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经观电子刊物 > 投资者报

上市银行:50%~150%业绩预增难掩疲态

  
作者:肖君秀
发布日期:2008-07-21
投资者报(记者肖君秀)到目前为止,已有10家银行发布中期业绩预增公告,其中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5家银行业绩预增高达100%~150%以上,成为中报业绩预增“第一梯队”,其他预增幅度也都超过50%,银行业整体性的靓丽中报胜利在望。

然而,如此靓丽中报面前行业人士已经对银行下半年业绩看淡。导致这轮业绩高增长主要在于存贷利差扩大、有效所得税率大幅下降、政策性导向原因以及代表核心竞争力的“中间业务”等非利息收入增长。

而代表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中间业务”相比去年来说处于弱势,银行的盈利能力被经济周期所左右,重重业绩光环难以掩饰银行短期竞争疲态,也难以消除宏观调控带来的悲观预期,虽然看起来银行业中报似乎撑起了市场半边天,但透过可预知的中报业绩,年报的增幅下降也提前进入预估之中。

中间业务:竞争力不足

中间业务占比已经成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不过今年银行的中间业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疲态。某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透露,“各大银行都在提升中间业务上力求创新,追求业务的整体协同效应,但今年由于政策调控导致了中间业务冲劲回落。”

中信银行以中期预报业绩增长率150%而雄踞增幅榜首位,该行今年一季度中间业务实现收入5.95亿元,其中最具中间业务代表性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年初的7.5%下降到了6.2%,相对去年中间业务的惊人增长速度明显暴露增长乏力,去年中信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174%,尤其是代理基金手续费收入和理财产品手续费收入的增速突出,同比分别增长1390%和3612.5%。中报业绩预增140%以上屈居第二的浦发银行,正在努力实现“2010年中间业务占比达20%~25%”的目标,但依今年该行的表现来看距离此目标“路途茫茫”,浦发今年一季度实现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3.79亿元,净收入占比仅达到4.71%。中报业绩预增120%以上排名第三的北京银行,中间业务今年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但相对于政策性受益显得依然“中气不足”,参照北京银行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89.80%,其中生息资产规模扩大贡献35.5%、利差扩大贡献37.8%、有效税率下降贡献118.3%,而中间业务增长贡献仅为10%。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虽然在中报预增中排名前三,但业绩高增长的迷人光环难掩表现竞争力的中间业务短寸,下一步业务高增长的持续性将遭遇挑战。

招商银行中报预增100%排名第五,表现出强大竞力的招行在中间业务上一直是“大哥大”,招行2007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升至17.23%,同业遥遥领先。与招行一样在中间业务上具备竞争力的还有建行和中行,在一季度中,建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达16.5%;中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82.93%,达到94.54亿元,不过中行中期预报尚未出来。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介绍说,花旗等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超过总收入的50%,中资银行要想突破中间业务收入的瓶颈,还需要在业务创新和市场营销方面下功夫,在更大程度上进行金融创新,以应对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

业绩冲浪:风险在后头

中期预报已经基本定论,银行业整体业绩依然保持5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一场银行中报盛宴序幕即将拉开。不过下半年随着业绩基数提高以及利差驱动、税率下降等政策性因素减弱,银行业的业绩增长将放缓,且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银行贷款质量问题,将会在今后业绩中逐渐释放出来。

市场普遍担心银行股增长缺乏后劲,并认为银行下半年业绩增幅将走下坡路,海通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邱志承对本报记者表示,二季度一些银行业绩实际已经出现负增长,银行今年业绩将呈现季度性下滑,一季度靓丽,二季度持平,三季度维持,四季度则有下滑的可能性。对于中报业绩预报呈现的“繁荣”景象,邱志承认为主要是由于去年税率下调、利差扩大等政策性因素。

今年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等原因带来的出口导向型中小型企业大规模破产,同时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造成开发商贷款经营压力和个贷还贷压力,银行下半年不良贷款会进一步表现出来。高盛表示,中资银行股下半年及2009年的资产质量可能面临更多挑战,包括要关注下游行业EBIT利息保障倍数及楼市下滑令地产业新增的不良贷款等情况。

与银行中报业绩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对银行业信心显得不足。天相投顾研究所预计下季度宏观经济运行趋好,而银行业景气指数高位回落,第二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为68.3%,比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4和1个百分点,属于高位回落。银行业绩对于经济下滑的反应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下半年贷款逾期还有恶化趋势,所以尽管银行中报预增靓丽出台,还是未能得到认同,宁波银行中报业绩预增90%,民生银行预增110%,但高盛高华发布的一份内部报告却给予宁波银行以 “卖出”评级,给予民生银行的则是“信贷质量的恶化比预期更严重”。

非常时期:能否撑起半边天

银行股业绩几乎占据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半壁江山,但银行靓丽的中报预增并未刺激市场信心,疲软的A股市场依然迟迟没有回应,而下半年整体业绩的走向仍然悬在银行这一大头上面,银行业是否能够真正撑起半边天?

目前发布中期业绩预告的公司接近700家,其中逾六成公司业绩预增,不过由于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性利润增速下滑,银行股的利润占比近期已上升到45%左右。有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一季度整体业绩增长近30%,主要是银行股的功劳,在上市公司2727亿元的净利润中,14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净利1178亿元,占比高达43%。所以一旦银行业绩出现波动,将影响整个A股市场,银行业绩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风向标。银行中报高增长的预报虽然让投资者的心头石落地,但下半年能否继续这种态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银行中报业绩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因素的短期效应,银行利差扩大和所得税率的下降是造成这一轮银行业绩高涨的主因。银行的实际税率由33%降至25%,银行的净利润由于税率下降将净增8个百分点左右,直接推高了银行业绩,加之去年银行拨备充分,部分银行今年不再需要拨备计提,这也直接使这部分银行得到12.7%的税前利润增长;另外利差的扩大也造成银行业绩攀升,如工行一季度虽然客户贷款规模增幅仅为4.4%,但利息净收入的增幅却高达36%,利差扩大推涨了银行业绩,但随着加息步伐趋缓,利差优势对业绩影响将不再明显。当银行这些短期的业绩利好因素消化之后,银行下半年即将面临新一轮的加速竞争,真正的考量不是眼前的中报预增,而是今后的综合竞争力考量。

下半年对于银行来说,还存在无法消除的预埋“地雷”,外贸出口企业危机、房产商资金链危机、房价下跌的个贷危机等等,这些现在还没有在银行业绩中表现出来的风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旦风险传递给银行在业绩中表现出来,整个银行业将面临业绩增速快速下滑。

相关文章
more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