大都经营困难,连续亏损,无力支付对价,即使已送股支付,其股份大都没有价值,难得到流通股东的认可。要不就是面临破产或退市,或是官司缠身,无力也无心搞股改。它们是s股的“钉子户“,这也是s股中,st公司占多数的原因。
对于有能力股改而未股改的公司来说,则情况极为复杂。此类公司还不乏深发展、南方航空等蓝筹股,对价为得到流通股东的认可是最为常见的原因。,S仪化、S上石化、S江钻等为代表的中石化系就是如此,且此三家上市公司的初次股改方案均被流通股股东所否决,其中S仪化、S上石化已正常交易,但S江钻却依然处在停牌阶段。
另外还有一些较特殊的原因,如政策原因,可归为此类的公司由S南航、S哈药、S乐凯等可归属于政策原因不能股改一类。S南航主要是因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50.3%,但根据《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公司必须为国有控股的航空运输业,国有持股比例不能低于50.3%;S哈药则是受制于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超过相关规定;S乐凯则是非流通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未完成。
S股享有制度性溢价
S股的主要价值在于,它们被特别处理戴上“S”帽子后,如不尽快实施股改,就有被陷入边缘化的风险,这样大股东将力争尽快完成股改,这就有可能妥协推出丰厚或者创新的股改对价方案。去年以来,不少未股改个股都是股改前后大幅飙升甚至自动填权,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越来越少的S股已成为市场的“稀有资源”,受到市场狂热的追捧。
另外,对于业绩比较差或者是问题比较多的股票,支付对价的多少,并不是资金参与的主要目的,而重组带来的价值提升预期,则是众多资金关注的焦点。有些绩差公司并购重组后,公司有望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例如,S浙广厦(9.04,0.00,0.00%)的股改方案是向集团公司定向增发,同时集团以现金约2.67亿收购上市公司持有的广厦教育90%股权以及承担广厦教育的其他应付款。该公司在推出具有实际重组内容的股改方案后,市场对其估值即有了巨大的提升。
此外,和那些因为基本面状况较差而未能股改的ST股不同,非ST类S股未能股改的原因往往比较特殊。其中有些S股的基本面并不差,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地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投资价值。对于这类S股需要分析其未能股改的特殊原因,研判大股东与流通股东是否能就对价达成一致协议;大股东为了尽快完成股改,是否会妥协并推出丰厚或者创新的股改对价方案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