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宇/文
人类不平等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各国都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难题。早期的人类不平等研究主要聚焦于历史和政治等纬度,在经济和社会等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当代,其中关于资本、金融、分配以及市场经济等核心影响因子的研究更加系统,因而出现了诸多颇具原创性的专著,而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所著的《21世纪资本论》(2014)就成为了现象级研究作品,一经推出即引起了学术界、政策以及市场人士的高度关注,引发了剧烈的讨论,不乏存在一些较大的争议。来自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多个学科背景的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这些不同领域的思想碰撞给不平等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激发了学者对不平等问题背后一连串议题的重新解读。阅读《皮凯蒂之后:不平等研究的新议程》(2022)这部集大成之作,不仅能够感受到关于不平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能够透视不平等问题对宏观经济、社会结构的重要影响。从现实数据来看,全球遭遇的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巴黎经济学院下属的“世界不平等实验室 (WorldInequalityLab)”发布的《2022年世界不平等报告》显示,过去20年里,在全球收入最高的10%的人群和收入占底层的50%的人群之间,收入差距几乎翻了一番。其中,财富不平等更为明显,报告显示,世界上最富有的10%的人拥有全球75%的财富,底层50%的人口所占财富为2%。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以至于可能陷入衰退,不平等问题将可能更加突出。
不平等研究的经济学范畴
由于这本书的研究领域主要围绕的是《21世纪资本论》,因此需要首先对皮凯蒂及著作有初步的认知。托马斯·皮凯蒂作为法国年轻一代知名学者,在法国经济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22岁即凭借一篇关于财富重新分配的论文获得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双博士学位,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助理教授,而皮凯蒂本人始终专注并长期研究人类不平等问题,在推出的专著《21世纪资本论》对自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导致了财富不平等的加剧,而自由市场经济并不能完全解决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在皮凯蒂的研究范式中,卡尔·马克思以及亚当·斯密等前辈写过的经济史和政治经济学等思想立论占据着重要位置,凸显了这位年轻学者对传统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的重视。过去数十年,许多的经济学研究囿于缜密论证的数理模型,试图将经济学或金融学以复杂而看似毫无破绽的量化研究范式呈现,却仍然难以解释人类不平等问题的本质,因而也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皮凯蒂的研究回归了传统,并提出了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背景,即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其后出现的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经济学范畴,迫切需要提出新的范式进行合理解释。但遗憾的是,现有的经济学或金融学概念虽层出不穷,却尚未提出具有广泛影响力或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议题,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本书的引言已经给出了比较好的答案——在皮凯蒂之后,针对不平等、经济政策与平等增长议题的公共知识界讨论应该有了新的焦点。本书也主要围绕皮凯蒂及其《21世纪资本论》应该探索的领域进行了讨论,尤其是经济学之外的其他社会科学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皮凯蒂开创的研究新范式提出的不平等恶化前景和效应带来的冲击。但是,经济学本身对皮凯蒂提出的研究尚未给出恰当的响应,从侧面反映了经济学范式的转型仍是极其困难的,而经济学发展到今天似乎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仅无法解释过去的关于经济增长的议题,而且也难以对现实问题进行关照。
为何会出现“皮凯蒂现象”
自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大肆兴起,倡导更加自由和激进的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陆续出炉并付诸实践,在拉美和东南亚等均出现了大规模的试验,最终却造成了经济崩溃和货币及债务危机,时至今日,许多国家仍未摆脱“中等收入发展陷阱”。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走向了极端,而早期的许多假设条件也脱离了现实发展,多次经济和金融危机已经反映了经济学范式的弊端。过去一些经典的假设越来越难以完全解释当今世界的现状,而只能解释暂定的历史偶然现象。本书认为,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提出的许多复杂的论证和理论知识需要持续开展研究,对其批判应是建立在建设性的合作研究基础之上,厘清皮凯蒂讨论的一系列重要议题的逻辑,并鼓励更多的学者站在皮凯蒂的肩上的著述,延续其数据收集和理论探讨。从这个意义上来阅读本书就多了一份深刻的理解,而非仅作为比较研究或文献综述。因不平等研究的议题本身就涉及到跨学科领域,而政治经济学是无法单独撇开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与一些自由主义经济学经典理论也有较大的出入,特别是本书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进行了解读,重新激发了学术界对政治经济学的关注。
本书提出了多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也是对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所讨论的议题进行的争论,即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的论述是否正确、这些论述是否值得关注、论述的意义以及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分布在本书的各个章节,有不同领域的学者进行讨论。皮凯蒂在《走向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融合——来自<21世纪资本论>的教训》一文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并就学术界提出的问题及争论的话题进行了简要回复,主要有两点内容。一是皮凯蒂作为学者的谦虚且严谨的治学理念,皮凯蒂并不否认自己的书中有一些没有充分阐述的内容,包括资本与权力关系的多维度视角、信念体系和经济模型在分析中发挥的作用,这些讨论还需要未来作深入严谨,包括资本和权力关系的多维度视角;二是本书的严谨立场也存在重大局限性,即过于西方中心论,包括其中的大量数据资料均来自于更容易获取的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而关于新兴经济体的资料相对较少,严谨进展较为缓慢。然而,也有一些批评者认为皮凯蒂的研究论述存在学术“翻新机”或制造学术议题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皮凯蒂现象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本书也给出了关于这一现象的判断。
《21世纪资本论》的英文译者亚瑟·戈德哈默在《皮凯蒂现象》一文中详细进行了说明。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本书经由皮凯蒂这位学院派经济学家之手共计700多页的巨著,除了大量的统计图表和附录资料外,还涉及到数十篇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数据,但却畅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足见学术界和大众对不平等研究议题的关注,因此是值得研究的出版现象以及更广义的公众现象;二是本书的推出在起初并未如预期那样可能成为现象级出版物,而且一些讽刺性评论引发了争议,但皮凯蒂作为法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研究背后反映了更深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20世纪80年代即出现了不平等研究的热潮,本书所产生的特殊背景正是不平等问题日益加剧并在全球表现得异常突出;三是评论界和学术界对皮凯蒂及著作的反应十分热烈,既有挖苦讽刺的评论,也有严肃的学术讨论,这些争议集中反映了皮凯蒂所开创的研究的重要性。
《21世纪资本论》引发的争论
正如皮凯蒂本人所言,不平等问题的研究非常复杂,涉及到除了经济学以外的许多社会科学领域,因而在《21世纪资本论》中的讨论和研究具有一些局限性,并未完全能够覆盖这一研究议题,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研究。皮凯蒂本人虽然是法国知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但他的专著出版的并不多,这本书也是过去二十余年的集大成之作。一部分学者分析了皮凯蒂及其著作的创新和特点,并对其中的一些论述表达了认可。如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就认为,皮凯蒂的研究虽然有一些概念上的瑕疵(主要是不同语言体系造成),但是皮凯蒂的研究给出了非常丰富的数据和描述,较为具象地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而不是采用统计学术语言,并以整体数据呈现出清晰的态势,显示出了比较独特的判断力,超出了过去的一些经典研究,如资本回报率和资本收入比的概念解释。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保罗·克鲁格曼也认为,皮凯蒂的研究成果带来了我们对不平等状况长期趋势认识上的革命,这本书包含的煞费苦心的数据分析和宏大的历史跨度,结合了经济增长的分析与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分析,改变了过去的思维方式,革新了经济学的传统知识,例如资本收入、资本收入份额提高会直接加剧不平等以及对工资不平等扩大的解释。
也有部分学者对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的经济学模型提出了批评,经济学家德维什·拉瓦尔认为这本书通过聚焦不平等问题,从多个维度拓展了可以利用的事实资料,但预测不平等会加剧的模型却可能经不起严格检验。其中皮凯蒂提出的增长模型解释经济增长的下降会如何影响资本收入份额,以及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解释,还未能完全覆盖其他可能影响的变量,如全球化和劳动节约型技术的进步等,而对技术进步的研究可能受到自动化技术的影响,为理解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家苏雷什·奈杜认为皮凯蒂对财富收入比的新古典模型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皮凯蒂的研究具有历史厚度和精心构建的数据以及具有启发性的理论分析架构,但这些研究并非规范的经济学研究,因而显得不完美。据此,苏雷什·奈杜提出了驯化版皮凯蒂和野性版皮凯蒂的说法,第一种是将财富收入比的模型中纳入制度因素,如金融市场的作用、一般的市场结构等,第二种则指出政治经济学视角能够帮助更好地补充皮凯蒂的缺失部分,如有关金融、市场支配权以及内生性政策制定的内容。其他学者则依据更细分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回应,如劳拉·泰森和迈克尔·斯宾塞认为,真正驱动不平等扩大(尤其是在未来数十年里)的力量应该是技术变革和全球化,这些变化使得劳动者的日常任务更多由可编程的机器完成。
从上述几位学者提出的部分论点以及争论的部分可以发现,不平等研究背后涉及到的多维度因素,显然有些领域也不是皮凯蒂所擅长的部分,因而难以做到完美无缺,反而皮凯蒂及其著述的意义正在于此,即通过扎实的数据分析和结构研究,加上多维度分析来丰富不平等研究议题,走向皮凯蒂所认为的“走向经济学与跨社会科学的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不平等研究进展。无论是早期的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还是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抑或是后期演化出的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有关不平等研究的议题将会随着时代变迁、技术进步以及全球化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涵,多维度将呈现的是不平等研究的复杂性。而如今大量的研究范式仍主要聚焦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数据案例,对新兴经济体的关注或研究相对较少,同时目前的研究主要选取的是工业革命至今的历史进程,而早期的传统农业社会或前工业化社会的不平等问题的实证研究更少。一些政治学者或人类学家作了部分研究,如法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学家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美国斯坦福大学古典学和历史学教授沃尔特·沙伊德尔的《不平等社会:从石器时代到21世纪,人类如何应对不平等》(2019),这些研究反映了不平等研究议题不再是局限于经济学本身。
开创不平等研究的全球性议程
由于不平等研究涉及到多维度,而要比较全面地理解皮凯蒂的研究和《21世纪资本论》的方法论、实证分析以及开创性的研究,《皮凯蒂之后:不平等研究的新议程》这本书可以说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且专业的窗口。布兰科·米兰诺维奇认为,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的方法论贡献颇有启发性。该书中引入的研究方法看起来非常贴近发达国家在未来数十年的演变,更重要的是为看待经济现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其著作最关键的方法论贡献在于,皮凯蒂试图将经济增长、功能性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等若干领域统一了起来,而在其他实际研究往往被分别处理甚至忽略。克里斯托弗·拉克纳认为,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考察了发达国家内部的不平等,却引出了另一重要的不平等现象,即全球不平等下降时期,各国内部的不平等按人口加权计算在扩大。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加雷斯·琼斯通过引入地理学概念,让为各个城市在资本流动促使不平等形成和扩散的地理作用机制,伊曼纽尔·塞斯则认为需要对不平等涉及到的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进行测算并分别提出对策。
当前,中国政策层面围绕共同富裕议题作了中长期规划和政策安排,学界就此开展了理论模型建构、实证分析以及政策研究等,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中国经过百年的发展,在推进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拥有比较丰富的数据资料。目前,关于新兴经济体不平等研究还有许多空白,意味着未来结合共同富裕议题将会有更大的空间。如皮凯蒂所言,未来急需超越关于不平等议题的西方中心论研究方法。作为人类社会而言,不平等研究从三个层面体现了现实意义:一是人类不平等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经久不衰的重要议题,一切发展均以人为本,这就赋予了不平等研究的人类学意义;二是人类不平等的焦点在于经济不平等,即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政策、技术或者其他因素都会影响不平等扩大或缩小,经济增长或社会发展应注意均衡问题;三是不平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原因也不尽相同,据此研究应有区分,有所侧重。
过去20年,全球经济在全球化、跨国资本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共同驱动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遭遇到了数次重大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9年新冠危机、2022年俄乌冲突引发的地缘政治危机等,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制造了新的不平等。过于激进的加息、超预期的紧缩政策造成复苏不均衡、生产和投资受阻、全球性企业大面积裁员,使得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财富分配等产生了分化。世界劳工组织发布《2020—2021年全球工资报告》显示,疫情前(2016—2019年)全球工资增速在1.6%-2.2%间波动。联合国发布《2021年可持续发展融资报告》显示,疫情发生后,全球损失了1.14亿个工作岗位,约1.2亿人陷入极端贫困。《21世纪资本论》和《皮凯蒂之后:不平等研究的新议程》两本重要著作的出版意义重大,一方面促使人们再度深入思考人类社会不平等问题,引起了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等高度关注,另一方面所提出的方法论开拓了新的研究路径,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政策思路。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