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银安盛凄清现况:信外方秘笈还是信风水?(2)
中外股东“吵架”
面对这些失误,中方管理层也给投研团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据接近管理层人士介绍,在2007年公司内部的模拟操作中,杨典投资业绩还是不错的,取得了市场上比较靠前的好成绩,但在新基金最初建仓实盘操作出现失误后,双方股东的磨合不好使投研团队受到很大影响。
“比如说管理层会在风控方面提出很多要求,或者是不断地让投研人员书写书面报告。”上述人士称,“有时基金经理即便买卖很少数量的股票也必须向管理层汇报,管理层对投研的了解状况可能会比投资总监还要多。”
外方股东提供的模型对业绩并没有产生实质提升。
“那些模型也不一定适用,比如关于风险的一个模型,和沪深300指数很接近,由于模型设定的风险系数,这样在投资上可能就不得不参照指数,这对投研人员也是一个限制。”浦银安盛公司内部人士称。
据接近外方股东的人士称,其实外方股东对于浦银安盛投研团队的状态也有不满,由于一直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人员,只能由张建宏独撑,而他在浦银安盛也是身心疲惫。
浦银安盛的股东结构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占比51%,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 (AXA集团子公司)占比39%,上海盛融占比10%。
成立之初,浦银安盛和大多数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并无差别,中外双方的合作协议中规定,外方股东主要负责投研和运营,中方股东主要负责市场。
当初合资协议规定,外方股东对于投资总监人选具有否决权,投资总监对于投研部门的人选也有相应权力,总经理在投资委员会中拥有列席权但没有表决权。
公司成立初期,投研人员除了张建宏,双方股东仅通过市场化招聘了包括杨典在内的两三名投研人员,其余就基本沿用原东新国际人员。
如今,作为全部62家基金公司中第59家成立的基金公司,成立不到两年的浦银安盛在员工的眼中“一点都不像是一家新公司,感觉很旧”。
据了解,近期浦银安盛已经有一些员工离职,目前仍然在职的员工也仍然有些人在想究竟要不要离开。
今年5月浦银安盛公告,首只股票型基金浦银价值成长基金经理杨典离职。
浦银安盛从2004年开始筹建、2007年才最终成立,也让其错过了基金业扩张的好时期。成立之初,业内人士就认为其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市场,而是股东双方的合作。

- · 基金:两市大跌源自技术性回吐 | 2009-11-24
- · 外资银行遭遇信任危机 | 2009-11-24
- · 基金评价机构积极备战争入第一批名单 | 2009-11-24
- · 募资6亿首个民营医药基金试水 | 2009-11-22
- · 证监会沪杭会议布控全国“捉鼠” | 200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