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华/文 中国传统的兔年即将到来之际,人民币汇率曲线如同非常敏感的兔子一样,突然“紧张”起来。岁末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自2005年最长时间的“十连升”,连创汇改以来新高。虽然最近两个交易日出现回落,但在通胀压力、政策紧缩、国际压力等内外交困背景下,预计今年人民币仍会延续升值趋势,甚至短期仍会出现突然连升的“兔起凫举”景象,有专家预计全年对美元可升值5%左右,波动幅度或突破0.5%。
1月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322。此前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215,刷新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连续第10个交易日升值。自去年6月央行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去年全年对美元升值3.6%。这次短期跳升,除了国内通胀压力和美元疲软外,非经济因素例如美国施压(据报道巴西也在施压人民币)等关系密切。
即将到来的兔年,预计人民币仍然摆脱不了短期非经济因素的压力突然出现类似“十连升”的场景,从而推动人民币在升值之路上继续前行。
通胀压力是人民币升值的最重要因素。最近,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央行工作会议,稳定物价、防通胀都被放在了红头文件的突出位置。为应对危机,前两年央行放出了天量货币,M2增速远远超过GDP增速。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恶果已经显现,实际上这也是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最重要原因。去年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创两年多来新高,全年将突破3%的预定目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最近预计2011年CPI升幅在4%左右。
政策是人民币升值的直接推力。例如2007年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时,人民币一度大幅升值,当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分别升值了1.5%、1.3%和2.8%,到2008年第一季度,升幅超过4%。去年开始央行通过各种工具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升值,正式告别危机期间与美联储等央行的同向联动,转而分道扬镳。在继续加息预期推动下,人民币似乎没有理由不被外汇交易员们看好,而美元继续疲软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通胀压力——政策收紧——人民币升值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联动现象。通货膨胀意味着购买力下降,而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可抵消通胀压力,这也是传统经济学家最为津津乐道的。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曾表示,灵活汇率有利于抑制通胀。当然,正是由于通胀因素,专家预计人民币汇率名义上的升值背后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不大,将会保持稳定。
汇率本身就是一国货币对他国货币的价格,人民币升值与否与国际贸易、政治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在人民币汇率没有实现完全自由浮动之前,人民币仍会成为国际焦点之一,据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将施压中国,促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失衡与人民币汇率关联并非一目了然,但有激进的美国议员和学者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应该升值20%以上。
刚刚结束的央行工作会议传达出“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强汇率弹性”等信息,虽然仍是对管制汇率机制的修修补补,但带给投资者足够的想象空间。
- 【市场观察】收评:先抑后扬有玄机 下周临变盘时间窗 2011-04-15
- 董先安:数据反弹不改放缓趋势 2011-04-15
- 【报摘】盖特纳安抚美国国债投资者 2011-04-15
- 美林美银:人民币将在7月估值过高 2011-04-15
- 美国或面临汇市、债市“双率失控” 201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