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央财政的“不孝子”

订阅
17:29
2009-12-15
汪雷

评论员 汪雷 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国各级政府部门突击花了9400多亿。2008年12月花掉了一万五千亿。今年最后这个月需要突击花掉两万亿!

这是财政部公布数字推导出来的结果。截至11月,全国财政支出累计56235.97亿元。这与年初的预算支出76235亿元相比,还有两万亿需要花掉。这创了历史记录。

回想起年初为了保证“四万亿”计划资金到位,财政部计划发行国债,预计赤字规模将高达2008年的九倍达到9500亿,让人啼笑皆非。

再想想这一年为了增加收入,税务系统数次刮起稽查风暴,查了国企查外资,查了企业查个人,就让人有些气愤了。

财政部门恐怕也不开心,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使劲儿发国债、查税收筹上来的钱,到年底成了政府各部委的包袱,要抓紧时间想方设法花掉。

中央财政拨给各部委的钱,为什么年年花不完,今年尤其多?

理由基本有两个,第一为了保障部委下拨资金的安全使用,需要对项目认真审核,这需要时间,造成资金无法迅速下拨。第二,年初虚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

具体到今年,除了上述共性原因外,为了保经济增长,年初制定了庞大的政府支出计划,但经济迅速回暖可能造成一部分支出计划变更缩减。

儿子懂得节省,没把老子年初给的钱都花完,原本是好事。但当各部委不把国家财政当成老子,而看成是一个冤大头时,事情的逻辑就起了变化。成了不孝顺的儿子想方设法从父母手里套钱,那就是多多益善。不过,必须都得花完,不然明年就少给了。

这是个老大难问题,改进的途径有几个。一是财政部门强化政府各部门上报预算的审批,尽量防止多报就多给。二是监控各部门花钱的进度,提高应下拨资金的拨付效率。

不过,这些常规化手段的结果是,我们看到年底需要突击花掉的钱数,在逐年迅猛增加。

这是因为,近几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税收逐年大幅上涨,2003年财政收入是2.2万亿,2008年就到了6万亿。按照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收上来的原则上都要花掉,所以支出规模也同时增大。

财政部的公务员人数没有大幅增长,则意味着每个人对部委上报预算的审核量大幅增加,杜绝“多报”的难度加大。

对于部委而言,公务员人数也没有增加多少,但审批项目下拨资金的工作量也在增加,下拨的速度难以保证。

这就造成了拨下去的越来越多,年底淤积下来的也越来越多。

这需要预算制度作出大的改革,财政部门和各部委增加人手是一个方向,但似乎与“小政府大市场”的改革取向不一致。

另外,能否分批次下拨预算。例如,如果上半年支出进度不足50%,就酌情核减预算规模。

再有,能否不要求每年必须把收上来的钱全部花掉,例如注入政府稳定基金,或者结转到下一年使用。

实际上,我们并不担心政府部门花钱,因为像社保、医保、教育等用途的资金,都是通过部委下拨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讲,事关民生的部委资金使用规模越大,下拨效率越高,我们越欢迎。

我们忧虑的是,部委担心明年预算规模减小,为了花钱而花钱。以各种名义出国旅游、购置办公设备、甚至私下作为福利发掉。同时也担心突击花钱中,资金下拨速度过快,导致项目审核不严,财政资金被大量浪费和套取。

这需要审计部门扮演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审计署每年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每年也有不少部委因为预算执行进度中的问题,被审计署点名。但由于不涉及部委内部个人的腐败等问题,基本只是以整改了事。惩治力度过轻。

我们建议对于部委突击花钱最严重的月份,例如12月,审计署进行高压态势的审计督查。对于出现问题的部委和部门负责人给予更为严厉的惩戒措施。

另外,如果随着经济的好转,中央财政需要投入的资金逐年减少,我们还建议,能否减税让利,或者干脆用盈余的财政资金给国民发红包。

就像今年,经济快速回暖,中央财政需要投入的资金可能会有所缩减,而财政收入却在超预期快速上涨,仅仅截至到11月份,财政收入已经比年初预估的5.8万亿多出了5000亿,到年底可能会超收一万亿。而国债的发行量也没有缩减,这可能出现近万亿的财政超收。

此前曾经有过财政盈余资金结转到下一年的先例。决策层能否考虑把今年近万亿的财政盈余也结转到下一年,与此同时继续扩大明年的减税规模,还利于民。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