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温暖的陌生人
网络版专稿 评论员 张宏 在震灾发生的日子里,令人伤心欲绝的消息、图像不断传来,对于全球华夏子孙,“5·12”是个异常沉痛的日子。我们在悲痛中不断地反问,如果我们能早一点预知地震,如果我们可以更快地到达灾区,如果我们可以搭建起更坚固的房屋,可能更少的人会在这场巨灾中离我们而去。但,这一切反问都是假设。随着每一分钟的流逝,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正悄然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
在悲伤的日子里,我们看到总理冒着余震风险,亲临现场。“老爷子擦伤了”、“老爷子落泪了”、“老爷子发火了”,在这些网上传来的信息中,我们看到了温总理为民所急、为民所为的感人的一幕幕场景。
解放军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看到堪称中国最精锐的部队连夜急进,在被严重损毁的道路上排清障碍,在滚石危岩下无畏前行,在瓦砾断墙下赤手挖掘救助受困灾民。一排排子弟兵用双手接力救助出了幸存的伤者,他们坚强有力的臂膀,传递的也是所有在这场灾难中感到无助、绝望的人们的希望。
在一个救灾现场,有人指责地方干部将生者与死者混放在一起。可那位四十多岁的地方妇女干部却不禁泪流满面,哭着说:“我们没有时间了,还有许多人在废墟中。我已经舍弃了我的母亲,先援救和我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
140多位成都的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主,自发地在成都与都江堰之间穿梭,运送伤员到成都接受救治。“开始时大家都很怕。但伤员数量越来越多,(公车)根本应付不过来。”这些平日里忙碌于各自生活的人们,自发地走到了一起,在“一点点星光”的路上“心急如焚而又保持平稳车速”地运送着伤员,秩序井然。
在成都市血液中心门前,凌晨1点58分就排起了自发前来献血的人们,尤其是许多年轻的情侣。他们会为自己比以往多献了200CC血而感到欣喜,因为“现在能做的只有这些,你要知道,劫后余生才更能感受心痛。”在这里, 70%-80%的献血者都是年轻人,看到他们,我们就看到了希望。
在这段悲伤的日子里,我们还看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场景。医务人员连夜救治伤员,新闻记者不畏艰险地报道,企业个人纷纷解囊捐献,街边上的陌生人也相互帮助。平日里我们会对生活有诸多的抱怨与不满,但在巨灾轰然降临时,所有人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慌之后,似乎都忘记了私利,所想的都是为别人,为灾民多做些事。
这是一种由我们内心自然而然生出的美好的情感。我们会有一种从得失计较中解放出来的轻松,会有大难余生后的感恩,会对这个世界上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个微笑充满了亲切。在悲伤的日子里,我们反而比以往更深刻地体会了人生的真义。
在12日凌晨成都的一个广场上,一对年轻的夫妇将他们储备的干粮与水分发给周围同样露宿街头的人们。当别人问他们“如果还有灾难来临,你们怎么办”时,那位年轻的妻子眼里噙着泪花说道:“不会有事了。天快亮了,明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五粮液 地震或将影响后续销售 | 2008-05-14
- 汶川地震竖日,科技企业捐款数千万 | 2008-05-14
- 家乐福、西门子各向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 | 2008-05-14
- 企业捐款地震救灾超1亿4千万 | 2008-05-14
- 地震现场:生命之路还有20公里 | 200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