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仓时机决定业绩高下
而基金在此轮大跌中采取的仓位策略,也成为决定熊市中抗风险能力的关键要素。对市场风险的性质是否判断正确是仓位策略的前提,而减仓的时机则是关键。我们对典型基金公司的仓位策略进行点评。
博时、华夏:先知先觉
在基金公司中,最早作出预防性减仓的是博时基金,在2007年4季度起,即开始有计划地调低股票仓位,作出了一定前瞻性的仓位调整,也因此在同行中相对有效地规避了全市场暴跌的风险。但我们看到,博时旗下基金之间的操作上也有所分化,博时精选、博时新兴成长等股票型基金仓位调整相对滞后,博时主题、博时配置等仓位调整积极。但在2月以后,基金操作方向明确,持续降低仓位,总体来说,博时系基金躲过了不少下跌风险。
华夏基金则是主要在第二阶段开始明确减仓,在大跌初期对市场方向转变判断准确,并在第二阶段也持续减仓。在3000点后的反弹中,华夏系基金再次大幅减仓,又躲过了6月以后的暴跌。
与华夏系类似的,还有一批二线基金公司,在减仓时机的把握上也比较成功,并且前期减仓后一直保持较轻仓位。如兴业基金(图2)。
大成基金:亡羊补牢
大成系基金在大跌初期损失惨重,策略调整上的滞后是主要原因。3月到4月的第三阶段是基金主要减仓的阶段,此后基金的仓位水平开始持续下滑,说明基金对市场的判断出现方向性改变。但由于前期调整的滞后,总体仓位水平仍然较高,随大流减仓使得相对业绩表现也并未显著提升。
类似的基金系还有融通系基金。
华宝兴业:减而后加
华宝兴业系基金在此轮大跌初期表现较好,但后期表现下滑。其原因正是基金在仓位操作上的先减后加,在市场风险的初期判断准确,但在后期对底部判断上出现问题,过早加仓。
这种策略在基金中比较少见,在其他基金系上也有所体现,但并不突出。
中邮基金:重仓坚守
中邮基金是此轮大跌中基金仓位策略的另一个极端,即不论股市风云变幻,始终重仓坚守。
从测算图中可以看到,自2007年12月快速建仓后,中邮系旗下两只股票型基金仓位始终保持在90%附近,这种仓位策略和大牛市环境中的2007年毫无二致。这是导致基金在2008年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
类似的基金系,还有信达澳银(图5)。
- 72.01%~5%基金减仓继续进行时 | 2008-07-11
- 宇通、金龙间接受益高油价 | 2008-07-11
-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最高达17% | 2008-07-11
- 隆平高科难受益粮价上涨 | 2008-07-11
- 隆平高科股价暴涨158%背后 | 200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