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经观电子刊物 > 投资者报

涨价是理顺价格机制必由之路

  
作者:梁盛
发布日期:2008-07-14
投资者报(记者梁盛)《投资者报》:6月19日发改委发出通知,大幅上调油电价格。油电作为上游的能源产品,其价格大幅上调,是否引发新一轮的涨价风潮,应如何完善价格机制?

肖耿:油电的涨价是结构性的,结构性是指,某一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影响到很多行业产品价格的上涨。这当然有可能导致CPI指数上涨。但和传统的通胀相比,即由货币发行量过多或者财政赤字过大造成的通胀不同,现在的通胀是由某个领域的商品价格不理性造成的,这里面有投机的因素,也有供给短缺的因素。

从经济规律来看,油电价格上涨是必要的。从市场作用来看,油电价格上涨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消费减少。在中国,这些能源产品的价格是受到管制的,因为这影响到各个行业的消费品,所以这些价格就不能反映市场。最后造成消费不减,同时生产没有积极性,因为生产是亏损的。企业生产没有积极性,就会导致供给不足,消费不减加上供给不足,这种压力就会造成短缺的结果。所以价格机制是一定要放开的。

《投资者报》:有色金属行业、汽车、航空、化工行业等因油价上涨,其成本进一步上扬,这些行业是否面临涨价的压力,他们是否会通过涨价把成本转移出去?

肖耿:这些行业的成本提高后,价格肯定要上涨,他们必须经历一个相对价格调整的过程。如果人为的压制价格或通过补贴机制来压制价格,是不能刺激这些产业发展的。在其他国家,这些产品都卖得很贵,因为他们把原材料的真实价格反应出来了。中国也需要这么做。首先要理顺自己的价格机制,然后再进一步全面开放。

《投资者报》:牛奶、食用油、方便面等行业受到国家的价格限制,也面临着涨价的压力,很多企业都向发改委提交提价申请。近期超市里许多商品开始涨价,限价手段是否能有效控制涨价?

肖耿:农产品都是和能源挂钩的,它们也可以制造能源。比如玉米可以做乙醇,乙醇也是一种汽车燃料。能源价格上涨以后,那些替代能源的产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因为需要用更多的农产品制造能源。这是由于需求拉动的价格上涨。

政府限制食品涨价是出于稳定物价的考虑,但不涨价造成的扭曲会更大。现在中国需要适应这个价格调整的经济环境。全世界生产要素的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供给和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这一定会导致价格调整。

这种价格调整是一种内在的经济规律在发挥作用,我们是不能抵抗的。所以中国政府的政策需要进一步市场化,以适应这种变化的市场环境。

《投资者报》:新一轮涨价后,高物价使人们实际收入减少,购买力相对减弱,是否会在消费方面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作用?

肖耿:会。物价上涨的同时,要提高人民收入,工资也要跟着上涨,用工资的上涨补贴消费。否则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就下降了。但如果物价和工资都上涨,很可能导致通胀。所以在提高居民工资的同时,还需提高银行利率,合理引导通胀预期。在通胀情况下,实质利率是负数,老百姓就不愿存钱,而是倾向于花钱,所以要把实质利率变为正数,用提高储蓄率的办法控制通胀。

《投资者报》:油价上调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诸如对城乡低保提高补贴、对城市公交实施财补、对出租车实行全额油补等一系列硬性补贴措施减缓涨价带来的压力,这种补贴措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肖耿:现在实行的补贴,表面上看补贴了低收入群体和消耗能源多的行业,但因为中国实际上已经充当了“世界工厂”的角色,当我们在补贴中国的贫困人群和相关企业时,我们就在补贴全世界的消费者。全世界的消费者都在享受中国的低价商品,换句话说,就是全世界的消费者都在享受中国政府的补贴。实际上,这种补贴中国政府是无力完成的,而且会加重本国人民的负担。比如现在工厂工人的工资通常被压得很低,主要就是因为生产的商品价格涨不上去。

另外,补贴还会造成汇率被低估的问题。国外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为什么要升值?就是因为中国的东西太便宜了,但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汇率的问题。中国的东西便宜,是因为中国有很多补贴。我认为,与其调节汇率,不如就让这些商品按市场价格去买卖。中国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前进,一定要取消补贴的制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