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经观电子刊物 > 投资者报

全球股市“V型”奥运定律

  
作者:周俊
发布日期:2008-06-02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员 周俊)距奥运会开幕已不足百天,渐行渐近的奥运会能否成为股市的助推器,把中国股市带出低迷的泥潭?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针对此问题,对以往六届奥运会主办国在奥运前后的股市表现进行研究,发现奥运行情规律,那就是:奥运会前一年先涨后跌,而真正的奥运行情,往往在奥运会后的6~12个月出现。

“V型”股市奥运定律

在最近的六届奥运会中,各举办国在奥运会开始前的12个月中其主要股指平均涨幅为8.18%,投资者看好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不过,各举办国股指在奥运开幕前6个月左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走低,最近六届奥运举办国主要股指在奥运前6个月的平均涨幅为 -0.16%。其中,巴塞罗那奥运会西班牙主要股指跌幅为16.24%,1992年西班牙股市走低的主要原因是整个欧盟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衰退。而其他奥运举办国在此期间股指的大幅走低主要有以下几大因素:

1.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令人担忧;

2.投资者认为奥运会对本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即将完成,并且有可能出现奥运会后出现经济的“低谷效应”,因此在资本市场提前作出反应;

3.奥运商机出现,市场资金分流,用于对实体的投资。

奥运期间,各国股指表现不一,显示出投资者对奥运经济效应的分歧。

但在奥运会后的6个月,各国股指平均涨幅为19.12%。在奥运会结束后的12个月,各举办国主要股指出现强劲的上涨,平均涨幅高达26.14%。

各国股指在奥运会后呈现越发迅猛的增长态势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投资者再次表现出对本国经济增长的信心;

2.奥运期间用于实体投资的资金回流至资本市场。上述两大因素促成奥运会后半年内股指的上涨。

奥运会在各举办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在奥运会结束后仍将体现出本国经济的强大支撑和拉动,因此,虽然各国GDP增长速度在奥运会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减缓,但总体来说各国经济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且,由于资产泡沫在奥运会后的缩减,这种经济增长较奥运会前更为良性和平稳。

中国有望重演“V型”奥运定律

纵观20世纪各奥运会举办国,通过对GDP等综合国力因素的对比,可以发现,举办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的日本、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的韩国,与现在的中国有着很高的相似性。一般来讲,奥运会举办国在奥运会后GDP增长速度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减缓,但日韩两国奥运会后的经济仍能保持快速增长。

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人均GDP仍保持高速增长,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更是由奥运会前的10.1%猛增至16.1%。韩国情形同样如此。

分析表明,奥运前房地产泡沫的快速积累以及奥运后投资萎缩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北京奥运会应吸取经验,尽可能控制资产泡沫的形成和积累,并且,合理规划奥运场馆在赛后的利用,保证中国经济在奥运之后能继续平稳增长。

上证指数在过去一年的走势,与其他奥运举办国在奥运前一年极其相似:

自2005年6月下探998点后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牛市,至2007年10月16日上涨至6124点,最高涨幅为513.63%。

以北京奥运会开始前1年为时间起点,即2007年8月8日,该日上证指数收盘为4663点,半年后,即2008年2月8日,上证指数收于4599点,微跌1.37%。截至2008年5月27日收盘为3375点,较2007年10月16日最高点下跌44.89%,较2007年8月8日下跌27.62%。

2005年6月启动的牛市始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依靠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宏观背景,又以奥运经济效应和人民币升值等其他因素为推动力量,中国证券市场开始显现出繁荣景象,同时也伴随着证券资产泡沫的不断积累。泡沫的积累在2007年10月份达到顶峰,这与其他奥运举办国在奥运前资本市场的走高存在相似之处。

上证指数在2007年10月16日创出6124点新高之后,开始了一轮5个多月的下跌。自2007年11月份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速减缓是此轮股指大幅下跌的直接动因,但我们也有理由认为,投资者已经对奥运经济效应的即将兑现以及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作出了提前反应,并且,此前积累的大量资产泡沫有必要进行大幅度的挤压。此外,奥运商机的出现导致证券市场资金向实体投资分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上证指数的走势仍与其他奥运举办国奥运前的走势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如果以世界各国在奥运前后的平均估值涨幅为标准,模拟上证指数在奥运期间和奥运后期的涨幅,则如下图:

前文所述,各奥运举办国在奥运结束后其主要股指均出现较为强劲的上涨。中国会不会同样如此呢?或者创造出指数涨幅的新记录呢?我们认为应该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奥运的市场化运作。

经验表明,奥运会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越不明显。市场化运作会考虑合理规划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避免出现大规模奥运资产闲置。与此相反,由政府主导的非市场化运作将极有导致奥运场馆的赛后闲置,从而对赛后整个经济体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奥运投资规模。奥运投资规模越大,在奥运会前对举办国的GDP增长的拉动越明显。相对应的是,赛后GDP的增速减缓甚至下滑也越发明显。其中,奥运直接投资,即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建设及相关设施的投资,此类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越高,可能引发的“低谷效应”越明显。从历史经验来看,奥运会直接投资比重越大,即新建场馆越多,赛后闲置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经济环境的改善程度。

硬环境方面,中国为北京奥运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奥运会后中国尤其是北京的基础设施将有较大幅度的改善。与此同时,中国越发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新设立环境保护部即是对此印证,环保成效方面,中国在空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湿地保护等诸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节能方面,“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为此,中国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企业和公民的相关法律法规。随着这些法律法规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有望步入更为良性的发展轨道。软环境方面,为了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中国进一步完善了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此外,国际经济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其他因素也会对奥运会后中国经济能否平稳运行构成重大影响。

举办奥运会,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对于中国来说,2008年奥运会是全世界认识中国的机会,更是中国促进经济发展、加速大国崛起的历史良机。未来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对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而言,奥运会对举办国的崛起有着明显的多元拉动作用。其中,奥运会对经济发展的加速推动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本市场良性繁荣,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机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