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长期靠行政手段压制价格
《投资者报》:上半年全国超市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何?
刘育才:价格没有出现大的变化。现在超市商品的涨价需要层层申报,如果没有这个新政手段控制,价格早就涨上去了。国家发改委几次下文,要求关系老百姓日用消费品的涨价需先申报,没有获得批准绝对不允许涨价。
《投资者报》:如果这些消费品不涨价,企业的经营利润空间是否会变小?
刘育才:政府的价格调控对超市的经营业绩没有太大影响,这是由于连锁超市、百货业的经营业态决定的,超市一般商品的毛利率在16%左右。不过,超市企业也面临人工成本、电力成本上升上涨的压力。而供应商对价格调控的反应强烈,产品利润空间大大缩减。一方面原料成本在不断上涨,另一方面发改委坚决不允许企业生产的日用消费品涨价,供应商的经营压力很大。
《投资者报》:由于原材料涨价,下半年商品的价格会有调整,特别是日化、电器等快速消费产品。你怎么看?
刘育才:需要发改委的批准。现在的超市物价由发改委管制,包括方便面涨价都不行,涨两分钱都得报批,发改委控制很严。
《投资者报》:目前,什么行业或商品的涨幅最大?
刘育才:生产资料涨幅最大,钢材、水泥、建材、化工等涨得非常快。相对于超市普通日用消费品来说,发改委对生产资料价格管制还不是最严格的,最严格的是对老百姓普通日用消费品的价格管制。超市、零售店的普通消费品未经批准不允许涨价,猪肉也是监测、检查的重点。这也说明政府价格调控的重点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而对工业品原材料出厂价格指数PPI的调控力度弱。
《投资者报》:今年5月份CPI回落,但PPI一直走高。特别油价和电价上涨后,CPI是否会反弹?如果反弹,超市、零售商品的价格上涨压力是否会更大?
刘育才:上游原材料的涨价会使下游生产企业的成本上升,继而带来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如果这样,可能会给CPI带来新的压力,供应商产品涨价的压力非常强。
如果下半年经济增长回落,对原材料的需求就会降低,同时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没有完全消除,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出现放缓,我个人判断PPI到今年秋季以后也将走稳放缓。
但此前,由于价格管制,企业生存的压力非常大。在行业里,一定是那些生产效率高、流动资金充裕、技术水平先进的企业在成本压力的竞争中生存下去,而那些管理不善、技术落后的企业则被淘汰。
《投资者报》:从商业行业管理协会的角度,你如何看待政府的价格管制?
刘育才:作为行业协会,当然是支持政府对物价实施特别的管制。对企业来讲,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消化一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不能让产品完全跟着原材料涨价。
然而,临时的价格管制措施,靠行政手段能把价格一时压下来,但长期肯定不能这样。商品价格随市场需求而波动,政府对价格监管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原材料、农副产品、人工成本、用电用油等涨价,企业几乎所有的投入成本都在上涨,却在产出端被严格限制涨价,这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政府不可能长期靠行政手段压制价格,今后的物价还是慢慢要涨起来的,比如超市的商品今后要真实地反映出生产的成本和合理的利润。
- 机构不再买账博时新基金 | 2008-07-11
- 贺卫方:不走回头路 | 2008-07-11
- 油电调价是理顺价格管制的一小步 | 2008-07-11
- 油电提价行业冷暖不均 | 2008-07-11
- 韦承武:奥运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 | 200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