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70%国际联动
其中,美股上周前4个交易日先扬后抑,被视为重要因素。
事实上,对A股投资者来说,一年前甚至更早,就感觉到了国际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已不再闷头打理在A股市场上的股票。
投资A股,看美股及港股,慢慢成为了流行趋势,一些投资者更是以美国股市前夜的收盘情况来预测A股市场当天的走势。
但这种联系到底有多紧密?自A股成立至今的18年,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为寻找答案,《投资者报》对中国A股与美国股市、香港股市波动的相关性做了分析。
在分析时,我们分别选取了上证综指、道琼斯工业指数及恒生指数,代表中国A股、美国股市及香港股市的走势;采用了各市场可比交易日的收盘点位。
分析表明,曾经特立独行的中国A股,自1996年开始,与美股的联动性开始较明显;2006年以来,A股与美股、港股的联动性显著加强。而当市场同处于牛市周期时,A股与后两者的相关性更大(见图1)。
分析结果还显示,在相同分析区间内,A股与香港股市的相关性、普遍较A股与美国股市的相关性更为紧密。
A股美股相关性最高93%
由于时差的原因,在同一日,美国股市的交易日在A股当日收市之后。从A股投资者近年的操作习惯来看,则是在A股次日开盘之前,会参考前一日美股的市场情况。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在计算美股与A股的相关性时,取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前一日的收盘点位,与上证综指的当日收盘点位,得出两地市场的相关系数。
如果将上证综指收盘点位数据,更换为开盘点位数据,所得结论基本一致。
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取值介于-1~1之间。相关系数为正数时,两个变量呈同向变动;反之呈反向变动。当相关系数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相关程度越紧密,越接近0则相关程度越低。
将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点位与上证综指收盘点位做相关性分析,以得出上证综指收盘点位有多大可能性与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点位呈同向或反向变动。
倘若单纯考察A股与美国股市在历史上的相关关系,我们将1990年~2000年这一段时间每5年进行一次划分,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将2001年至今,以年为标准进行划分。
剔除不可比因素(下同),1990年底~1995年,上证综指与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点位的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为0.37。
1996年~2000年上证综指走了5年熊市,与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点位相关系数为0.84,关系较为紧密,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A股与美国股市在这一阶段共同处于牛市中。
2001年~2005年,上证综指与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点位各年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13、-0.48、0.20及0.18,A股市场与美国股市几乎无相关性,A股走势基本上独立于美国股市。
其中2003年上证综指与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点位成反向变动,相关性较差。
而2006年以来,两个市场的相关性再次增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及0.75。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两个市场的相关性再次变弱,相关系数仅为0.49。
如果分月份来看,则上半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10、-0.40、0.20、0.72、0.79,其中2月~4月份的相关性较差,是因期间A股跌幅远大于美股。
另一方面,考虑到美国股市与A股的牛熊周期不重合将影响结论的准确性,我们用另外的标准再次进行了划分(见图2)。
在过去的18年间,中国A股市场经历了5轮牛市及5轮熊市。
在A股前3轮牛熊市(1990年12月~1996年1月)中,每轮经历的时间较短,考虑到通过小样本计算出来的结果会存在较大误差,加上美国股市在该期间整体处于上涨状态,与A股牛熊周期并不完全重合,我们把前3轮时段合并为一个统计期。
在A股第4轮及第5轮牛熊市中,我们从中选取了美国股市与A股牛熊市重合的时间段作为研究对象,即1996年1月~2000年1月(牛市)、2001年6月~2003年3月(熊市)、2005年6月~2007年10月(牛市)及2007年10月至今(熊市)。
在A股前3轮牛熊市中,上证综指与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点位的相关系数仅为0.35,相关程度较低。
在近两轮A股和美股共同的牛市中,上证综指与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点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及0.93,A股市场与美国股市已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程度逐渐紧密。
而在近两轮A股和美股共同的熊市中,上证综指与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点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及0.76,同样表示A股与美国股市逐渐走向联动。
总体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A股与美国股市的相关关系趋向密切。在同处于牛市时,两地市场的相关性更大。
A股与港股联动更紧密
同样,我们也以两种时间段划分标准,来分析A股与香港股市的相关关系。将1990年~2000年分为两个阶段,每5年进行一次划分;2001年以后以年为标准进行划分。
结果显示,1990年底~1995年、1996年~2000年上证综指与恒生指数收盘点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及0.58,中国内地A股与香港股市的相关性一般。
2001年~2005年,同样是处在A股的一轮长期熊市中,两个市场之间的关联度非常弱。在此期间,上证综指与恒生指数的收盘点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20、-0.65、-0.19、-0.28,相关系数均较小,甚至出现了负相关。
其中2003年~2005年,相关系数为负并且波动较大,主要是因为这是香港股市的牛市时期,A股市场却处于熊市之中。
2006年以来,A股市场及香港市场相关程度加强,2006年、2007年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6。进入2008年,虽两市同处于下跌趋势中,但相关性下降,相关系数却仅为0.57。
分月份看,上半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28、0.42、0.42、0.92、0.95,其中2月份~4月份的相关性较差,是因期间A股跌幅远大于港股。
若以A股及香港股市牛熊周期重合的标准划分,与前面所述原因相同,我们把A股前3轮牛熊周期合并为一个考察阶段(见图3)。
在近年的共同牛熊周期中,我们分别选取了1996年1月~1997年8月(牛市)、1998年8月~2000年3月(牛市)、2001年6月~2003年4月(熊市)、2005年6月~2007年10月(牛市)以及2007年10月至今(熊市),这5个阶段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上述区间内,上证综指与恒生指数收盘点位的相关性。
1996年以前,A股市场与香港股市关联度较弱,上证综指与恒生指数收盘点位的相关系数仅为0.49。
1996年以后两市相关性开始增强。在1996年1月~1997年8月、1998年8月~2000年3月,这两轮共同的牛市期间,上证综指与恒生指数收盘点位相关系数分别为0.77、0.73,到2005年6月~2007年10月这轮牛市时,相关系数已达到0.95,两市相关程度很高。
而在2001年6月~2003年4月及2007年10月至今这两轮熊市期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及0.78,两市相关性亦是逐渐增强。但很明显,虽然两市相关度逐渐紧密,且两市最近一次下跌时间上几乎完全重合,然而牛市时期的相关性仍强于熊市时期。
同时我们注意到,分析结果显示,A股与香港股市的相关性普遍较A股与美国股市的相关性更为紧密。
资本市场全球化缩影
A股与美股波动的相关性增强,只是一个缩影。经济的全球化令资本市场全球化成为现实,近年更有加速发展倾向。
近一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和持续深化,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大面积动荡。
从2007年10月至今,道琼斯工业指数至今已下跌超过16%,其间一度跌破20%进入熊市区域(美国股市衡量标准)。同期,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下跌超过17%,新加坡海峡指数下跌超过22%,香港恒生指数下跌超过15%,而日经225指数跌幅超过21%、一度接近30%。
此前,“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曾被全球投资者视为“避风港”,如今也出现了分化。
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23日,俄罗斯RTS指数上涨了1.94%、印度孟买SENSEX指数下跌了13.58%、上证综指的跌幅高达48.89%。
困顿之中,美国股市的走势更加成为欧洲及亚太市场的风向标,美联储的会议、美国财报季节的到来,都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 多少A股上市公司不值得相信? | 2008-07-25
- 国际投资者慎待抄底美股 | 2008-07-25
- Much Ado About Numbers | 2008-07-25
- 企债7月“井喷”发行,不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 | 2008-07-25
- 国际投资者慎待抄底美股 | 200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