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元庆的冬天我们有多冷(1)
投资者报 评论员 黄海川 杨元庆会否成为2009年第一位因经济衰退而去职的大公司高管?本月中旬公布的联想重组方案也许会给出一个答案。而不管届时杨元庆去还是留,都不妨碍我们得出这样的判断:2009年将是这位8年前从柳传志手中接过联想大旗的少帅加入联想20年以来最艰难的时光。
我相信,如果仅仅是因为外围经济的影响,不至于让杨元庆承受辞职压力,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联想本身的战略暴露出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它需要对拔苗助长式的国际化战略进行反思。换言之,杨元庆主导下的联想还没有建立起足够强的竞争力,以至于它在本轮经济危机面前显得格外脆弱。
过去的30年,中国企业大约每隔10年就经受一次比较大的经济波动考验,而有24年历史的联想在前两次经济动荡中,不但没有受到大的打击,反而抓住了危机中的机会,逆水行舟,一飞冲天,直至成为中国IT业界老大,并引领这个行业成为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1988-1993:市场之路
1984年,当 40岁的柳传志在中关村一间传达室里成立联想集团的前身的时候,只能以贸易维持生计,而以“技工贸”路线起家的PC业“老三家”——东海、长城、浪潮在业界已经是呼风唤雨的角色了。它们都研发出了可以批量生产的电脑:1985年,浪潮0520A使浪潮在中国电脑厂商中位列第二,东海第一;1986年12月12日,长城电脑以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长城0520CH微机”起步,很快坐上了老大的位置。1988年,国内三甲的排位是——长城、浪潮、东海,它们共同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大部份额。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价格闯关”失败引发抢购风潮,而政府不得不实施宏观调控。中国政府和民众从未见识过的经济危机可怕地发生了。改革典型马胜利承包100家造纸厂的计划出现了危险信号。到了1989年,银根紧缩,消费降温,工厂开工不足,乡镇企业大面积倒闭,国企之间大批出现“三角债”,失业人数上升,资金流通不畅。“1989年的中国公司,一派萧条气象。”财经作者吴晓波在他的《激荡三十年》中写道。
在政治舆论和经济萧条的双重压力下,以李书福、蒋锡培为代表的企业主主动将自己的企业捐给了集体,广东省则出现了一次企业主外逃的小高潮。但柳传志却在这期间成立了香港联想,使联想的产权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众所周知,清晰的产权结构能让企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日后的事实证明,柳传志做对了。1989年虽然风声鹤唳,但几乎所有的媒体评论都认为中国的改革不应该倒转,决策者对未来改革模式有了新的思考,渐进改革思路逐渐取代激进思路。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始,开放和发展的主题被重新启动。这一年,联想成为最大的电脑销售商,并开始生产、销售微机板卡。而那些没有像柳传志一样较早意识到产权问题并且进行妥善解决的企业和企业家,在更久的后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柳传志当时使用的引进私人合资者的办法,在后来的10多年里,不断地被许多国有企业悄悄尝试。
1991年,以香港为桥头堡的联想已经成为“走向世界”的典范了,但是,那一年春天开始,国际计算机大公司集体降价,风口浪尖的联想迎来了一个“黑色夏天”。这让柳传志在此后的近10年时间里,坚定地以“中国市场是最大的国际市场”作为战略制定的出发点。
这一轮经济波动把朱镕基推到了前台。1991年,朱镕基出任主管经济的国务院副总理,上任伊始,便铁腕整治“三角债”,还实施了分税制和人民币贬值。值得一提的是,朱提出了搞活国有企业的目标和路径,产权改革被摆到台面上公开讨论,而这种环境也使得联想的产权改革得以不断推向深入。
1993年,中国经济在慢慢褪去计划经济色彩之后开始复苏。1996年,联想冲出国外品牌的包围,一举摘下国内PC市场销售量桂冠。
这期间,杨元庆功不可没。他1989年加入联想,1994年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成为联想PC业务事实上的操盘手。
1992年国外品牌大举入侵,给了联想沉重打击的同时,也让以长城、浪潮和东海为代表的国产PC面临空前危机;联想和杨元庆则窥到机会,借助芯片巨头英特尔推出自有品牌电脑,掀起新的旋风(此后,有TCL和海尔分别倚赖英特尔掀起旋风,但都没有联想成功)。
而他的业绩也让柳传志在“柳倪(联想汉卡创始人倪光南)之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柳传志在“柳倪之争”中的最终胜出,使得柳传志的“贸工技”路线在联想内部得以彻底贯彻,倪光南的“技工贸”路线则被扫地出门。这为联想进一步巩固国内PC老大地位扫清了障碍。
1997-2000:专注之道
联想冲出国际品牌重围不久,亚洲金融危机来了。
这场金融风暴席卷了被认为是亚洲经济标杆的泰国、韩国等,摧垮了他们的众多金融机构,著名的韩国财团大宇集团也倒下了。周边的血雨腥风自然也会打湿中国的产业经济和民众心态。在全球股市的大跌风潮中,过去颇为活跃的中国股市陷入低迷,消费市场一派萧条,通货膨胀开始变为消费过冷,“结构性过剩”出现了。
相伴而生的,则是中国企业的“崩塌之年”。央视“标王”山东秦池酒厂因爆出“白酒勾兑”丑闻而迅速衰落;曾在1989年获得“创业牛仔”美名的史玉柱竟因为被曝财务危机而导致区区1000万元周转资金都拿不到,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巨人大厦成为烂尾楼,而巨人集团也宣告解体;销售额曾达80亿元的三株集团在这一年遭到重创之后一蹶不振;广州太阳神公司亏损扩大到1.59亿元,创始人辞职,公司江河日下;在商业连锁业风光无量的郑州亚细亚也在这一年陷入了绝境……
当我们回望1997年的时候,总会想起德国思想家马科斯·韦伯的那句名言——“世界不再令人着迷”。吴晓波评论道,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最出色和成长最快的企业大多出现在日用消费品和家用电器,1997年发生的这些崩塌,意味着这两个明星行业的“狂飙时代”已经结束。

- ·联想酝酿重大重组方案或1月公布 | 2008-12-29
- ·联想奥林匹克标志进入使用最后期限 | 2008-12-24
- ·联想:“陆资入台”仍待深化细则 | 2008-12-21
- ·联想放弃收购巴西电脑厂商 | 2008-12-18
- ·开盘点评:冬天市场无热点是投资者幸事 | 20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