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10年等来华尔街“有限开放”
工行能够登陆国际金融中心,首在战略意义。“遗憾的是,获批的纽约分行业务范围并不完整,不能开展零售业务将会影响跨国经营成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外国银行在华分行可以吸收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而美国在个人业务上,则将工行完全拒之于门外。
十年磨一剑
在向美国递交设立分行申请近10年后,工行终于获准在纽约开设分行,这是继1982年中国银行设立纽约分行后,26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再次在美开设营业性机构。
长期以来,针对中资银行在美国开设分支机构的申请,美国监管当局都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多家中资银行的申请经历了马拉松式的审批流程。工行称,该行于1997年在纽约设立代表处,并于上世纪90年代末首次申请设立纽约分行。
2007年4月,工行再次向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提出了在纽约开设分支机构的申请,但最后被美联储久拖未决。并且,工行与同期也提出了设立分行申请的建行“同属一个大股东中投”竟然成为美方的“口实”。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第4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6月份,赴美参加第4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华盛顿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进行约谈时强调,美联储应加快对中资银行在美开设分行申请的审批。中国对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审核,时间上是6个月内予以答复,一向自诩效率高的美国,在中资银行入美上这么拖沓,显然有非技术层面的原因。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资料,截至去年底,在所有的外资银行中,美资银行在中国内地分支机构的数量排名第2,仅次于港资银行。工行十年磨成一剑之后,在美拥有营业性分支机构的中资银行,依然仅有中行、交行、招行和工行4家。
经营范围受限
根据美联储批复的经营范围,工行纽约分行可以经营批发性存款、贷款、贸易融资以及其他银行业务。简言之,只能开展公司业务而不能涉足零售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此种业务范围受限,对工行的影响相对于招商银行要小,因为公司业务本就是工行“拿手”的。工行是中国最大的公司银行,截至2007年末,拥有272万公司客户。2007年报显示,在工行的三大业务中公司业务、个人业务、资金业务,其占比分别是49.3%、33.7%、16.2%。
郭田勇认为,“对公业务正是工行的强项。”工行走出去,无疑是在追随已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美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和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美国企业将成为主要客户群。“这些企业在国外需要的贸易融资、贷款、支付和汇兑结算业务等,业务量都非常之大,足以支撑纽约分行的发展”。
也许正是看好这一业务前景,工行在发布的“纽约分行获批”公告中强调,“纽约分行成立后将成为该行在美国的业务平台,在许可的业务范围内积极开展业务,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海外扩张意图强劲
据悉,目前工行境外分行和控股机构的资产总额超过300亿美元,海外机构资产占全行整体规模的3%左右,2007年报显示,去年境外及其他营业收入60.4亿元人民币,占总营业收入的2.4%。
也许是海外资产、盈利在工行整体的比例如此低微,工行海外扩张的意图才十分强劲。2007年,工行实施了多项海外现金收购。其中包括收购印尼Halim银行的交割和开业,收购澳门诚兴银行79.9333%股权,尤其是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使得工行成为标准银行最大的单一股东,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对外投资。
与此同时,通过申设方式,2007年工行顺利实现工银莫斯科的开业,在多哈设立分行的申请获得卡塔尔金融中心管理局的正式批准;进入到2008年,工行布局中东、澳洲也有所斩获:迪拜子银行、悉尼分行已经相继获得当地监管机构核准。
工行近期一直推进跨国经营战略,先后在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通过设立、参资持股和控股等方式拥有了百多家分支机构,分散区域经营的风险。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谈及本行的国际化战略时,不止一次明确表示,“希望能将海外收入比重提高到10%”。2007年,工行总营业收入是2560亿元,10%就是250亿元以上,现在的数十亿距此还相当遥远。照此看来工行未来的海外扩张步伐会更激进。
“纽约分行开业以后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开展业务更多的需要国内总行给它调配‘子弹’,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汇率风险。如果不能在业务发展与规避汇率风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其盈利也会大打折扣。”郭田勇认为。
- 奥运来了,A股也能获“跳水冠军”了 | 2008-08-15
- 油价下跌将止于100美元 | 2008-08-15
- 从7.98元到5.30元:紫金矿业遭遇机构13亿抛盘 | 2008-08-15
- 1.49亿 QFII离奇“高买低卖” | 2008-08-15
- 投资者报 第017期 | 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