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办的“上海纽约大学(NYU Shanghai)”近日在外企扎堆的陆家嘴竹园商贸区奠基。如果一切顺利,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将在2013年面向全球招徕优秀师生。
充分照搬美国最大私立大学纽约大学的办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同时,探索如何去行政化、如何教学科研两不误、如何筹集社会资金、如何教授治校以及如何学术自治,上海纽约大学的建成被看作是一连串高校自主办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序曲。
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也背负着同样的职责。教育部从去年底至今年初连批两所新办高校,希望它们能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所建树,并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一个以“开放”的姿态,一个以“改革”为抓手,上海纽约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能否在高教改革的道路上胜利“会师”?绝大多数人都期盼着这两所新的学校能为中国现代大学摸索出一条改革路径。
纽大复制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
正如一位研究高教改革的业内人士所言,局限于体制障碍,很多国内名校的改革迟迟未见起色。高教改革要有所突破,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引进海外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尝试,或是在体制外直接办学,继而展开高教改革实验,围绕学科设置、招生、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新探索。
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在内的不少国内名校,近年来都在围绕这个思路努力,积极与海外高校展开合作。
此次筹建中的上海纽约大学准备将纽约大学的办学模式全套复制引进,一大亮点是:学校作为独立法人,组建董事会及管理团队。董事会由中、美双方各4人组成,校长由华东师大提名。华东师大的管理人员也将会到美国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挂职。据悉,上海纽约大学对于美国纽约大学本身来说,也是首次在海外获得独立法人资格合办学校的尝试,此举同样受到美国教育界的关注,许多高校希望从中得到经验,未来到中国开拓市场。
华东师大副校长陈群表示:“纽约大学的一些做法,对反思我们自身的教学和管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未来的上海纽约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将与纽约大学对接贯通,主要考虑纽约大学本身在国际排名最前的学科,如金融、应用数学、经济学等。学生在本科期间会有1至2个学期海外游学经历,所有课程将用英语授课,学生在4个学期之后被要求能说流利的英语及普通话,毕业后发上海纽约大学学位与毕业证和纽约大学学位证。
至于师资,来自纽约大学的教师将占1/3左右,涉及中国人文科学的课程将由华东师大的教师授课,其他师资则根据课程设置,按照纽约大学的标准全球选聘。在此模式下,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就连学校的形态也将继承纽约大学的风格。有着近180年历史的纽约大学是美国最大的一所私立大学,学校没有围墙,目前有14个院系,就如群星一般自在地分布在纽约曼哈顿中心的华盛顿广场周围,和这个著名的国际商业金融城市融为一体。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认为这也是纽约大学成功的一个方面,未来的上海纽约大学,也要让学校融入城市,没有界限。据悉,纽约大学考虑在上海采用所谓的“垂直校园”——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师生交流的公共区域将被安置在一座大楼内,与陆家嘴金融区融为一体。
改革疑虑
在中外合办大学的探索道路上,上海纽约大学并非“先行者”。
2004年,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合作创办了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该校实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估体系,颁发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相同的文凭。目前在校学生有4300余人,其中国际生约180人,教职员工300余人,来自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在苏州落成,是当时中国第一家强强联合、以研究型大学为建设目标的中外合作大学。大学按照世界知名大学标准选聘师资,在校教师70%为外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丰富的国际教学经验,均通过利物浦大学教师资格认证。大学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研究生,接收国外大学交换生,在校学生来自20余个国家与地区。
这些大学当初曾被寄予厚望,但这么多年下来,尽管学校自身发展得不错,但人们期盼的“鲶鱼效应”似乎没有显现。
对于上海纽约大学能否触及高教改革的核心,教育界人士看法不一。事实上,上海纽约大学仍将把高考作为招收中国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国际上通行的申请入学方法目前来看还无法达到。“如果允许,我们很愿意在招生方式上有进一步的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陈群说。
相比之下,南方科技大学在自主招生方面的改革力度则凌厉得多。
南科大正式获得教育部批文是在去年12月底,而在此前的几个月内,南科大就已高调启动了自主招生,今年3月,第一批40名学生就迎来了开学。首批学生是从高三年级选招,明年起,南科大将从高二年级中选拔人才。
作为我国第一所进行“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高等院校,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科设置、教学安排直接根据市场需求来定,所有进入大学的学生直接面对用人市场的检验。朱清时说:“我们没有教育部的大印,(教育部)盖印的文凭作依靠,我们的学生毕业能不能被社会接受,完全靠我们的教学质量,完全靠社会对我们学校的认可程度。”
因此,在推动高教改革方面,相比于中外合办大学,不少业内人士对南方科技大学寄予了更大的希望。
21世纪教育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如果说上海纽约大学跟其他中外办学的学校采取差不多的方式,比如说纳入国家统一招生,或是在国内培养两三年再到国外学校去读一两年,我觉得它的突破意义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多大的触动。”
一些学者也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是跟国内教育体制嫁接在一起的,海外名校进入国内之后,招生是纳入计划内招生。不能否认的是,这类学校比较关注教育教学,在师资、课程等方面存在优势,其教学质量也相对较高。如果单从丰富教育资源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如果是为了促进教育改革,只有鼓励国外大学直接在国内建立分校,使教育市场形成竞争,才能真正促进国内高校改革。
熊丙奇表示:“如果这些学校在内地完全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将真正促进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但现在体制还很脆弱,内地高校还没做好应对竞争的准备。”
上海纽约大学:南科大第二?
叶静宇
517
2011-05-02
叶静宇
由美国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办的“上海纽约大学(NYU Shanghai)”近日在外企扎堆的陆家嘴竹园商贸区奠基。如果一切顺利,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将在2013年面向全球招徕优秀师生。
充分照搬美国最大私立大学纽约大学的办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同时,探索如何去行政化、如何教学科研两不误、如何筹集社会资金、如何教授治校以及如何学术自治,上海纽约大学的建成被看作是一连串高校自主办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序曲。
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也背负着同样的职责。教育部从去年底至今年初连批两所新办高校,希望它们能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所建树,并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一个以“开放”的姿态,一个以“改革”为抓手,上海纽约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能否在高教改革的道路上胜利“会师”?绝大多数人都期盼着这两所新的学校能为中国现代大学摸索出一条改革路径。
纽大复制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
正如一位研究高教改革的业内人士所言,局限于体制障碍,很多国内名校的改革迟迟未见起色。高教改革要有所突破,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引进海外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尝试,或是在体制外直接办学,继而展开高教改革实验,围绕学科设置、招生、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新探索。
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在内的不少国内名校,近年来都在围绕这个思路努力,积极与海外高校展开合作。
此次筹建中的上海纽约大学准备将纽约大学的办学模式全套复制引进,一大亮点是:学校作为独立法人,组建董事会及管理团队。董事会由中、美双方各4人组成,校长由华东师大提名。华东师大的管理人员也将会到美国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挂职。据悉,上海纽约大学对于美国纽约大学本身来说,也是首次在海外获得独立法人资格合办学校的尝试,此举同样受到美国教育界的关注,许多高校希望从中得到经验,未来到中国开拓市场。
华东师大副校长陈群表示:“纽约大学的一些做法,对反思我们自身的教学和管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未来的上海纽约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将与纽约大学对接贯通,主要考虑纽约大学本身在国际排名最前的学科,如金融、应用数学、经济学等。学生在本科期间会有1至2个学期海外游学经历,所有课程将用英语授课,学生在4个学期之后被要求能说流利的英语及普通话,毕业后发上海纽约大学学位与毕业证和纽约大学学位证。
至于师资,来自纽约大学的教师将占1/3左右,涉及中国人文科学的课程将由华东师大的教师授课,其他师资则根据课程设置,按照纽约大学的标准全球选聘。在此模式下,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就连学校的形态也将继承纽约大学的风格。有着近180年历史的纽约大学是美国最大的一所私立大学,学校没有围墙,目前有14个院系,就如群星一般自在地分布在纽约曼哈顿中心的华盛顿广场周围,和这个著名的国际商业金融城市融为一体。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认为这也是纽约大学成功的一个方面,未来的上海纽约大学,也要让学校融入城市,没有界限。据悉,纽约大学考虑在上海采用所谓的“垂直校园”——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师生交流的公共区域将被安置在一座大楼内,与陆家嘴金融区融为一体。
改革疑虑
在中外合办大学的探索道路上,上海纽约大学并非“先行者”。
2004年,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合作创办了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该校实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估体系,颁发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相同的文凭。目前在校学生有4300余人,其中国际生约180人,教职员工300余人,来自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在苏州落成,是当时中国第一家强强联合、以研究型大学为建设目标的中外合作大学。大学按照世界知名大学标准选聘师资,在校教师70%为外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丰富的国际教学经验,均通过利物浦大学教师资格认证。大学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研究生,接收国外大学交换生,在校学生来自20余个国家与地区。
这些大学当初曾被寄予厚望,但这么多年下来,尽管学校自身发展得不错,但人们期盼的“鲶鱼效应”似乎没有显现。
对于上海纽约大学能否触及高教改革的核心,教育界人士看法不一。事实上,上海纽约大学仍将把高考作为招收中国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国际上通行的申请入学方法目前来看还无法达到。“如果允许,我们很愿意在招生方式上有进一步的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陈群说。
相比之下,南方科技大学在自主招生方面的改革力度则凌厉得多。
南科大正式获得教育部批文是在去年12月底,而在此前的几个月内,南科大就已高调启动了自主招生,今年3月,第一批40名学生就迎来了开学。首批学生是从高三年级选招,明年起,南科大将从高二年级中选拔人才。
作为我国第一所进行“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高等院校,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科设置、教学安排直接根据市场需求来定,所有进入大学的学生直接面对用人市场的检验。朱清时说:“我们没有教育部的大印,(教育部)盖印的文凭作依靠,我们的学生毕业能不能被社会接受,完全靠我们的教学质量,完全靠社会对我们学校的认可程度。”
因此,在推动高教改革方面,相比于中外合办大学,不少业内人士对南方科技大学寄予了更大的希望。
21世纪教育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如果说上海纽约大学跟其他中外办学的学校采取差不多的方式,比如说纳入国家统一招生,或是在国内培养两三年再到国外学校去读一两年,我觉得它的突破意义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多大的触动。”
一些学者也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是跟国内教育体制嫁接在一起的,海外名校进入国内之后,招生是纳入计划内招生。不能否认的是,这类学校比较关注教育教学,在师资、课程等方面存在优势,其教学质量也相对较高。如果单从丰富教育资源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如果是为了促进教育改革,只有鼓励国外大学直接在国内建立分校,使教育市场形成竞争,才能真正促进国内高校改革。
熊丙奇表示:“如果这些学校在内地完全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将真正促进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但现在体制还很脆弱,内地高校还没做好应对竞争的准备。”
上海纽约大学:南科大第二?
叶静宇
517
2011-05-02
叶静宇
由美国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办的“上海纽约大学(NYU Shanghai)”近日在外企扎堆的陆家嘴竹园商贸区奠基。如果一切顺利,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将在2013年面向全球招徕优秀师生。
充分照搬美国最大私立大学纽约大学的办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同时,探索如何去行政化、如何教学科研两不误、如何筹集社会资金、如何教授治校以及如何学术自治,上海纽约大学的建成被看作是一连串高校自主办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序曲。
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也背负着同样的职责。教育部从去年底至今年初连批两所新办高校,希望它们能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所建树,并打造“世界一流大学”。
一个以“开放”的姿态,一个以“改革”为抓手,上海纽约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能否在高教改革的道路上胜利“会师”?绝大多数人都期盼着这两所新的学校能为中国现代大学摸索出一条改革路径。
纽大复制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
正如一位研究高教改革的业内人士所言,局限于体制障碍,很多国内名校的改革迟迟未见起色。高教改革要有所突破,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引进海外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尝试,或是在体制外直接办学,继而展开高教改革实验,围绕学科设置、招生、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新探索。
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在内的不少国内名校,近年来都在围绕这个思路努力,积极与海外高校展开合作。
此次筹建中的上海纽约大学准备将纽约大学的办学模式全套复制引进,一大亮点是:学校作为独立法人,组建董事会及管理团队。董事会由中、美双方各4人组成,校长由华东师大提名。华东师大的管理人员也将会到美国纽约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挂职。据悉,上海纽约大学对于美国纽约大学本身来说,也是首次在海外获得独立法人资格合办学校的尝试,此举同样受到美国教育界的关注,许多高校希望从中得到经验,未来到中国开拓市场。
华东师大副校长陈群表示:“纽约大学的一些做法,对反思我们自身的教学和管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未来的上海纽约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将与纽约大学对接贯通,主要考虑纽约大学本身在国际排名最前的学科,如金融、应用数学、经济学等。学生在本科期间会有1至2个学期海外游学经历,所有课程将用英语授课,学生在4个学期之后被要求能说流利的英语及普通话,毕业后发上海纽约大学学位与毕业证和纽约大学学位证。
至于师资,来自纽约大学的教师将占1/3左右,涉及中国人文科学的课程将由华东师大的教师授课,其他师资则根据课程设置,按照纽约大学的标准全球选聘。在此模式下,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就连学校的形态也将继承纽约大学的风格。有着近180年历史的纽约大学是美国最大的一所私立大学,学校没有围墙,目前有14个院系,就如群星一般自在地分布在纽约曼哈顿中心的华盛顿广场周围,和这个著名的国际商业金融城市融为一体。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认为这也是纽约大学成功的一个方面,未来的上海纽约大学,也要让学校融入城市,没有界限。据悉,纽约大学考虑在上海采用所谓的“垂直校园”——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师生交流的公共区域将被安置在一座大楼内,与陆家嘴金融区融为一体。
改革疑虑
在中外合办大学的探索道路上,上海纽约大学并非“先行者”。
2004年,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合作创办了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该校实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估体系,颁发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相同的文凭。目前在校学生有4300余人,其中国际生约180人,教职员工300余人,来自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在苏州落成,是当时中国第一家强强联合、以研究型大学为建设目标的中外合作大学。大学按照世界知名大学标准选聘师资,在校教师70%为外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和丰富的国际教学经验,均通过利物浦大学教师资格认证。大学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研究生,接收国外大学交换生,在校学生来自20余个国家与地区。
这些大学当初曾被寄予厚望,但这么多年下来,尽管学校自身发展得不错,但人们期盼的“鲶鱼效应”似乎没有显现。
对于上海纽约大学能否触及高教改革的核心,教育界人士看法不一。事实上,上海纽约大学仍将把高考作为招收中国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国际上通行的申请入学方法目前来看还无法达到。“如果允许,我们很愿意在招生方式上有进一步的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陈群说。
相比之下,南方科技大学在自主招生方面的改革力度则凌厉得多。
南科大正式获得教育部批文是在去年12月底,而在此前的几个月内,南科大就已高调启动了自主招生,今年3月,第一批40名学生就迎来了开学。首批学生是从高三年级选招,明年起,南科大将从高二年级中选拔人才。
作为我国第一所进行“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高等院校,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科设置、教学安排直接根据市场需求来定,所有进入大学的学生直接面对用人市场的检验。朱清时说:“我们没有教育部的大印,(教育部)盖印的文凭作依靠,我们的学生毕业能不能被社会接受,完全靠我们的教学质量,完全靠社会对我们学校的认可程度。”
因此,在推动高教改革方面,相比于中外合办大学,不少业内人士对南方科技大学寄予了更大的希望。
21世纪教育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如果说上海纽约大学跟其他中外办学的学校采取差不多的方式,比如说纳入国家统一招生,或是在国内培养两三年再到国外学校去读一两年,我觉得它的突破意义是非常有限的,并不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多大的触动。”
一些学者也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是跟国内教育体制嫁接在一起的,海外名校进入国内之后,招生是纳入计划内招生。不能否认的是,这类学校比较关注教育教学,在师资、课程等方面存在优势,其教学质量也相对较高。如果单从丰富教育资源的角度来看,它们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如果是为了促进教育改革,只有鼓励国外大学直接在国内建立分校,使教育市场形成竞争,才能真正促进国内高校改革。
熊丙奇表示:“如果这些学校在内地完全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将真正促进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但现在体制还很脆弱,内地高校还没做好应对竞争的准备。”
- 上海大众将研发C级轿车 2011-04-29
- F1之于上海 2011-04-27
- 英国大学拟“劫富济贫” 2011-04-27
- 上海经适房产权 非家庭成员无法继承 2011-04-27
- 上海成为中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 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