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编者:松下、日立、索尼等大名背后,是日本制造。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他们意味着先进的、精确而严格管理着的生产线。不过,这些品牌的内涵似乎正在发生变化。出售工厂,至少在相当部分日本家电企业中已经成为趋势。日立电视机的制造工厂和销售渠道正在按部就班的售卖着,无独有偶,索尼也在出售他的工厂...... 这并非突变,30年来,日本公司一直在将生产转移到海外,不过他们仍然保持着制造的旗帜。现在,面对新形势,他们似乎有了新的应变:我们不知道能否得出日本制造在某些领域的竞争力正全面丧失的结论,但日本公司的去制造化趋势正愈演愈烈。 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或将是日系企业的一次战略转向,从本周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对此予以探寻,也欢迎各界加入这个讨论。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 虽然把“胶片”一词写到公司的名字当中,但富士的产品线却与胶片越来越远。 2009年,富士走出失利的传统胶片行业,不得不又要面对新课题——日本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到成本压力、日元升值风险,而其赖以称雄的科技被新兴国家的同行效仿甚至超越。 在富士星光印刷器材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每个人的手机响起,都会伴随一段《动物世界》的主题音乐。牢记丛林法则,是一个“要求”,这家公司的一位销售总监,建议他手下的员工这样做。 富士胶片在上世纪90年代遭遇的曲折震荡,为这种理念提供了背景。正是因为曾经受到过重创,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富士始终保持紧迫状态。点击全文
松下“惯性”:复制中国自来水管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 实习记者 刘丹 热进入中国整整32年的日本企业松下电器一面瘦身减负,一面自省。中国式经验正在被其复制到全球市场。 2009年12月3日,松下将其位于北京的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的50%股权以100美元 京东方表示,此次受让是鉴于CRT被LCD替代的趋势,导致北京松下显像管公司主营产品市场急剧萎缩,以及松下彩管日方股东在战略上退出CRT行业等原因。但松下在显示行业有二十年的经历,拥有丰富的行业、市场、客户、管理经验和人才优势,完全有能力快速实现产业转型。 点击全文 索尼卸装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 热销30年的Walkman(随身听)被iPod打败,有电视之王 从今年4月开始,索尼制定了组织再造、业务整合、工厂撤销合并、减产裁员、加大海外委托生产比例等一系列“美国推土机式”改革。迎接轻装上阵的索尼的却是:试图通过LED技术扭转平板电视失利,强势对手先行一步;寄予厚望的3D和蓝光技术则可能陷入早产的尴尬。 点击全文
它曾经是第一家在中国建立电视生产线的日本企业,也曾经有过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第一的辉煌历史。通过电视机让中国消费者记住了“日立牌”,现在,这家公司却似乎在努力使人们忘却这段记忆,它急切地想要传达作为一家B2B公司的本来面目。 点击全文 |
|
|
||||
|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 |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6-10-6420 9024 传真:86-10-6420 8996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Copyright 2001-2006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