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业的本质是自由
而在此之前,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被否、中铝注资力拓无疾而终、达能与娃哈哈大打官司与口水战、联想成功买下IBM的电脑业务、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却铩羽而归………知名品牌——本土的与国际的——之间近几年越来越活跃的并购故事,虽然各有情节、各有结局,却都免不了引来各方的无限解读和焦虑过度。
什么来头、为什么要买、为什么要卖、买得起吗、管得住吗、用得着吗?——一桩并购交易,双方主角的背景、动机、手段、能力,都被放在全民的目光下接受是非对错的审判,这在最近的两桩并购案——中国民营企业竞购法资服装名牌皮尔·卡丹与美资汽车品牌悍马的过程中,演绎到了极致。
舆论对这两桩并购案中的买家——没什么名声和来历的民营企业,大都充满了怀疑与嘲讽:他们出身平平——做代理出身,不懂品牌,从未踏上过舆论的红地毯;他们动机不纯——并购是虚,炒作是实;他们钱多人傻虚荣心强——买的是过气的品牌,被淘汰的技术,他们“被洋人忽悠了”;他们能力不够——不可能让这些牌子在中国再创辉煌……
这些口气听起来就像是父母对待青春期早恋的孩子,怀疑他们的判断力和自制力,认定他们对自己、对爱情都一无所知,所有的举动都出于无知且盲目的冲动,并必然酿下苦果。
企业并购,这种在商业世界历史已久、每天都在上演的最平常不过的交易,显然不是中学生的早恋游戏,而是成熟个体之间基于市场规则,凭借各自商业嗅觉与判断力、魄力、甚至想象力作出的自主选择。这正是商业的本质——自由的、你情我愿的交易。彼之砒霜,也许恰是我之蜜糖,杰出企业家最难以复制的特质就是其于垃圾中发掘珍珠的眼光与勇气,以及敢于为自己的错判承担后果的胆量。
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像担心早恋的孩子一样担心这些看起来冲动的民营企业家,更不必要动用自以为掌握手中的家长权力,剥夺他们选择和行动的自由。而是应该拿他们当成年人看待,给他们自己做决定的自由。他们可能愚蠢、可能犯错,但只要在市场与法律的边界之内,他们或保守或冒进、或纯洁或阴险的兼并收购,都应该被尊重。市场自会对所有行为给出最后的评判,而不是舆论或政府在事先行使裁判权。
央视主持人芮成钢说,他有次见澳大利亚朋友时问到,“为什么不把矿山卖给我们?你们这是保护主义。”对方立刻反唇相讥:“你们才是贸易保护主义,你们连瓶果汁都不卖,还想买矿山。”这个玩笑生动地体现出,企业间的并购交易如今已经变成全民过问的公共事件,就像成年人之间的婚恋选择,被舆论当成了中学生早恋。
截至目前,上海中服已经宣布并购皮尔·卡丹获得了政府审批,而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申请还未有音信,吉利要买沃尔沃的故事也刚起步……
我们希望,无论政府或者舆论,在面对企业的并购冲动时,能够放下焦虑和担忧,多给他们建议和帮助,而不是质疑和阻力。只有这样,才是回归自由的商业本质,才是顺应全球化的大势所趋。

- · 朝日啤酒在华觅食品业并购机会 | 2009-12-07
- · 中航工业完成首次海外并购 | 2009-12-04
- · 瞄准“智慧能源” IBM与新奥组建商业联盟 | 2009-12-04
- · VOLVO的71% | 2009-12-04
- · 美国皇冠财团与吉利争购沃尔沃 | 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