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观察家 > 让我们来谈谈 > 择校费

“高中择校费比例普通家庭年收入的一半以上”

   
作者:盛超
发布日期:2008-06-26

网络版专稿 记者 盛超 胡咏梅认为,教育经费紧张、就业压力加剧导致了家长为孩子选择教育质量好的学校,择校费也因此产生。政府对择校问题一直很关注,但是政府在此问题上是有责任的,77年建设重点校的决策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目前的状况。

经济观察报:在您看来,目前中国的择校费状况是什么样的?

胡咏梅:我们在北京的8个区县做过一个调查,05年择校费的状况是小学平均1.96万;初中是1.37万;高中是2.75万。这个数据目前还可能有所提高。

经济观察报:高中的收费金额明显要高于小学和初中。

胡咏梅:是的,因为高中面临一个高考的问题,上好的高中就意味着考好的大学,对于家长的吸引力也可能大一些,收费也会高一些。

经济观察报:学校收取择校费的主要用途是在哪些方面?

胡咏梅:就我们的调查显示,择校费的用途主要是用在四个方面:学校基本建设、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代课老师的工资以及改善教师福利。重点校和示范校择校费主要用于弥补教学经费不足和改善教师福利,而普通学校则主要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和日常经费开支补贴。

经济观察报:择校费大概要占家庭年收入的多大比例?

胡咏梅:北京地区的小学是36.11%左右,初中是35.13%,到高中就上升到55.25%。高中择校费比例占普通家庭年收入的一半以上,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经济观察报:择校费给家庭带来这么大的负担,为什么家长还会择校呢?

胡咏梅:目前城区小学择校生比例小学是35.8%;初中是62.2%;高中是33.9%。通过对家长的调查了解到,主要有两种择校类型,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教学水平高的学校中学习,或者能有一个有助于自己孩子特长发展的环境中学习。没有择校的家长也有两种原因,一是对目前的状况满意或比较满意,一是没有择校的经济能力。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教育经费紧张、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家长的择校欲望。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校的质量差异,此原因很复杂。

经济观察报:就我个人的理解,择校费代表了一个心态,家长希望孩子上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那么,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学校质量的两极分化会不会越来越严重?

胡咏梅:现在没有数据证明择校可能会导致学校间的差异加大,名校并不是因为择校费收多了才成为名校的。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还是与77年政府着重对重点校给予特别投资的政策有一定关系。以北京中小学调查学校为例,我们从人力资源、教育经费、班级规模和教育基础设施四个方面作为衡量的标准,人力资源包括:本科生、硕士生、10年以上教学经验的老师、特级或高级教师;基础设施包括实验室、体育设施如游泳馆,经统计分析显示,重点校和非重点校之间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差异显著,而且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升学率相差的比例将近30%。可见,重点学校与示范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

经济观察报:择校还会引发什么样的新问题?

胡咏梅:就我们从受访学校校长了解到的情况看,重点校和普通校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有区别的。对重点校来说,学生管理难度增大了,教师工作量增大,班级规模增加。在这三个方面,普通校的情况正好相反。两类学校的共同点,根据我们的调查,升学率都下降了。

经济观察报:是不是因为那些原本在普通校是好学生的孩子到重点校成了跟不上进度的学生,或者压力太大而导致成绩不理想。对普通校来说,他们丧失了有升学可能的学生,对重点校而言则增加了失败率。

胡咏梅:是的,就是这个原因。另外一个情况是,教师的地位在加重。根据美国对择校问题的研究,家长选择学校是因为学校的教师能力,因此学校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就必须留住好的老师。所以学校在老师的待遇和岗位设置上就会比以往更加重视,老师也因此得到更多的尊重。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也在逐渐显现出来。

经济观察报:有人认为择校费的出现体现了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胡咏梅:美国有一个学者叫卢卡斯(Lucas),他提出一个理论,“维持有效的不平等”。其核心思想是优势阶层有权利追求对子女更高质量的教育。在数量均等的情况下维持质量的不均等,在质量均等的情况下维持数量的不均等。优势阶层是指经济条件好、社会地位高的家庭,他们要想将优势延续下去,那么让子女接受好的教育是必然的选择。依据他的观点,择校是否就是一种必然呢?当然在择校种类上有以分择校、以钱择校和以权择校,如果我们要废除其中的一个和两个,那么又应该先废止谁呢?允许择校并不是说对目前学校的差异不做改变或改善,我认为有四点应该要做的:一是政府加强对基础薄弱校的投入,缩小校间差异。派优秀管理人员去管理薄弱校,骨干教师轮流到薄弱校任教;二是保证公办学校教学经费,包括基本设施建设、公用经费等。三是扩大特色学校,有利于特长生的发展。四是鼓励职业教育,扩大就业机会。

经济观察报:但是职业学校例如职高在传统观念中是只有考不上高中的人才去选择的学校。

胡咏梅:是的,这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既有政府引导的问题,也有家长的观念问题。其实,大家都清楚,在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中,并不缺乏大学毕业生,甚至硕士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但技术专业人才还是缺乏的。

经济观察报:因为择校在被禁止的,但实际上是禁而不止,择校费的收取也是不公开的,所以才有目前比较混乱的状态。

胡咏梅:是的,首先我认为目前仅通过禁止的做法可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择校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为。但对择校是应该进行明确的管理,对学校评定收费的标准,这里要明确指出,经济发达学区的重点校收费应该低于相对经济不发达学区重点校,这样才能逐步缩短学区间学校的差异。在收费问题上应该合理、公开、透明,学校应公布招收条件、招收现状。
学校差异是事实存在的,家长为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而交纳择校费是市场规律。因此要做的不是简单地禁止择校,而是要通过逐步缩小学校间的差距而求达教育公平的目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