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观察家 > 让我们来谈谈 > 择校费

“要学习位置就像是拍卖一样”

   
作者:盛超
发布日期:2008-06-26

网络版专稿 记者 盛超 从03年起,李芳开始研究中国教育中的择校问题。她在学术报告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择校行为反映出公众对优质资源的利益诉求,然而无条件的择校损害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公正。因此,简单禁止择校抑或允许择校都不可取,通过政策疏导优质教育资源供求之间的矛盾、正义的分配教育资源与社会利益是一条解决择校问题的必由之路。
经济观察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择校问题的?

李芳:我是从03年接到舅舅的一个电话开始的。90年我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是凭分进校,考上哪上哪。03年我舅舅的孩子小升初,情况完全变了。没有统一考试,你可以报任何一个学校,参加报名学校的考试。我舅舅的孩子报了8所学校,结果都落榜了。家里人开始托人找关系,最后选择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学校,一个公立重点学校下设的私立学校。除正常学费外,要一次性交费3000,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择校费。在后来的研究中我发现,这种名校办民校、名校办分校的现象在全国是很普遍的。

经济观察报:现在择校的状况是什么样的?

李芳:咱们国家是不允许择校的,可事实上择校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秘密了,但又不能完全公开,所以只能暗箱操作。不是黑箱,是暗箱,不公开不透明,让人觉得很神秘。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好的学校,可又不知道好学校的录取标准是什么,所以就让孩子去考这样那样的证书,奥数、英语等等。这些额外的证书都不是学校要求的,是家长一相情愿的认为这会增加孩子的印象分。
就因为学校招生标准的不清晰,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考试,而这些考试很多教育部是不承认的,或者考完了没用。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家长,人事部有一个英语考试,她也没弄明白是考什么就让自己孩子去考试去了。等发了证书才知道,那是大学老师晋职称用的语言证明。我想这样的证书对一个上初中的孩子来说,应该是没用的。
再有就是交钱上学也就是择校费。学校招生都是按照自己设定的分数线招生,在招满名额之后,再从交择校费的学生中挑。为什么9月开学很长时间以后还有学生陆陆续续的进班?就是这个原因。很多没有够学校分数线的学生家长会拿出钱来送到学校,人家不要还会不高兴。一个学习位置看谁出的钱多就给谁,就好象拍卖一样。

经济观察报: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在抱怨择校费太高,也有人说择校费导致了不公平。

李芳:真正抱怨上学难上学贵的人,在我的研究中发现,其实往往是社会中比较上层的人。中等阶层的人基本都是一半托关系一半交钱,在可以接受的程度。真正有难处的是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可他们没机会或者没渠道表达自己的声音。

有两种人是不用为择校费担心,一是学习好的,因为成绩达到了学校的要求是免收择校费的;一是家里有钱的,这些人即便是成绩不好,但是父母有足够的能力帮助子女择校。中等的学生不能靠分考近学校,又没有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家里有钱,当钱成为入学标准的时候,他们会感觉不公平。

经济观察报:像你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也会选择就职学校吧,比如好的学生也会选择好的学校去任教。这里面可能会考虑教学环境、设备、待遇、学生的水平等等。也就是说,师资力量不平衡是从大学毕业就开始了,好老师去好学校,一般的老师去一般的学校。这样就成了一个循环,好的学校越来越好,一般的学校越来越一般。

李芳:是的,学生毕业会根据这些标准去选择就职的学校。学校间的差距是存在的。在日本,教师是公务员,他们任教是流动式的,由政府指派。在这个学校工作两年,再安排到另一个学校工作几年。教师是流动的,学校间的差距就在流动中缩小了。但这样的制度不可能在中国实现,学校不同意,教师也不同意。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家长择校,不仅仅是择老师、择环境,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择同学。学校在招生时也在说,学校的生源好,好除了体现在成绩上之外,还有学生是什么干部的孩子,银行员工的孩子,医生的孩子,教授的孩子等等。

经济观察报:从家长的角度看,这样的同学环境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是有好处的。

李芳:是的。

经济观察报:从你个人的角度,如何看待择校费的问题?

李芳:首先要把择校和择校费区分开,这是两个概念。择校是有必然性的。政策规定是就近入学,但是首先要明白,就近入学是权利而不是义务。当初选择就近入学是为了方便孩子上下学,现在情况变了,很多人家有车,去哪上学父母都可以接送。把权利变成了义务,这本身是不对的。应该尊重家长、学生择校的权利。

为什么择校会引发后续的一些混乱问题,比如择校费、家长让孩子去考一堆证书、各种名目的补习班?一个原因就在于禁止择校。禁止不代表这件事情就没有了,相反,在非公开的层面上发展的更快,而且被学生家长默认了。但因为是非公开的,因此入学的标准就不透明,这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认为解决的办法首先是允许择校,学校招收标准公开,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学生自身的能力本位。至于择校费,政府可以适度地统一收取,而且一定要财务公开,社会监督,将择校费收入用于基础薄弱校的改善。由此缩小学校间的差距。

相关文章
more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