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远去
如果没有奇迹发生,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国将以完败收场。
中钢协2009年提出要建立的“中国模式”现在看来已经渐行渐远。2009年,尽管中钢协一直没有与三大矿山公司达成任何协议,但事后看来,国内大部分钢厂都与三大公司签订了价格协议,并且按照日本钢厂的协议执行。
此外,中钢协2009年与FMG签订的协议在去年年底结束后,近日该公司也已明确宣布将转向与市场挂钩的更为灵活的体制。原本有可能与中国钢厂建立更为“亲密关系”的FMG,已经成为“抛弃长协机制”的支持者。
4月中旬,必和必拓高层一行对中国大小钢铁企业的拜访,谈到了哪些内容外界不得而知。但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对季度定价的坚持,已开始出现松动。河北一家中小钢铁公司的负责人说,在拿不到主动权的情况下,取消长协矿并没有什么不好。
不过,“季度定价”将带给整个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东北某大型钢铁企业的负责人说,采取季度定价,意味着会将绝大部分成本压力和市场风险转嫁到中国。比如,一季度涨价90%,二季度如果三大矿山公司觉得市场好,还有可能再涨价90%。国内钢厂将不得不跟着提价,而由于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状况一旦不好,钢价一落千丈,要不了两个月的时间,大钢厂就得减产,小钢厂就得停产。即便是再下一个季度,矿山公司降价了,但那个时候,国内有些钢厂可能已经不行了。
上述钢铁企业负责人的担心,也是中钢协坚持不同意按照季度定价的主要原因。此外,对于国内大中型的铁矿石贸易商来说,取消长协机制,则基本上意味着赚钱机会的丧失。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张平说,贸易商每年进口的铁矿石,主要是靠卖给国内拿不到长协矿的钢厂,并从中赚取差价,他们自身没有钢厂,不具备消化铁矿石的能力。取消长协,甚至采取更为接近于现货的定价机制,等于直接取消了贸易商的盈利空间。尤其是对于中钢、五矿这样的大贸易商,更是如此。
同时长协机制的取消,也将让那些原本存在成本优势的大钢厂优势不再。他们的采购成本,将会和大多数不得不购买现货的中小钢厂差不多。知情人士说,中钢协不接受季度定价,背后其实是大型钢铁公司不接受,中钢协实际上是大钢企的中钢协。
业内人士表示,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其实已经没什么好谈的了。如果目前的局面再坚持下去,很多钢厂可能就会撑不住飞涨的铁矿石现货价了。最终,2009年的一幕会再次重演,中钢协没有和矿山公司达成协议,但是钢厂私下自行和矿山签订合同。而协议模式和价格仍有可能参照日本。
目前来看,中国谋求了两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国模式”不仅没有取得突破,连价格谈判的首发权也再度让给了日本。一位钢铁人士说,从长远看,铁矿石的价格模式,将很有可能同原油类似,这将是一条“长协——季度——现货——期货”的价格模式演变链条。而这正是几年来,三大矿山公司一直在谋求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几年,中国铁矿石谈判之所以屡屡失利,一方面,是三大矿山公司对市场的垄断造成。眼下,必和必拓和力拓正推进西澳的铁矿石合资项目,两家合资一旦达成,将进一步加剧对铁矿石市场的垄断。
而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钢铁企业的谈判立场很难取得完全的统一,尤其是当三大矿山公司开始不约而同地采取断货等手段逼迫,同时又对各大钢厂各个击破时,国内企业的统一阵营随即破裂。单尚华一直呼吁中国钢铁企业要一致对外,但数量众多的中国钢企出于各自的考虑,很难完全统一。在铁矿石被垄断的情况下,中国钢铁企业需要找到更多的原料来源。中钢协也一直号召钢企加大海外找矿的力度,同时加大国内矿山的供给能力,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 揭底力拓案:胡士泰四人组受贿细节 2010-04-23
- 必和必拓涉嫌贿赂正接受美证监局调查 2010-04-22
- 力拓案68页判决书曝出更多钢企涉案 2010-04-20
- 铁矿石三大巨头收紧发货 价格涨三成 2010-04-19
- 韩日钢厂反对铁矿石季度定价 201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