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欧阳晓红/文 尽管二次人民币汇率改革(下称汇改)旨在“弹性”而非“升值”,但就人民币升值引发的喜忧“口水仗”,至今未能消停。
忧者,认为3%的升值幅度将导致某些生产企业利润下降30%-50%,会挫伤中国经济;喜者,表示升值增加人民币购买力,有助于减少外贸顺差与缓解巨额外汇储备压力。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目前人民币并不具备升值条件,招商银行外汇分析师刘东亮亦认为,中期内人民币并不存在大幅的升值空间。
而人民币年内升值3%-5%正在成为业界的主流观点,那么,处于结构调整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能否接受考验?
祸兮福之所倚
现实已将人力成本优势不再明显的中国“逼上梁山”——6月19日,中国启动了二次汇改。
渤海证券研究所房振明认为,多重汇率因素正在考验中短期出口。其理由是,由于中国出口地域分布相对分散,以及各国经济复苏分化,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对出口属于中长期性质的不利因素,而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的升值则成为影响出口的主要中短期因素。
在房振明看来,人民币对美元将持续小步慢跑式升值势头。
房振明认为,前期人民币对欧元大幅升值对欧出口的影响在6月份开始逐步体现。受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竞争对手货币贬值,对中国出口产生间接影响。而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可能持续小幅升值,不仅不利于对美出口,而且可能导致人民币对欧元更大幅度升值,加剧抑制出口。
前不久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测算数据显示,中国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在人民币短期升值3%的情况下,将大幅下滑30%至50%;而且,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研究结果亦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在其他生产要素成本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利润就将减少1%。
但是,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启动汇改,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之一的需求,已从外需切换至内需。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中国正在遭遇出口瓶颈,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依靠出口的拉动,已占全球的10.6%,再往上增长,包括贸易保护与人民币升值等诸多方面都会有压力。
由此,出口形势的变化亦要求出口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某种意义,人民币升值引发出口企业“洗牌”,迫使其提高产品竞争力,有助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建立一种倒逼机制,迫使出口企业转型,由出口大路货的低附加值消费品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科技产品。”业界分析人士认为。
概之,某种程度上,升值亦可改变世界工厂的打工地位,能减少因出口过大而过多地消耗国内资源和污染国内环境问题。
此外,也有人担心,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外汇储备产生影响。就此,国家外汇管理局方面表示,其实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账面损失远远小于金融资产的账面盈余。
1 | 2 |
- 2030—人民币预言 2010-07-22
- 一位香港居民的人民币投资 2010-07-22
- 小QFII有望年内成行 2010-07-22
- 汇改五年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2% 2010-07-22
- 资产价格“汇改元素” 201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