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中期业绩预告谨慎乐观
整体A股中报业绩将保持增长
发布2008年中期业绩预告的公司中,好消息(预增、扭亏、预盈)公司数量占66%(见图1),2005、2006年时,中期预告中好消息、坏消息(亏损、业绩大幅下滑)两类公司比例基本持平,从2007年开始,好消息公司数量开始明显占据上风,2008年的好消息比例与去年持平。
虽然宏观调控和价格管制导致某些行业出现亏损,股市的萎靡也使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大打折扣,但A股上市公司2008年中期业绩依然可保持同比增长。
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9482亿元,上半年盈利4556亿元。拥有可比数据的上市公司,2008年一季度净利润合计2678亿元,同比增长24.43%,第二季度利润只需达到1878亿元,即可与2007年上半年业绩持平。
发布业绩预测的507家公司中,有348家公司给出了2008年中期业绩变动区间,统计表明,这348家公司2008年上半年最乐观的盈利合计为323亿元,最保守则为280亿元,中值300亿元,即使按照最保守的预测结果,这348家公司的中期业绩仍比去年同期的163亿增长72%。
沪深两市2007年净利润排名前20名的权重公司尚未发布业绩公告,《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了一些国内主要机构的行业分析师,了解到他们对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公司的最新业绩预测,根据预测,银行、石化、保险等行业的18家权重公司2008年半年报合计实现利润预计将达到3150亿元。加上348家的保守盈利预测280亿元,2008年中报业绩已达3430亿元,仅23%数量的公司就已实现了相当于去年75%的中期业绩利润,因此,对于2008年中期业绩的增长可抱乐观态度。
行业冷暖不一
将好坏消息公司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汇总,统计行业分布,也能窥探行业冷暖情况(见图2)。
从数据显示,采掘、房地产、交运仓储、造纸印刷等行业明显好消息公司数量居多,水电煤气、社会服务等行业则与此相反。
采掘业中,预告好消息的公司大部分都是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受益于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煤炭价格随之高涨,金牛能源等7家煤炭公司预喜。
房地产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区域,但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业绩却越调控越增长,已发布业绩预告的房地产公司共27家,业绩预喜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9家,占公司总量的70%。
造纸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多为预增,国家关停落后产能小造纸厂后优势企业产能利用率得以提升,人民币升值降低了造纸企业原料进口成本,两者都有利于该行业业绩增长。
电子行业中预增公司多数是去年同期净利润基数较低,或者是扭亏公司,虽然好消息公司居多,但行业整体乏善可陈。
与好消息公司相对应,坏消息公司的行业属性更加明显。2008 年宏观调控政策对电力行业冲击巨大,为防止加大通胀压力,国家没有启动煤电联动,相关企业因此出现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目前看来,价格管制在二季度仍将持续,煤电企业二季度利润下滑已成定局。供水、供气等行业也由于无法通过提价转移不断上升的成本而出现利润下滑。随着中报披露日期临近,这些公司的中期业绩应无翻转机会。
次新股好消息居多
A股市场素来有一年绩优、两年绩差、 三年ST 、四年PT(现在是暂停上市1年)的说法。2008年中报预测中,中报业绩预测为好消息的公司多为2004年之后上市的公司,尤以近两年上市的居多,2004年之前上市的公司中,发布好消息与发布坏消息的公司数量基本接近,这似乎再次为该说法提供佐证。我们认为,这与新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近期陆续达产,给上市公司带来利润增长点有关。
中报业绩三大陷阱
证券市场上最大的确定,就是时刻存在不确定性,也正是由于对同一消息的不同理解,才产生了不同的买卖方向,对于2008年半年报业绩预测,《投资者报》提醒投资者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慎防公司业绩变脸
目前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多是一季度季报中公布,距离半年报还有3个月时间,这期间的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变化都会对业绩产生影响,按照惯例,在公布半年报前交易所会出台对于当年半年报的具体要求,从而加强对业绩预测的监管。但从上市公司层面而言,业绩预测的可靠性对公司的约束力和压力尚不明显,经常出现上市公司业绩预测频繁改动的情况,对于这样的公司,投资者应当保持谨慎,一家公司连自己的经营情况都无法把握,甚至财报披露日期一拖再拖,公司一般存在较大问题。
第二,大幅增长须辨别
在发布半年报业绩预测的公司中,去年上半年每股收益在0.01元以下且不亏损的公司有30家,这些公司如果2008年中期每股收益达到0.1元,增幅将达到900%,实际上这样的收益仍然难称理想。这样的大幅增长仅仅是数字游戏,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支持下,不能说明公司经营状况的明显好转。
第三,警惕非经常性损益美化业绩
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增长,是业绩稳定增长的保证,减持已流通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靠变卖股权增加的一次性收益,靠政府补贴将净利润扭亏为盈,这些都不是公司发展的可持续动力。TCL 集团第一季度净利润4.49亿元,每股收益0.1737元,但靠处理流动资产以及补贴收入实现的非经常性损益达4.19亿元,扣除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公司每股收益0.0117元,尽管公司预计2008年半年度的经营性业绩同比将明显增长,但对于这样的增长,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
权重公司喜忧参半
上证综指中10只股票占据权重50%以上,沪深两市前20大公司利润总和占到市场总利润的63%。所以,石化、银行、保险等权重公司的利润情况,对于A股市场整体有重要影响。
银行业半年业绩超2000亿元
对于A股市场第一大权重行业——银行业,招商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李珊珊认为,由于4月份贷款增长较快、存款也继续稳定增长、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议价能力继续提高、资产质量继续好转以及地震对银行业影响有限,部分银行二季度业绩可能再超预期,预计2008年上半年,银行业经营业绩稳步提升。整个银行业上半年的净利润将达到约2083.66亿元,其中已上市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净利润总和将达到1506.791亿元,占银行业净利润总和的72.32%。
国泰君安银行保险分析师伍永刚也认为,由于地震等短期因素对银行业影响较小,银行业2008年上半年将持续盈利,预计利润总额约为2051.21亿元,其中,已上市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将实现净利润合计1464.7592亿元,占整个银行业的71.41%。
石油巨头业绩下降30%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家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虽然实现盈利,但净利润同比均有所下降:中国石油2008年第一季度增收不增利,营业收入为2590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净利润265亿元,同比下滑29%。中国石化2008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320亿元,同比增加20%,净利润67亿元,同比下降66%。
对于两大石油巨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宏源证券石化行业分析师刘佑成认为,两家公司2008年上半年在继续实现盈利的同时,净利润均会有所下降,其中中国石油大约下降30%左右,而中国石化则可能会下降30%~40%。
刘佑成表示,中国石化第二季度业绩预计将同比下降,环比基本持平。环比持平主要得益于财政补贴的按月发放以及原油进口增值税75%的返还,弥补了中国石化因原油大量进口而带来的亏损。而中国石油以自产原油居多,增值税返还政策实际上对其影响不大,且国家对自产原油特别收益金的征收,也给中国石油业绩增长带来了压力,加之缺乏来自国家的财政补贴,因此,环比同比都将下滑。
华泰证券分析师熊杰则表示,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半年报净利润环比同比均会出现下滑,但下滑幅度尚不明确,具体要看国家补贴以及税收的实际执行情况。中国石化出现利润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国内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减,使得大量进口原油的中国石化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业绩表现不佳;而中国石油的原油以自我开采为主,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不大,成本压力相对较小,预计将同比下降,环比持平。
- 金岩石:下半年股市不容乐观 | 2008-06-02
- 17年A股跌宕 | 2008-06-02
- 全球股市“V型”奥运定律 | 2008-06-02
- 高通胀高油价下的A股投资机遇 | 2008-06-02
- 黯淡A股下半年机会 | 200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