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货币政策转向可能诱发金融危机
美经济艰难期已过
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表示,美国经济最艰难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美国不会陷入明显的衰退。4月底,美联储发布的《黄皮书》小幅调高了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该报告预计美国今年经济增长将达到1.2%。
经历了1年多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动荡,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大大降低了其经济的总体风险。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迅速出手,在危机之后果断干预,稳定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自去年9月以来,美联储已累计降息325个基点,并不断注入流动性,缓解流动性不足的窘困。截至5月底,美国财政部财政刺激计划为美国民众减少了570亿美元的税赋,在一定程度上为稳定消费创造了条件。
由于欧洲等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也购买了美国的次级债券,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次贷危机的损失。美国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比欧洲更及时,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基于这些判断,或可认为,美国经济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的概率越来越小。
复苏动力不足
然而,美国经济复苏的动力仍然不足。目前属于“大震已过,余震不断”时期。
从宏观数据来看,一是美国消费仍没有实质性反弹。一季度消费同比增长1%,是2001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值。从四、五月的数字看,尽管美国政府实行了大规模的退税,但是消费并没有显著增长。由于石油、食品等价格上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消费的增长更加有限。从消费信心指数看,受失业率上升和通胀抬头影响,未来的消费增长仍不容乐观。
二是收入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尽管每小时平均收入提高了0.3%,但平均工作时间下降了0.2%,因此个人收入难以有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就业数据仍在恶化。5月美国失业率上升至5.5%,为2004年10月以来新高,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就业状况十分糟糕。美联储4月底预计,美国今年4季度的失业率将攀升至5.7%。
三是制造业仍不振。飞机订单有较大幅度下降,而且新的订单主要是最为廉价的波音737。汽车订单预计也将继续下降,这将影响到下半年的增长态势。
四是房地产市场仍将保持颓势。市场预期,美国房地产市场今年可能无法反弹。3月标普住房指数下跌14.4%,为1988年指数创立以来最低。4月住房销售继续下降1%。5月新房开工下降3.3%,但现有房屋的销售出现反弹。哈佛大学教授弗雷德斯坦认为,美国房价可能还要下降15%。
五是金融市场动荡尚未结束,次贷危机造成金融机构的损失可能继续扩大,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6月17日,美国最大投行高盛公布二季报,净收入为94.2亿美元,同比下降7%,延续一季度的颓势。自去年夏天以来,花旗、JP摩根、美洲银行、雷曼、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最大七家金融机构过去4年的盈利近一半已悉数蒸发,至5月底减记资产总值达1072亿美元。多家机构表示需吸收资本充足资本金,以抵抗风险。从目前情况来看,地区性银行的坏账尤其值得关注。
美联储可能加息
需要关注的是,美国经济政策走向正发生反转,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随着次贷危机逐渐平息,通胀将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威胁。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为了救市,持续降低利息,使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减反增,且美元汇率也持续走低。受到能源、初级产品价格走高的刺激,也因传统金融资产失去吸引力,大量投机资本进入期货市场,推高能源、粮食价格,导致美国通胀压力将更严峻。
4月,美国核心通胀率同比增长3.9%,远高于2%的政策上限。美联储6月25日宣布维持联邦基准利率2.0%不变。8月美联储是否会加息,仍有待观察。但在格林斯潘时期,美联储在遇到金融市场动荡时,常常置通胀威胁于不顾,降低利率以迎合投资者所好。如果次贷危机进一步稳定,但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伯南克可能会吸取格林斯潘的教训,采取更加有力的反通胀措施。因此,今年下半年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仍较大。
首先,美联储停止降息甚至加息,可能改变美元持续下跌的走势。两年多来,美元对欧元贬值50%,欧元虽然承受升值压力,但也极大地提升了欧元的国际地位,这对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是极大的威胁。
其次,原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可能出现逆转。这些商品主要是以美元计价,美元走强将拉低这些商品的价格。近期,这些市场投机成分很高,美元走强可能导致某些没有基本面支撑的市场出现崩塌现象,由此可能使有些金融机构和国家承受重大损失,甚至可能对国际政治局势产生影响。
再次,控制通胀可能会损失增长目标,美国需求可能下降,进口放缓。这对与美国经济高度相关的外向型经济体的危害较大。
防范金融危机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利率政策的调整往往是引发危机的时刻。从二战后历次金融危机看,大部分金融危机都发生在美元汇率由贬值转为升值,或美国利率政策从降息周期转为加息周期,或在原有较高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息时。
美国经济政策的外部性较大,外围国家可能被迫进行调整,并触发意想不到的危机。比如,美联储停止降息甚至加息,可能导致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向美国本土回流,美元走强也会使得外债负担较重的金融机构和国家承受更大的还债压力。如果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放慢,也会影响中国货币供给的增长。这种情况下,若央行仍坚持紧缩的货币政策,或许会使紧缩力度过大,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
受美元走强影响,若石油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回落,对于缓解中国的通胀压力很有好处。中国的周边国家在美联储利率政策调整的影响下,不排除引发个别国家甚至区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因此应警惕美国经济政策取向的变化,并做好相关的准备与预案,以防危机的发生。
- 基金百亿难挡 QFII、游资做空奥运 | 2008-08-15
- 美货币政策转向可能诱发金融危机 | 2008-08-15
- 杨秀丽获柔道女子78公斤级金牌 | 2008-08-15
- 滨海新区:离岸金融业务正在推进之中 | 2008-08-15
- 北京交通委:公交低票价政策不会改变 | 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