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经观电子刊物 > 投资者报

投资俄罗斯银行业的机遇

  
作者:徐向梅
发布日期:2008-07-21
投资者报(记者徐向梅)俄银行业三次危机

与激进转轨形态下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有关,俄银行业在其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常受到危机的困扰,严重时甚至撼动了整个银行体系。

第一次较大的危机发生在1995年,由莫斯科银行间信贷市场上几家大银行拖欠到期债务开始,迅速产生连锁反应,两天内莫斯科银行间信贷市场崩溃,莫斯科和莫斯科州范围所有从事支付业务的银行都陷于瘫痪状态。危机也波及了部分地区间银行市场。

第二次危机发生在19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政治经济局势恶化的影响,以“黑色8?17”为导火索,银行业发生了系统性危机,造成银行系统全面瘫痪。1998年8月至12月,俄银行资本损失接近30%,资产总额下降16.3%。危机发生后不到两个月,俄最大的18家银行中15家资不抵债。

第三次危机发生在2004年,俄经济状况已全面好转,但由于一家中等银行涉嫌洗钱,被央行暂停许可证,由此引发传言,市场恐慌,银行间贷款利率最高一天上涨80%。名列俄罗斯前30家大银行之列的古塔银行,归并国有外贸银行控制和管理。3个月里,7家中小银行被吊销执照。

每次大危机发生,央行都对银行业进行紧急救助,充实资本金,改善资产质量,重组银行债务,以国债回购、提供短期贷款、降低法定储备率和再贷款利率等手段支持市场流动性。在第三次危机发展中,为了减少挤兑的发生,政府特别宣布,把那些没有加入存款保险体系的银行也纳入保障范围。

危机创造契机

尽管这些危机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被克服,但无疑给俄银行业造成重大伤害。不过,与此同时,危机也暴露出银行业发展的利弊,从而给重大制度的调整创造了契机。

第一次危机的重要结果是,银行间信贷市场不再成为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拨款来源,而是回归其本质职能——保证流动性,因此,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投机性操作。

第二次危机促使政府从完善立法、健全制度层面,对俄银行业进行重大调整,包括各种宪法的出台、破产预警制度、兼并与联合措施的实施等,均为俄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次危机促使政府和央行加大对商业银行反洗钱监管的力度。近几年被吊销执照的银行绝大部分是涉足洗钱及其他金融犯罪活动的。

目前来看,俄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隐忧。比如,居民储蓄尽管有较大增长,但俄罗斯人对银行业的信任度仍有限;随着消费信贷的兴起,银行业的逾期贷款率有显著上升;尽管每年都有一些银行被吊销执照,但仍有许多银行涉足洗钱等金融犯罪活动。

依照俄罗斯目前情况来看,国家黄金外汇储备5000多亿美元,为防止石油价格下跌及其他经济不稳定因素所建立的稳定基金,已达到1600多亿美元,相较于1998年的国力对经济和金融部门的支撑已今非昔比。

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银行业仍会面临来自国际和国内的挑战,银行业内部也可能产生局部的危机现象,但像1998年那样的大危机是少有可能发生了,俄银行业必定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

逐步放宽外资限制

俄罗斯央行对外资参与俄银行体系的限制主要有两点:一是限制外国银行在俄领土上设分行,只能开办代表处或者以独立法人的形式经营子银行;二是对外资银行法定资本的限制,规定外国独资机构的最小法定资本为1000万欧元,雇用的俄籍雇员应该不少于75%,外资总法定资本不得超过俄银行系统总法定资本的12%,外资要增加自己的法定资本份额,必须预先获得央行的批准。

尽管外资银行受到很少的限制,但长期对俄经济发展前景判断的不确定性,面对其广阔的银行市场,外资总体上处于观望状态。至2002年初,外资银行数量只占俄商业银行总量的10%,法定资本在俄银行体系占比只有5.3%,在银行业务方面没有对俄银行形成真正的竞争。

近年来,俄经济发展迅速,但银行业总体规模过小,金融对经济发展不能形成有效支持。为加速银行体系资本扩张,俄央行决定进一步放宽对外资进入俄银行业的限制。俄对外资银行的特殊限制只剩下不能在俄联邦领土上设立分行。此外,在与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过程中,俄争取到在过渡期内,以独立法人形式经营的外国独资银行数量不能超过俄银行总数的50%。

随着俄政治局势的稳定,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经济结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外资对投资的信心逐渐增加。加之,俄联邦政府对外资进入俄银行体系政策的进一步放宽,也体现了俄官方对外资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2007年1月,俄罗斯新银行法修正案取消了吸收个人存款的权力,只授予注册期满两年的银行的限制,并规定法定资本不低于1亿欧元的新注册银行有权获得吸收个人存款的许可证。这些规定无疑增加了俄银行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近年间,外资对俄银行业的参与显著增加。

至2008年初,在俄联邦领土上,外资控股和外国独资银行共149家。2004至2007年这四年间,外资银行在俄银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其银行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从13%增长到28.7%,自有资本从12%增长到26.8%,实体部门贷款从10.7%增长到26.4%,自然人存款从3.8%增长到13.9%。

不过,外资银行的盈利水平并不高,尽管外资总体规模在俄银行业有很大增加,但利润占比却没有很大提升,其间两年还有下降。

以上数据只包括外资控股和外国独资银行,若把外资参与的其他银行计算在内,外资的份额还有增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非居民在俄银行系统法定资本中的份额突破了长期徘徊在5%左右的状况,增长速度已达到25.08%,若除去俄公民通过离岸公司持有的份额,纯粹由外国人持有的份额有22.8%。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外国资本已摆脱最初的观望态度,开始看好俄银行服务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从而迅速而坚决地迈出了大举挺进的脚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