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动荡是场通胀危机
如果通胀失去控制,国内银行体系最终会遭遇存款人挤兑的冲击,从而出现金融机构严重困难,甚至功能紊乱,这就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也可从外汇市场动荡开始,即货币对外快速贬值后,国内居民资本大规模外逃,国内资金市场瞬间出现流动性枯竭,而外汇市场动荡仅由于国内通胀出现恶性化势头产生。
在越南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胀时,这种汇率体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应对贬值压力。相对于1年前的汇率水平,越南盾对美元大略贬值了10%。这不算高程度的贬值,但这是越南货币当局花费了巨大代价才取得的一点“成就”,这些代价包括动用外汇储备和大幅提高国内利率等。
大幅提高利率是国内经济政策转向紧缩的信号。可预料,越南经济增长在下半年和明年势必出现明显减速。而且,由于这种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以某种仓促的方式发生,经济减速会来得比较猛,因此,越南经济面临“硬着陆”的严峻挑战。
回想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华夏大地掀起一阵经济增长热潮后,大量外资涌入,进口需求膨胀,对外贸易转为逆差。同时,国内通胀显著爬升,人民币贬值预期蔓延开来,这是一个普遍现象。2008年的越南与1993年的中国,在许多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上都高度相似。
1993年的中国避免了金融危机,2008年的越南很可能也会如此。但看待这两件事都不能将宏观经济不稳定问题归因于对外开放。越南近年来的经济政策总体上积极开放,但与中国当年一样,对待金融开放很谨慎,并无贸然实行大门敞开的政策。越南于2007年初加入WTO,但其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实际并不高。
越南金融市场中有大量外来资金,主要来自规模庞大的越南侨民,他们的资金具有高度流动性。这种资金与国际大公司的直接投资有着重要差别,后者往往是长期性投资,不轻易随着暂时的经济和市场波动而发生改变。
越南及1993年中国的事例让研究者理解了为什么看上去有出口竞争力,且能大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体会出现贸易逆差。几年前越南每年吸引FDI几十亿美元,现在每年则为二三百亿美元。且许多FDI是利用当地便宜的劳动加工生产出口商品。
既然如此,越南仍面临严重贸易逆差的一种解释是,其对外贸易尚处于转型阶段,出口竞争力未充分表现出来。FDI大量增长在早期所带来的效应,较多体现为进口设备原材料等的增长,而非出口产品,后者需要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在数额上超过前者。
越南出产稻米,也大规模开采石油,在世界粮价和油价猛涨时,看上去能帮其缩减贸易逆差。其实不然。物品的价格完全可以在出产国比消费国上涨得更多更快,从而扩大前者的贸易逆差。越南的有关决策者在过去一段时间对国内通胀压力的估计不足,这才是问题之关键,也是教训。
- 摩根大通:中国反通胀初见成效 | 2008-07-18
- 王战强:通胀有望缓解,利于股市长期发展 | 2008-07-18
- 吴晓求:经济衰退明显,“从紧”难抑通胀 | 2008-07-17
- 越南:我们热爱麦凯恩 | 2008-07-16
- 新能源车遭遇“电磁危机” | 200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