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另外,建设沿海基地,借助沿海临港优势,将大幅降低原料运输费用,比如武钢防城港项目,巴西铁矿石通过防城港上岸,比从武钢本部上岸每吨节约运费200元以上。并且随着中国钢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另一重要原料焦煤也出现进口量大幅增长现象,2009年焦煤进口量增长402%,达3440万吨,成为净进口国;2010年焦煤进口量增长37%,达到4727万吨。以后焦煤进口量将逐年扩大,加快临港沿海基地建设,将节省大量运费。
实际上,沿海钢铁基地的建设,不但没有加剧中国钢铁产能过剩,还会引导中国钢铁行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加快建设临港大钢铁项目,利用大型企业集约生产特点,生产高附加值、节省材料、成本低的钢铁产品,由于地处东南沿海,临近消费市场,沿海基地的钢铁企业优势更加明显。这压缩内陆钢厂生存空间,才是淘汰落后产能的王道。事实已经证明,单纯依靠法律行政手段,强令地方企业淘汰产能,往往难以奏效,通过经济手段,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程度,才能实现钢铁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沿海基地困局凸显我国钢铁企业困境
一粒沙中看世界,沿海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困局,折射出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困境。建设沿海精品基地其实与产能调控不冲突,究竟是什么卡住了中国钢铁产业发展。
透过现象看本质,钢铁行业的情况错综复杂,让人看得混沌,根源在于没有理清钢铁行业的利益关系。体制存在问题,导致了行业环境恶化。挡在钢铁行业发展的第一条拦路虎,不是别的,是现行的财税制度。
我国钢企发展到这个阶段,继续发展,离不开兼并重组。但要卸掉重组枷锁,财税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做出调整。因为地方利益是重组的最大障碍,而地方利益当中,税收又是核心。作为地方钢企出资人,钢铁企业是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上缴的税金及红利,是地方政府难以割舍的肉。
这些中小钢厂放在全国不算什么,但在地方上,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再加上多为国企,除了稳定就业作用,关键时刻还能为地方GDP的冲刺贡献力量,这对地方政府更有吸引力。
这种分歧同样体现在防城港项目上,2005年底,武钢与广西国资委签署协议,组建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武钢认缴资金原则上全部用于防城港钢铁项目投资。计划在淘汰落后产能之后,置换防城港项目。尽管武钢、柳钢都已经做出了努力,防城港项目迟迟未能获批,核心钢铁工程不能开工,但等来的是柳钢的自身壮大。从2007年柳钢集团钢产量580万吨,到2010年突破1000万吨,柳钢跻身于千万吨钢企行列,这为武钢的跨域重组埋下隐患,防城港钢铁基地的未来平添变数。
个人认为,沿海钢铁基地的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建设精品基地,政府可以考虑给予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如果现在不加快建设沿海基地,等到内陆钢厂和地方政府建成大量的钢铁产能,将为时已晚,未来铁矿石、焦煤将增加进口,以及成品材的销售等等成本,又将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作者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研究员)
1 | 2 |
- 二连浩特铁矿石进口异军突起 2011-03-16
- 银监会排查钢铁行业信贷 意在控制过度热捧 2010-02-09
- 银监会要求银行摸底排查钢铁行业信贷情况 2010-02-03
- 工信部制定钢铁行业准入条件 2009-11-11
- 海外拿矿 那些曾经错失的良机 200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