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投资: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讯 2006年,在股市全面上扬的大背景下,基金更是普遍实现了较高的收益,尤其是偏股型基金。统计数据显示,基金2006年共实现净收益1248.30亿元,年末浮盈1465.06亿元,全年为投资者奉献了2713.36亿元的投资收益。
随着基金业的发展,基金管理公司的收入大幅度提高,投研实力不断增强,道德风险也明显降低。基金的收益和风险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非常理想的投资工具。尽管股票市场不乏翻倍的“黑马”,但普通投资者缺乏专业能力和精力进行选股和交易,长期来看,多数股民最终仍是亏损的。因此,把选股和交易的工作交给基金经理,不失为明智之举。
选购基金的窍门
正因为普通投资者不具备择时的能力,所以投资基金原则上应该立足于长线,目标是要在“长跑”中取胜,采取买入并持有的策略。当然,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首先,在购买基金之前应该对不同基金的类型有所了解。目前,国内基金业的产品线基本上已较为完备,按照投资对象和类型不同,分为指数型、转债混合型、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封闭式、配置混合型、偏债混合型、保本型、债券型(以上顺序按年初以来的平均收益水平排列)等。从风险收益最大的股票型,到风险收益较小的债券型,再到基本可以作为现金管理的货币基金。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加以辨别和选择。
其次,管理基金组合就像修剪盆景一样,应该“去弱留强”。投资者应选择规模大、信誉好、尊重投资者的基金公司,要摒弃贪图便宜、“买跌不买涨”的心理,选择那些过往业绩好(要看长期,排名持续在业内前三分之一水平)的基金,长期持有。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投资者会犯“恐高症”,卖出那些涨幅较大的基金,买入那些涨幅较小的基金,甚至对亏损的基金进行补仓。如果用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话来形容,这实际上是在“砍除鲜花,浇灌野草”。
第三,结合自身对股市、宏观经济的理解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比如,对股市整体看好就可以多买股票型基金;加息预期强烈,债市可能下跌,可以适当回避……
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随着股指逼近4000点,股票市盈率居高不下,2007年的基金市场将与去年有所不同。比如,选股和战胜指数的难度加大;基金之间业绩的差距也可能会进一步拉大;投资重心可能会向大盘股和中小盘成长股转移,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投资者可以从长线角度出发,投资指数型基金。指数基金一方面能最大限度的分享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非常适合“懒人”投资,因为完全是对指数进行复制,省去了选股和择时交易的烦恼,不必担心基金经理投研水平和道德风险,而且管理成本和费用较低。其中,相对积极进取者可选择中小板指数基金、稳健型的投资者可选择以深证100、中信标普300或沪深300为标的的指数基金。
与此同时,封闭式基金由于存在较高的折价,从而具有一定的边际效应,如果长期看好中国股市,并相信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和道德水平,仍可以将其纳入组合。此外,处于成长性考虑,专门投资于深圳中小板的基金也可以择优买入。对于那些规模过大的开放式基金则应予以回避,而尽量选择中小规模的基金。一方面大基金“长袖难舞”,另一方面是随时可能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从而影响基金收益。(中国经济时报)

- · 危机下的基金投资原则 | 2008-10-16
- · 危机下的基金投资原则 | 2008-10-16
- · 基金投资的股东烙印 | 2008-09-18
- · 基金投资的股东烙印 | 2008-09-18
- · 从《赤壁》看基金投资组合:合理配置很重要 | 200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