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长人选未决 上海银行上市延期
高翔 刘兆琼
2011-04-30 00:21
订阅
高翔 刘兆琼

4月28日,上海银行召开的2010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其上市方案有效期延长一年的议案,这昭示着上海银行最迟能在2012年5月28日上市。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在其上市步伐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之时,该行行长位置自原行长瞿秋平调任证监会后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行长人选未决

去年年底,时任上海银行行长瞿秋平调任证监会,任协调部主任。有媒体称,此次调任源于中央与地方干部交流的组织安排。

在这之后,行长位置人选一直悬而未决。当记者问及行长位置是否空缺时,上海银行一位内部人士给予了肯定答复。不过,对于新行长人选是通过招聘还是任命时,对方对此三缄其口。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直言:“行长位置?空缺,在招。”记者查阅4月29日刚刚出炉的2010年年报,行长位置上依然显示的是“瞿秋平”。原行长调任证监会已近半年,新任行长何时到位,依然是个未知数。

而近几年来上海银行高层也时有变动。

2008年6月,上海银行曾高调宣布启动A股上市计划,但在当时,上海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和行长三职由陈辛一人兼任,此类做法不符合上市公司的规定,成为上市路上的绊脚石。当年9月,为上市铺路,上海银行完成了高层人士变动,原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宁黎明当选为上海银行董事长,原工行上海分行副行长瞿秋平成为该行副行长,陈辛担任行长。

原上海银行董事长傅建华调任浦发银行行长。到了2008年11月,行长陈辛“回娘家”,调任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此前他曾担任浦发银行副行长、信贷部总经理。

这种上海本地各金融机构高层“交叉任命”的方式,也是上海市政府的特色。当时有资深银行人士评论说:“换来换去就是那些人。上海的金融企业看似很国际化,但是用的高层都是上海本地培养的,很少有外来的。”而民生、中信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上海分行高层多为外地派出。

2009年浦发银行曾公开招聘3名副行长人选,这是上海金融企业首次由董事会自主公开招聘副职高管。此前浦发银行副行长以上的高管都属市管干部,由市委组织部任命产生。

同为市属金融企业,不知上海银行新任行长拿到的会是市委组织部的“任命书”还是董事会的“聘任书”?

上市延期

行长位置长期空缺,高层人士的频繁变动,对于急于上市的上海银行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而从2000年最早透露上市意向至今,上海银行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06年曾被传即将H股上市。2008年,该行曾高调启动A股上市方案,但最终没能赶上第一波城商行上市潮,后因金融危机到来等原因,A股市场许久未出现城商行新股。

去年5月28日,上海银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从会议议题来看,这次临时股东大会是专为上市而召开。会上审议并高票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提案》,计划发行A股至多12亿股,募资约180亿元,保荐人为国泰君安,主承销团包括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申银万国等,财务顾问高盛高华,并聘请普华永道、万商天勤事务所提供审计和法律服务。

2011年2月23日,在“2011年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上海金融官员提到将推动上海银行“力争2011年上市”。

不过,去年临时股东大会提案的有效期只有一年,未能按照计划“如期”上市的上海银行,不得不在今年股东大会上审议“延期”提案。按照此提案,上海银行应最迟在明年5月28日前上市。

此前,《财经》杂志曾援引一位投行人士的话称,2011年是上海银行上市的最佳时点。“监管环境可能起变化,证监会对各地上市指标采取严格的地域平衡,明年到底是上海银行还是国泰君安就不好说了。”

截至2010年6月末,上海银行总资产为5090亿元,在所有城商行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0.9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27%,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之下,据各家城商行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末,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6.2%,北京银行为12.62%。其存贷比为74.45%,非常接近75%的监管红线。

低于城商行平均水平的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的存贷比以及不断开设的异地分行——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上海银行对资本的渴求。据测算,到2012年上海银行累计资本缺口将超过350亿元。此前,上海银行是依靠发次级债和定向增发来融资。

行长人选未决 上海银行上市延期

高翔 刘兆琼

517

2011-05-02

高翔 刘兆琼

4月28日,上海银行召开的2010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其上市方案有效期延长一年的议案,这昭示着上海银行最迟能在2012年5月28日上市。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在其上市步伐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之时,该行行长位置自原行长瞿秋平调任证监会后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行长人选未决

去年年底,时任上海银行行长瞿秋平调任证监会,任协调部主任。有媒体称,此次调任源于中央与地方干部交流的组织安排。

在这之后,行长位置人选一直悬而未决。当记者问及行长位置是否空缺时,上海银行一位内部人士给予了肯定答复。不过,对于新行长人选是通过招聘还是任命时,对方对此三缄其口。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直言:“行长位置?空缺,在招。”记者查阅4月29日刚刚出炉的2010年年报,行长位置上依然显示的是“瞿秋平”。原行长调任证监会已近半年,新任行长何时到位,依然是个未知数。

而近几年来上海银行高层也时有变动。

2008年6月,上海银行曾高调宣布启动A股上市计划,但在当时,上海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和行长三职由陈辛一人兼任,此类做法不符合上市公司的规定,成为上市路上的绊脚石。当年9月,为上市铺路,上海银行完成了高层人士变动,原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宁黎明当选为上海银行董事长,原工行上海分行副行长瞿秋平成为该行副行长,陈辛担任行长。

原上海银行董事长傅建华调任浦发银行行长。到了2008年11月,行长陈辛“回娘家”,调任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此前他曾担任浦发银行副行长、信贷部总经理。

这种上海本地各金融机构高层“交叉任命”的方式,也是上海市政府的特色。当时有资深银行人士评论说:“换来换去就是那些人。上海的金融企业看似很国际化,但是用的高层都是上海本地培养的,很少有外来的。”而民生、中信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上海分行高层多为外地派出。

2009年浦发银行曾公开招聘3名副行长人选,这是上海金融企业首次由董事会自主公开招聘副职高管。此前浦发银行副行长以上的高管都属市管干部,由市委组织部任命产生。

同为市属金融企业,不知上海银行新任行长拿到的会是市委组织部的“任命书”还是董事会的“聘任书”?

上市延期

行长位置长期空缺,高层人士的频繁变动,对于急于上市的上海银行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而从2000年最早透露上市意向至今,上海银行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06年曾被传即将H股上市。2008年,该行曾高调启动A股上市方案,但最终没能赶上第一波城商行上市潮,后因金融危机到来等原因,A股市场许久未出现城商行新股。

去年5月28日,上海银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从会议议题来看,这次临时股东大会是专为上市而召开。会上审议并高票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提案》,计划发行A股至多12亿股,募资约180亿元,保荐人为国泰君安,主承销团包括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申银万国等,财务顾问高盛高华,并聘请普华永道、万商天勤事务所提供审计和法律服务。

2011年2月23日,在“2011年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上海金融官员提到将推动上海银行“力争2011年上市”。

不过,去年临时股东大会提案的有效期只有一年,未能按照计划“如期”上市的上海银行,不得不在今年股东大会上审议“延期”提案。按照此提案,上海银行应最迟在明年5月28日前上市。

此前,《财经》杂志曾援引一位投行人士的话称,2011年是上海银行上市的最佳时点。“监管环境可能起变化,证监会对各地上市指标采取严格的地域平衡,明年到底是上海银行还是国泰君安就不好说了。”

截至2010年6月末,上海银行总资产为5090亿元,在所有城商行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0.9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27%,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之下,据各家城商行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末,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6.2%,北京银行为12.62%。其存贷比为74.45%,非常接近75%的监管红线。

低于城商行平均水平的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的存贷比以及不断开设的异地分行——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上海银行对资本的渴求。据测算,到2012年上海银行累计资本缺口将超过350亿元。此前,上海银行是依靠发次级债和定向增发来融资。

行长人选未决 上海银行上市延期

高翔 刘兆琼

517

2011-05-02

高翔 刘兆琼

4月28日,上海银行召开的2010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其上市方案有效期延长一年的议案,这昭示着上海银行最迟能在2012年5月28日上市。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在其上市步伐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之时,该行行长位置自原行长瞿秋平调任证监会后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行长人选未决

去年年底,时任上海银行行长瞿秋平调任证监会,任协调部主任。有媒体称,此次调任源于中央与地方干部交流的组织安排。

在这之后,行长位置人选一直悬而未决。当记者问及行长位置是否空缺时,上海银行一位内部人士给予了肯定答复。不过,对于新行长人选是通过招聘还是任命时,对方对此三缄其口。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直言:“行长位置?空缺,在招。”记者查阅4月29日刚刚出炉的2010年年报,行长位置上依然显示的是“瞿秋平”。原行长调任证监会已近半年,新任行长何时到位,依然是个未知数。

而近几年来上海银行高层也时有变动。

2008年6月,上海银行曾高调宣布启动A股上市计划,但在当时,上海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和行长三职由陈辛一人兼任,此类做法不符合上市公司的规定,成为上市路上的绊脚石。当年9月,为上市铺路,上海银行完成了高层人士变动,原建设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宁黎明当选为上海银行董事长,原工行上海分行副行长瞿秋平成为该行副行长,陈辛担任行长。

原上海银行董事长傅建华调任浦发银行行长。到了2008年11月,行长陈辛“回娘家”,调任浦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此前他曾担任浦发银行副行长、信贷部总经理。

这种上海本地各金融机构高层“交叉任命”的方式,也是上海市政府的特色。当时有资深银行人士评论说:“换来换去就是那些人。上海的金融企业看似很国际化,但是用的高层都是上海本地培养的,很少有外来的。”而民生、中信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上海分行高层多为外地派出。

2009年浦发银行曾公开招聘3名副行长人选,这是上海金融企业首次由董事会自主公开招聘副职高管。此前浦发银行副行长以上的高管都属市管干部,由市委组织部任命产生。

同为市属金融企业,不知上海银行新任行长拿到的会是市委组织部的“任命书”还是董事会的“聘任书”?

上市延期

行长位置长期空缺,高层人士的频繁变动,对于急于上市的上海银行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而从2000年最早透露上市意向至今,上海银行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06年曾被传即将H股上市。2008年,该行曾高调启动A股上市方案,但最终没能赶上第一波城商行上市潮,后因金融危机到来等原因,A股市场许久未出现城商行新股。

去年5月28日,上海银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从会议议题来看,这次临时股东大会是专为上市而召开。会上审议并高票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提案》,计划发行A股至多12亿股,募资约180亿元,保荐人为国泰君安,主承销团包括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申银万国等,财务顾问高盛高华,并聘请普华永道、万商天勤事务所提供审计和法律服务。

2011年2月23日,在“2011年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上海金融官员提到将推动上海银行“力争2011年上市”。

不过,去年临时股东大会提案的有效期只有一年,未能按照计划“如期”上市的上海银行,不得不在今年股东大会上审议“延期”提案。按照此提案,上海银行应最迟在明年5月28日前上市。

此前,《财经》杂志曾援引一位投行人士的话称,2011年是上海银行上市的最佳时点。“监管环境可能起变化,证监会对各地上市指标采取严格的地域平衡,明年到底是上海银行还是国泰君安就不好说了。”

截至2010年6月末,上海银行总资产为5090亿元,在所有城商行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0.9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27%,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之下,据各家城商行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末,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6.2%,北京银行为12.62%。其存贷比为74.45%,非常接近75%的监管红线。

低于城商行平均水平的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的存贷比以及不断开设的异地分行——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上海银行对资本的渴求。据测算,到2012年上海银行累计资本缺口将超过350亿元。此前,上海银行是依靠发次级债和定向增发来融资。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