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全站导航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7月21日在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再次强调,中央企业要坚持突出主业,严控投资方向。他同时表示,下半年要加快推进央企联合重组,加快央企行业板块的整合,淘汰落后产能,清理亏损企业和非主业板块,进一步将优质资源向主业集中。

    按照国资委网站中央企业的名录,目前中央企业为136家。统计表明,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至今,国资委所掌控的央企数量从196家减少了60家。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要求,到2010年,中央企业的数量将会减少到80家至100家。这就意味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有超过36家的央企从国资委的名录中消失。

    央企的迅速减少意味着兼并重组的速度将大幅提升。能否进入行业前三名直接关系到这些央企是否会被强制重组。未进入行业前三的央企将被纳入重组购并的范围之内,这个讯息对于那些名列三甲的央企来说是一种增强自身实力的有利保障。而相对排名靠后的央企来说,由于经营状况不佳,被其他央企并购或许是更好的出路。 【全文】

 

   

央企并购地方国企突进 李荣融强调主业对接
    在地方政府盛情邀请之下,近期央企并购地方国企正在形成一轮前所未有的热潮。
    本报获悉,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此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特地提醒中央企业一定要量力而行。 
    至于业界对于此轮并购会使得“国进民退”的局面进一步强化的担忧,上述官员表示,“并购地方国有企业,这是企业的自主行为,国资委不会干预。”  
【全文】


地方项目进京攀亲 寻求对接央企
    9月初,中国各地方政府的“项目帮”再次在北京安营扎寨。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是 “跑部钱进”,而是频频造访分布在北京的众多央企。
    一年前,“项目帮”进京,曾一度令国家发改委所在地三里河一带车水马龙。当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发改委对地方投资项目的尽快批复。
 【全文】

首钢正式入主长钢
    首钢以5亿元获得长钢90%的股权并对其进行重组,长治市国资公司持有长钢剩余10%股权。未来3年内,首钢在长钢的投资将达190多亿元之多。这是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后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区钢企重组,也使首钢钢铁生产在搬离北京石景山区之后,为自己有比较优势的建筑钢材产能找到了落脚点。 【全文】

通钢悲剧追问:挥不去的新版重组潜规则
  
吉林通钢集团7月24日发生的重组方高管被围殴致死一事,目前还在进一步调查中,然而“通钢悲剧”引发的重组反思却已在企业界蔓延——一些正在重组和打算重组的企业老总已经嗅到了重组的新潜规则。 【全文】
山钢日钢资产重组正式落定
    山钢集团和日钢集团的资产重组与合作,是根据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作出的重大举措。协议约定,双方以共同向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山钢以现金出资,占67%的股权;日钢以其经评估后的净资产入股,占33% 的股权。重组协议对重组原则、重组方式、重组资产的范围、重组资产的评估、重组工作的进程、员工安置等进行了明确约定。协议书签署后,双方将立即启动资产评估等各项工作。 【全文】
陕钢重组 钢企诸侯亮相西北
    钢价的大幅下跌并没有阻碍地方政府整合钢铁“航母”的决心,继山东、山西等地纷纷宣布了整合本省钢企的计划后,又一家钢企诸侯即将亮相西北。9月2日,陕西省国资委高层对本报称,陕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已于近日挂牌成立,将以此为整合平台,逐步并入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中汉江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最终形成1000万吨级产能。据悉,上述并购将在今年年内完成。 【全文】
河北钢铁整体上市21日过会 三公司今起停牌
    唐山钢铁集团及邯郸钢铁集团去年合并而成的河北钢铁集团于去年12月底披露整体上市方案,由旗下的唐钢股份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邯郸钢铁及承德钒钛,成为河北钢铁集团唯一的钢铁主业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唐钢股份成为合并后的存续公司,邯郸钢铁及承德钒钛将注销法人资格,全部资产、负债、权益、业务和人员将并入存续公司,存续公司将变更公司名称及注册地址。 【全文】

   

 

 
   

煤炭行业“国进民退” 山西煤老板谢幕
    按照山西省重组规划,重组完成后,山西省拥有企业主体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个,缩减成100个左右。对现有民营煤矿实行国有控股,将形成2-3个年生产能力达到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5个年生产能力在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将注定被整合、控股的民间煤矿企业老板们更多地希望选择套现离去。一位已被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列入整合计划的民企老板说:“企业一旦完成重组,我将彻底退出煤炭市场。国进民退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全文】


中煤等11家山西煤企重组整合敲定

    声势浩大的山西煤矿兼并重组运动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8月11日,中煤、同煤等已经分别与大同市的27户被兼并煤矿,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兼并重组协议;而山西省11市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已于上月末通过相关领导组的审查。 【全文】


国药重组中国生物 医药央企年内或“三合一”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最大的以医药科研、生产和服务贸易为主业的医药企业集团,而中生集团则是中国最大的疫苗和血制品生产商。业内人士认为,中生集团在整体并入国药集团后,将直接弥补国药在工业上的短板。 【全文】

医药央企重组 国药担纲

    在央企内部,国药集团将面临着华润和通用技术集团的冲击。近年来,通用技术集团一直急于做大医药产业,觊觎优质医药资产,而资产总额超过2700亿元的华润在医药业务上也与国药有着很高的重合度。三家央企间的竞争,在所难免。 【全文】

   
   

 

 

社论:更大的央企还是更强的中国?
    上榜的私企较一年前增加了9家,这是令人惊喜的进步,足以说明私企的成长,也足以印证国民经济调整已见成效。这话看似有理,但经不起推敲。实际上,2008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告诉我们,一个国企掌控更多资源、分享更多红利的大国有化格局正在形成。 【全文】
钢铁大重组的四个隐忧
    有人已将我国钢铁业的重组称为“中国式重组”,其内容包括“省内重组”、“跨区重组”、“强者为王”、“弱者求存”四种模式。目前,地方政府力推下,“省内重组”进展飞速。但多种重组方式中,“省内重组”的行政性身影最深。如果没有山东政府的大力支持,山钢重组日钢,将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全文】
暴戾通钢
    一起并购案,居然最终演绎出这样惨烈且诡异的结局,实在不能不说是充满了当下国情之特色——主事者事前疏于沟通,事发应对无方,闹事者事前因无建制性反对渠道而隐忍不能发,一旦事发则一意搞大,一味恃群情汹汹以推翻既定之契约,并轻易逾越法律及伦理底线,视人命如草芥,一心指望借法不责众来逃脱律条之规惩。这种充满前现代社会江湖气味和血腥气息的博弈手段给所有相关方带来的都是一个全输之局。 【全文】
兼并重组不是简单的“大吃小”
    山西煤炭企业重组的目标是要按科学发展观建设,除了规模化经营外,更重要的是安全,有先进的采集方法,减少污染排放,还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用这几个指标来衡量的话,就不是简单的“大吃小”,而是以先进的生产力和管理来兼并落后的。现在这方案看起来是一刀切,会有问题。 【全文】
北汽,欠缺一次成功经历
    在克莱斯勒、萨博等破产企业中转了一圈后,北汽最终选择欧宝作为进军海外的跳板。近来,在海外媒体集中报道下,北汽收购欧宝的要约细则被一一摆到桌面之上。尽管目前麦格纳仍在收购战中处于主动,但北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全文】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 会员名:   会员登陆
  验证码 看不清,请刷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