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金融投资 > 股票

干预性思维悄然浮出

  
作者:黄利明 赵红梅 赵娟
发布日期:2008-09-1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利明 赵红梅 赵娟 A股从6124的历史高点跌落至今的2078点,不到一年已暴跌66%。

9月7日,美国政府对其两家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下称“两房”)的救赎再次刺激了中国投资者与专家学者的神经。

沉寂一时的“救市论”呼声再起,要求政府“实质性干预”。

是“救市场”还是“救经济”?依然是个问题。

监管角色争议

今年3月,美国政府对次贷危机注入的流动性资金令国内升起此起彼伏的A股救市呼声,亦引发市场在4月关于“救不救市”的激辩。随后,监管层下调印花税。不过,这一措施在A股短暂反弹之后即消弭于无形,暴跌依然继续。

此次大洋彼岸的救赎行动再次刺激沉寂一时的“救市论”,不过救市的声音不再如此前那般尖锐而直接,更多的是主张政府应该对市场干预,发挥政府稳定市场的角色。

前央行顾问余永定公开表示,进行干预是政府的责任,现在我们有了能够接受的绝佳范例。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义相向记者表示,现在市场缺的是信心,政府不能置身“市”外,应该重视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改革的作用,既然要这个市场就应该真正稳定市场,把它管理好。市场暴跌显然出了问题,政府不救谁来救?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在接受 “”的采访时表示,反思道德风险是事后的事情。当面临市场的系统风险时,政府负有稳定的天职。比如在目前市场完全失灵之时,政府应该维持股市稳定。如果还围绕是否应该干预、对干预是否有效进行争论,那就会贻误救援的时机,影响救援的有效性,加大救援的成本。为了某些利益集团,而牺牲整个市场的稳定和全体市场参与者的利益,是不负责任的。

干预性思维

“关于救市,市场人士的理解和监管层的理解有差异,但问题是中国经济全局一盘棋,股市只是一个局部问题,这要看监管层的衡量。同时要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保一控’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证券研究所所长吕随启表示。

目前,来自市场的预期显得直接而有目标——冀望通过以平准基金、控制大小非等增加市场资金供给与收紧市场扩容方面着手提振股市,以阻止在最近的一年内跌幅高达66%的A股市场。

但监管层内部的主流意识与不少专家认为这些都是 “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吕随启认为,政府一直在救市,只是救市的方式跟市场预期有差距,现在政府需要更负责任,因此就算是救市也要找到确实的依据。

联合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晓东认为,监管层在3000点时曾出台实质利好刺激股市,但仍未改变股市向下的趋势,后来甚至不惜改变规则将大小非解禁制度做了一些改变,这说明用心良苦。但此轮跌势超乎管理层的想象,所以第二轮的救市,监管层会选择慎重,至少要做到有备而来,因为不会对市场暴跌无动于衷。

来自社科院的一位专家表示,政府高层有人不主张干预股市,认为市场的问题要由市场来解决,部委之间意见不一致。同时监管部门的人员预期调整也是一个影响因素。股市很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到那时,管理层还是会想方设法地稳定市场。

反观A股此轮暴跌,现实的状况是,面对市场的种种呼声,监管层表现出了区别于以往的“岿然不动”。

此前,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政府再去救市的话,就进一步证明中国的股市是政策市而非奖惩机制很明确合理的市场。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要想让中国股市成为奖惩机制明确合理的市场,在否定“救市”方案的基础上应该更进一步:那就是终结政策市,真正让股市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政府不再被指数的变化所左右。

至少从现在的监管层表现而言,这种对股市的监管思路似乎正在被监管层所接受,即推进股市的市场化运作,政策出台不会以救市或打压股市为目的,有利于市场整体发展的政策只要时机成熟都会陆续推出,并减少乃至终结政府对股市的不合理干预。

政策预期

看起来,监管层对股市与经济的稳定一直有所作为,从下调印花税到限制大小非解禁,到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通胀,到积极推动产业升级等等。

但,股市依然难有起色,经济形势也依旧不容乐观。

林义相认为,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形势。跟经济形势有关的是国际国内形势,还有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因此更应该出一些提振经济的措施,如红利税的取消,印花税的单边征收,在不改变市场规则的情况下出一些临时性、阶段性的干预措施。同时,部委之间需要统一协调,否则涉及的层面太广,一个部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中国改革》杂志学术顾问、发展战略专家武建东认为,如果国家转变现有的以储蓄存款为主的信贷体制,同时配合要素市场的改变,那么中国经济要保持10%以上的增速是没有问题的。因此,相信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不会下行。但他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应该摆脱原有的仅依靠出口、消费和投资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而应该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京一家公司投资总监认为,国内救市和美国救市不一样,国内不是在救一家具体的公司,而是没有方向性。从整体看,最核心的应该是救经济,针对整个经济的明确政策是救股市的必要条件。

不过,现有的信息表明,目前分歧依然很大。新的CPI数据出来后,强调保增长的学者开始呼吁保增长刻不容缓,但是强调防通胀的学者马上说要防止通胀反弹。

“即将于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很有可能对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革推进,其中,能源价格机制改革为要素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国能源价格将有可能与国际接轨,这对中国证券市场是个转折性事件。”武建东表示。

香港一位投行界人士亦向记者传递了类似信息,现在更为值得可信的消息是提振经济的措施在酝酿之中,其中有取消红利税、提高个人所得税门槛、能源价格逐步放开、企业增值税改革与电价改革等实质性一揽子措施。

国内一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业内普遍预期政策会在10月中旬之后出,那时各部委人员调整都基本到位,后续的政策实施也将会更好地推动和执行。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