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经济进入“低碳”时代(1)
宋亮/文 正在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如何降低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成为重点讨论议题之一。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表达了中国政府在降低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承诺中国2020年的单位GDP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的水平有“显著幅度”的降低。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思考未来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模式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从经济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的经济衰退都孕育着以新技术为引导、新经济增长模式为基础的经济革命的产生。而今年,在经济严重衰退和环境日益恶化双重压力下,低碳概念变得日趋成熟,低碳经济开始崭露头角,而G20将更加坚定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继工业化、信息化革命之后的划时代革命时期。
我国仍处于“高碳时期”
相对于欧美等国,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时期,这决定了我国的高碳地位。2009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最大排放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以“高碳经济”发展为主,主要原因有四点。
首先是能源消费增长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及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能源需求巨大,数据显示,能源消费总量(折合成煤当量计算)从2000年的13.86亿吨煤上升至2007年的26.56亿吨煤,年均增长9.7%,按这个速度发展,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标准煤以上。其次,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偏重高碳能源,以煤炭为例,2007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而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5%。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偏高。目前中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服务业和农业比重偏低,而工业结构中,碳需求量较大的重化工业占到工业比重的70%左右。最后,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低碳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科技的支撑,比如甲烷的回收利用、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等,然而,我国相关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欧美国家。

- · 林伯强:中国城市化进程也是低碳发展机会 | 2009-12-02
- · 融资低碳:信贷“资本化”运动 | 2009-11-16
- · 林伯强:石油消费国合作可减弱稀缺预期 | 2009-11-13
- · 西门子“低碳”项目落地北京朝阳 | 2009-10-12
- · 寻找中国引力 | 20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