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卫:居民金融资产受困 增投资品推利率市场化
黄利明 李勇
2011-03-02 16:50
订阅

黄利明  实习记者  李勇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提交了《关于高度重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提案》,指出收入分配机制的不合理抑制了居民金融资产的增长,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日趋恶化,主要表现在劳动者的报酬占GDP的比重从最高的50%左右下降到现在的不到40%,而同期的财政税收则从11%左右上升到近20%,企业盈余从从20%左右上升至30%左右,收入分配明显向政府和资本倾斜。

谢卫指出,我国居民长期以来的以巨额储蓄为主的金融资产作为重要的金融要素促成了过去多年的高资本形成率,对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功不可没。当前改善民生已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我们既要继续关注居民金融资产的生产要素功能,也要关注居民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不仅关系到收入分配改革目标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国民经济改革的全局。
    居民金融资产严重不匹配

目前我国居民的资产结构中储蓄存款的占比高达68%左右,比重明显过高。而剩余资产主要分布于保险准备金、股票、基金和债券。其中保险的比重从04年的7.8%上升到2009年的12%,但仍低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水平。而证券类资产中,股票和基金占比为14%,且随着证券市场的表现波动性比较大。而债券则从2004年的3.5%降为0.7%,占比不仅偏低并且更有持续走低的趋势。

因此,谢卫表示,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极度不均衡正说明当前可供居民选择的、合适的金融品种太少,投资渠道过于单一。比如,过去几年正是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的过程并加速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程度,而像地产证券化等投资品种的空白使得居民不能多渠道分享代表经济发展的成果。

同时,资产分布不均衡,二八现象很明显。首先,高收入阶层和普通百姓之间的分布不均。户均储蓄存款最多的20%家庭拥有城市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总值的比例分别为64.4%和88.1%,而户均金融资产最少的20%家庭拥有城市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总值的比例分别仅为1.3%和0.3%。从198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7.3倍上升到23倍,金融资产继续延续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其次,地区分布的不均。2008年,东部地区居民存款占比达到61.3%,中部地区占比23.9%,西部地占比14.4%。而参与股票、基金这类证券投资的东部地区居民也高于中西部地区。另外,城乡分布的不均。居民持有的股票、债券、保险准备金等其他各类金融资产主要集中在城镇居民手中。而储蓄方面,2006年占全国总人口43.9%的城镇居民拥有了82.2%的储蓄存款。

投资单一之下,证券类资产还波动幅度大。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机制仍不够完善、市场运行效率不高,有价证券投资风险较大,不确定性高。2006、2007年的大牛市使得居民投资股市以及基金的热情被大大点燃,股票和基金占居民金融资产比重一度达到近1/3,但是受资本市场和房地产行情波动的影响,很多资金又迅速回流到储蓄。因此,我国资本市场的高波动特征也使得居民很难真正持续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通胀之下,居民金融资产中现有的巨额储蓄还直接面临被通胀侵蚀的威胁,如果不能有效实现该部分资产的保值,则政府要实现居民整体收入的增长难度势必更大。
    增投资品推利率市场化

对上述问题,谢卫表示,必须把居民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改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格局,同时也要高度关注现有居民金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第二,是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放松利率管制,提高居民储蓄存款收益。过去几年由于受到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几乎停滞不前。由于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存在,利率水平无法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这不仅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效用,而且导致在不断上升的通胀率情况下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为负,财富不断贬值。影响居民金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从趋势上看,利率的市场化既是居民真正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主要方式,也是银行业应对经济结构转型,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一流商业银行的必由途径。因此,更加积极的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浮动比率,增加银行利率调整应该是十二五期间我们应该考虑的方向。

第三,促进债券市场产品多元化。例如,借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经验,抓紧研究论证和拟定市政债券管理办法、开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证券化、企业债券发行放开、可转债的大力发展、设计与通胀挂钩的债券品种等等。

第四,重视资本市场融资和投资两大功能的平衡。第五,社会需继续加强对居民投资宣传和投资知识的培训,引导居民增强投资意识,端正投资态度,理性对待个人投资,同时避免盲从参与投机炒作。

谢卫特别指出,在制度和环境上鼓励证券、基金行业和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研究和推出符合居民不同需求的多元化金融产品,拓宽个人投资渠道。大力支持基金的发展,通过设立投资基金来聚集居民手中的闲散资金,一方面让居民的储蓄通过直接的市场渠道回流企业;另一方面,也帮助创造更多的居民财产性收入。

从目前的情况看,不仅要发展从事二级市场业务的投资基金,而且还要注意发展主要投资于高科技、基础产业等实业界的投资基金。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对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推介必须充分注意销售适用性原则,售前售中售后都应透明。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