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糊的创新:创业板不是小小板(1)
记者 黄利明 2009年9月17日,创业板首批7家企业IPO申请全部获得有条件通过。
冲关11年的中国创业板,终于踏上了“纳斯达克”之路——这个真正为创新型企业注入资金与活力造富之路,如今离揭幕已只是一箭之遥。
由于监管层用心良苦下对创业板“平稳”起步的要求,首批过会与即将过会的企业,“靓丽”的财务指标就是上中小板亦是绰绰有余,但创新性却是带来较大争议。
稳妥推出
创业板的推出过程中,“稳妥”这两个字眼被贯穿前后。
据记者了解,在7月份创业板首批申报中,虽然证监会对创业板IPO有最低门槛规定,但是对于首批上市包括前几批上市的创业板企业却有着隐性要求——达到2年盈利3000万、1年1000万以上的规模,比原来门槛抬逾一倍。
正是有此导向,加上创业板推出后需要批量上市,IPO速度加快,令各保荐机构甚至欲上中小板的企业将目光转向创业板。这也令创业板囤积了不少财务指标“优秀”的项目。
首批7家通过创业板发审会的公司为青岛特锐德电气、南方风机、北京立思辰科技、乐普(北京)医疗器械、北京神州泰岳软件、上海佳豪船舶和重庆莱美药业。根据记者统计,这7家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最低为南方风机,亦有5448万元;最高为乐普医疗,为4.15亿元。7家公司这一财务指标已远远超过A股中小板规定的3000万元标准。
其中北京神州泰岳软件就是原本登陆中小板被否而转投创业板的。
按照证监会的安排,9月18日、21日分别有6家和5家企业的IPO申请进行发行审核。在后续这11家欲发行的公司中,除西安宝德自动化未达到中小板上市的3年累计盈利不低于3000万元标准外,其他均达到该标准而且是远远超过。
国元证券总裁蔡咏向记者介绍,公司保荐9月18日过会的安科生物,早先就达到了上中小板的要求,他们就是奔着创业板去的。蔡咏指出,因创业板担心被爆炒所以需要一定数量的公司推出,首先是保证业绩。
证监会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亦表示,现在首先是要把创业板“稳妥”的推出来,因此在企业财务指标上肯定是要求比较高。
创新模糊
不过,正是由于证监会“稳妥”的心态,令首批项目虽然有“靓丽”的财务指标,但却在创新性方面颇受争议。
在149家受理企业中突出重围成为首批过会的7家企业,成为相关保荐机构研究的对象。正如大多数同行的目的一样,期望从中寻找到“发审委认定一家企业符合创业板要求的思路”。
但在投行人士看来,这13家企业的普遍特点就是高毛利率、高成长性,而创新性光环则暗淡不少。
此前,针对创业板企业的特点,证监会在与保荐机构沟通时曾多次进行解释和强调,也总结出八大标准,即“两高六新”,即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
1 | 2 |

- · 创业板再现炒作 6只股票涨停 | 2009-12-03
- · 最熊创业板股票华谊兄弟涨停 | 2009-12-02
- · 创业板满月成绩单:市值市盈率均创新高 | 2009-11-30
- · 《蜗居》停播 轻微影响华谊兄弟财务 | 2009-11-27
- · 游资炒作 创业板市值超首日 | 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