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阁掌中金提振本土投行
这是今年国内券商投行界最引人注目的人事变动。随着李剑阁到任,中金原董事长汪建熙将只保持其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之职。而回顾中金历届董事长,均非等闲之辈。
李剑阁的到来,使一度模糊的中金公司发展前景渐显清晰,特别是他与朱云来等中金高层的渊源与默契,或许将推动中金解决面临的诸多难题,并重拾本土券商投行业头把交椅。
迟到的交接
13年前创立的中金公司,一开始就担负着探索中国本土投行发展的重大使命。
其最大股东原为中国建设银行,因此其董事长长期由建行行长兼任,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都曾因担任过建行行长,而先后出任中金董事长。
2004年9月17日,建行分立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建行股份)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建投),后者控股人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公司)。建行持有的中金公司43.35%股份也随之被划拨给中建投。这一番调整后,当时的建行股份董事长张恩照不应再担任中金公司董事长,恰巧当时张恩照因涉嫌腐败而请辞。
2005年4月,中建投派汇金公司副董事长汪建熙兼任中金公司董事长。汪建熙在上任之初即表示:“这并不是因为我有过人的能力,而是作为大股东中建投的代表出任董事长。”其后中金的实际管理运营,以总裁朱云来等高层为主。
2007年9月,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成立,随后汇金公司正式并入中投公司,成为中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汪建熙出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此后,汪建熙更偏重于中投公司的外汇投资业务和对外关系统筹,进一步淡出中金公司。
可以说,汪建熙加入中投就已经为今天正式离开中金埋下了伏笔,如今他和李剑阁的交接可谓迟到了半年,足见中金董事长人选之重要。而李剑阁此时到任,面临新的考验,且有更为深刻的含义。
意味深长的换任
中金过去13年里,董事长历来由建行行长或控股公司领导兼任。据财经网7月16日报道,汇金公司董事会重组方案已获批,楼继伟任董事长,李剑阁任副董事长,因此兼任中金新一任董事长,李剑阁自然绝不一般。这位1949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的“学者型官员”,曾三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兴,则经济学兴;民族盛,则经济学家盛。经济学家的命运从来是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李剑阁广为人知的观点。
在经济学界,李剑阁被认为与王岐山、周小川、郭树清、谢平等金融界要人有相近的政策主张,即倡导国内的经济改革朝国际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在经济特区开辟、资本市场设立与规范、电信分拆、西部大开发、土地改革等许多重大决策上,李剑阁等人一直坚守在改革发展一线。
在过去24年的工作历程中,从宏观经济到证券监管再到决策咨询,李剑阁先后在国家计委、经贸委任职,是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直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创立与监管,后出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等要职。2003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一直被外界视为是中央重要的决策智囊之一。
“担任过政府要员的李剑阁具备通览全局的长远眼光和战略规划水平,对宏观经济的把握更加到位,有利于中金公司在大方向上找对位置。”新华财经副总裁陈松兴对记者说。海外媒体评论认为,一向低调的朱云来负责中金日常管理,李剑阁将和朱云来形成更好的契合和内外分工。
履新后的考验
作为首家中外合资投行,中金公司是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的改革先锋,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大型IPO项目,多数被中金所承销。但经过此轮大牛市,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多家本土券商,令优势渐失的中金公司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压力,这是李剑阁履新后的一大考验。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05年中金公司的净利润还是行业第1位;2006年则下滑至第10位;2007年中金公司仅以12.29亿元的利润排在国内券商投行业第27位。
与此同时,2005年排第2位的中信证券,却在2006年飙升至首位,并在2007年继续以82.59亿元的净利润蝉联券商投行业冠军,这个数字是中金净利润的6倍多。
作为中金公司主要收入来源的投行业务,也面临着多方面的竞争压力。2007年中金公司股票及债券的承销金额仍居行业榜首,为1453.24亿元;排第二位的中信证券为1354.06亿元,与中金的差距已不遥远。此外,银河证券2007年的承销金额为989.66亿元,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等也均在400亿元左右。
今年急转直下的股市行情,又给所有本土券商投行业添上沉重一笔。熊市中大型IPO日见稀少,上半年中金承销的股本较大股票仅有中煤能源和金钼股份,而其主承销的中国建筑在救市言论的呼吁下暂被叫停。6月份还有消息称,中金公司启动了其首个中小板IPO保荐项目,如消息属实,表明中金一直坚持的大项目保荐思路,正面临新的调整。
新变革的起点
净利润排名下滑,投行业务萎缩,或许将成为中金的历史。李剑阁接手后,应当有利于中金继续在大型IPO承销项目以及投行创新业务拓展方面,有新的进展。“至少李剑阁对监管层的风格比较了解,沟通起来也比较方便。”陈松兴说。
最近,中金第二大股东摩根士丹利国际公司面临的中金股份转让问题,也许会成为中金实现变革的另一个契机。摩根士丹利拥有中金34.3%的股权,但现在只是财务投资者。上世纪90年代末,摩根士丹利逐步退出中金的日常管理,每年仅从中金分红。目前,摩根士丹利正和上海华鑫证券公司商谈合资成立一家新的投行。但根据中国证券监管的要求,摩根士丹利必须先卖掉其在中金公司的股份。
业内人士猜测,李剑阁将与朱云来共同处理中金与摩根士丹利之间的股权事宜。还有海外媒体认为,中金多年来缓慢推进的管理层激励计划,或许会在摩根士丹利退出之机有实质性推进。英国《金融时报》4月份报道称,“中方管理层逐渐积累了大约20%的股权。他们都得到了不错的报偿。”
无论如何,李剑阁到任之时,中金已经站在新的变革起点上。中金能否顺利变身为完全意义上的本土券商,并引领中国本土投行做大做强,李剑阁和朱云来都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新的机会。
- 吹医改暖风 基金57亿重仓医药股 | 2008-07-18
- 金融之变与企业出路 | 2008-07-18
- 奥运铂金结婚对戒 | 2008-07-18
- 平安合资基金公司潜行待批 | 2008-07-18
- 国际油价跌破130美元,“株连”金价 | 200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