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中报预增50%主因:高息放贷
“不是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紧缩银行贷款了吗,怎么银行的业绩还是这么好呀?”一直喜欢炒作蓝筹股、特别是金融股的股民章先生,对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丰收”公告,总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宏观紧缩之下,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有所遏制;股市的不景气,无疑也让银行的手续费佣金收入下滑。此前,“去年银行业绩的高速增长2008年难以再现”几乎成为业内的一致观点。
工行对此的解释是,“各项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各项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同时由于执行新的所得税率,致本行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
如此解释,给人的第一感觉,除了人所共知的税率下调因素外,就是银行的各项业务迅猛发展,带来了业务收入的快速增加。
业内人士对此的看法,则不尽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投资者报》表示,“收入快速增长是不假,但主因不是业务发展,而是去年加息以及银行在贷款定价上的强势所致。”
税率因素贡献11个百分点
今年,二税合并的新所得税法开始实行,这对银行业上半年度的业绩以及与去年同比,带来了不小的差异性变化。
“这不仅仅是所得税率由33%下调到25%的简单算式,这里面还包含一个税法和会计法对成本核算的不同,导致的税务调整因素,即递延税款的一次性调整。”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
递延税项,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普通人很难搞清。一家财务咨询公司的专家给记者这么解释:“比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是经营成本。由于计提方式不一,各家银行千差万别,但税务抵扣是认一个尺度。多提少提的,税务部门都会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在会计报表上就体现为递延税项的借方或贷方。”
这也是在以前所得税33%的情况下,有的银行实际税率高达50%、有的银行不到30%的原因。
记者查阅工行去年的财务报表发现,2007年上半年,工行所得税实际税率29.5%。也就是说,工行业绩暴增,税率因素明显小于其他银行(浦发银行去年高达56%,业绩暴增是受税率影响最大的)。如果工行业绩同比增长50%,去年该行1~6月净利润412亿元,今年就是618亿元,按今年一季度23.8%的实际税率上推,利润总额为811亿元。剔除税率因素的影响后,工行今年1~6月业绩同比增长是39%。
也就是说,在工行50% 业绩增长里面,所得税税率变化,仅仅贡献了11个百分点。
贷款“以价补量”
既然税率下降不是业绩增长的主流因素,那么,工行的业绩增长,又是得益于什么呢?
众所周知,银行的营业收入里,利息收入是绝对的大头,在利息收入里贷款及垫款又是大头。那么,是工行的贷款总量大幅增加了吗?
非也。其实,今年货币紧缩控制信贷,对工行的影响还是存在的。有据可查的是,今年一季度,工行的贷款及垫款总规模仅较年初增加600亿元。郭田勇预计,上半年工行的信贷规模,增加额大约在1000亿元左右。这比去年同期的1500亿元,减少了三分之一。
1000亿元的信贷增量,按照目前工行大约2.67%的息差测算,其新增加的税前利率,也就是20多亿元。而前文说到,净利润增长50%,考虑税率因素后,税前利润增幅依然要达到39%才行。2007年上半年,工行的税前利润是584亿元,39%的增幅,就是227亿元。20多亿元相对于200多亿元,还是杯水车薪。
“贷款总量没有增加多少,大幅度增加的利息收入哪里来?当然是息差扩大。”郭田勇表示。
一方面,是去年央行的几次不对称加息,政策原因导致息差扩大;另一方面,贷款从紧之后,社会对银行信贷的需求进一步高涨,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定价权上,更为强势。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上浮,已经不是秘密。
记者从一家国有大银行了解到,该行今年发放的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9.711%。相比基准利率7.47%,执行利率上浮了30%。其它几家银行,也大致如此。本报数据研究发现,仅此一项,给工行带来的息差扩大在0.3%左右。
工行2007年报显示,息差为2.67%,加上今年上浮贷款利率带来的0.3%,工行今年上半年的息差,大约在2.97%。这比去年同期的2.54%,提升了0.43个百分点。
据悉,目前工行的总生息资产约为7.7万亿元。息差扩大0.43%,直接就增加了利息净收入166亿元。这个额度相对于工行2007年上半年的税前利润584亿元来讲,等于贡献了近30个百分点的增长率。而这,几乎全部是依靠今年新发放贷款提高利率来完成。
业内专家认为,银行贷款“以价补量”,才是工行业绩得以暴增50%以上的基石。根据相关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0.9~1.7,即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调10%至上浮70%均为合法。“现在是上浮30%,但并不表示还有上浮空间。以价补量只是货币紧缩下的一种短期现象,很难持久。”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
非息收入贡献尚微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拓展非利息收入、特别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方面,声势还是很大。“大搞中间业务,在国际上是潮流。一般来讲,国外银行非利息收入在整个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到50%以上。而在中国,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招商银行,也才20%。”郭田勇说。
非利息收入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如投资收益、汇兑收益),主要是前者。目前,股市不景气,这对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还是有影响的。这个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构成上,可以看得出来。
为商业银行带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包括理财、结算、投行、银行卡、托管、电子银行、代理、担保及外汇中间业务等,其中理财、投行、托管、代理等业务,可以说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各家银行把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较快列为业绩暴增的理由,勉强也能解释得通。毕竟,这类收入的增幅,还是非常之大。如工行,今年一季度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128亿元,而去年同期是70亿元。
“由于以往的基数太小,其增幅虽然很大,但对银行总的业绩增长,带动因素并不是很明显,至少在现阶段是如此。”业内人士表示。数据显示,2007年,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约12%。这意味着,即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暴涨一倍,在假设成本收入比不变的情况下,其利润没有更多的增加。
利息收入的增长,更多的是政策因素,是作为垄断行业享有的“政策专利”;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才是银行真正经营能力提升的体现。弄清楚这一点,才能明白银行为何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增长,归集到业绩暴增的三大主因之一。
当然,对银行业绩暴增感觉有点“雾里看花”的投资者,更需要明白的是,税率下调是一次性的,贷款“以价补量”也是难以持续的。
- 新华都净资产收益率高出行业两倍 | 2008-07-18
- 中报超预期支撑A股中期筑底 | 2008-07-18
- 李晓超:继续防止高通胀 | 2008-07-18
- 溃败“做市商”? 期货玩家郭远峰逃逸主因 | 2008-07-18
- 因应挑战 制造未来--2008中国制造业高峰会 | 200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