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中国式生存(1)
赵娟
07:28
2010-06-18
订阅
 1  |  2 
经济管观察报 记者 赵娟 2007年迅速兴起的民间第三方理财机构鱼龙混杂,在经过几年来金融市场牛熊轮回后,部分公司已是“昙花一现”。

至今,正式获得证监会批准的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仍仅天相一家。由于不能正式从事公募基金销售,存活下来的民间第三方理财机构逐渐各自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

目前,他们的目光还盯上了规模和市场影响正逐渐壮大的私募基金。

而近期,一个名叫“汇付天下”的第三方基金网上支付平台即将投入使用,也与国内因缺少支付结算系统而发展停滞的第三方理财销售公司存在合作的可能。接近监管部门人士透露,今后还会陆续批准其他基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务资格,新的第三方销售机构牌照或许随后能再度破冰。

私募“第三方”

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在国外,许多第三方理财机构也是公募基金销售的主力。

2007年前后,国内一些民营机构看好了基金第三方理财的前景,纷纷破土而出。然而紧接着的便是一个熊市的煎熬,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是少数。因为证监会的牌照管制国内大多数第三方理财机构尚不能从事公募基金销售,其盈利只得另辟蹊径。

目前,国内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服务主要有上海的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诺亚财富,北京的展恒理财,深圳的私募排排网等。他们多管齐下,收取会员费、提供付费报告以及近一年来才开始的私募销售是其主要的几种盈利模式。

北京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近日透露,他今年发行的一只阳光化私募信托产品中,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和展恒理财都提供了不少的客户源,资金量分别在上亿和数千万元。相对于平均募集规模在2亿-3亿的阳光化私募信托产品而言,这样的资金量着实不小。

国内成立最早的展恒理财总经理阎振杰透露,阳光化私募产品销售在其业务中的占比正在提升。不过现在间接的从事公募基金销售的量依然最大。

虽然没有第三方销售牌照,不过展恒理财、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等机构依然从事基金推荐和销售业务,但销售模式通常是这些理财机构介绍客户到券商购买基金,而后再从券商处收取部分销售费用。

现在,展恒理财、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诺亚财富以及私募排排网等机构均开始为阳光化私募基金介绍客户,即进行私募的选择性销售,作为银行大客户与私募基金或信托公司间的中介,收取一定的认购费用或业绩返还。

“只要经历了2008年熊市还能活下来的第三方机构现在都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他们无论卖公募还是私募产品,可以从客户和机构两端收费,这才是真正的旱涝保收。”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称。

阎振杰透露,经过几年累计,其会员数量已超过3000人,而会员资产总额已过百亿,都可能成为他们服务的资产。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等机构已放弃了收取会费。目前,好买还一直发展公募基金研究,并为一些机构客户提供收费咨讯。德圣也开始为传统基金代销渠道中银行的一些高端客户或机构客户提供收费的资询服务。而私募排排网也将“信息产品化”,向客户出售一些私募研究报告。

德圣基金首席分析师江赛春称,在国内基金投资者没有为信息付费的消费意识,单纯的第三方理财咨询服务的盈利模式难以形成,只能寻找一种渐进的过程,在传统上的基金销售格局上逐渐发挥第三方的作用。

 1  |  2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