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厚积薄发
张煦
2011-04-16 01:07
订阅
张煦

虽然继上一次推出新车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但东风本田在此次的上海车展上,仍然“沉默是金”,此前传言中将于车展上亮相的新思域和自主品牌新车同时爽约。

尽管自出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以来,陈斌波一直试图在营销领域有所突破,而产品少的现状使得其营销战略难以施展。

不过随着本田在华战略的调整,东风本田靠“老三样”的“小产品、大市场”战略或将松动。“现在的东风本田已经有所改变,不仅仅满足于闷声发小财,而是更希望在销量上和市场占有率上有所提升。”东风本田内部人士透露。

两个等待

事实上,东风本田一直在等待,等待新品和新工厂。

随着近期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以及副总经理刘洪相继在不同场合透露了自主品牌和新思域的动态,一系列的新车方案正在进行当中。

“这两款新车型还在筹备当中,因此未能参加上海车展”,据消息人士透露,新思域分为普通汽油机和混合动力两种引擎系统,目前已经在国内开始了国产化测试,最快的上市时间要等到下半年。

而随着广汽本田理念品牌的推出,东风本田的自主品牌也开始在坊间不断被炒作。目前可以确定的信息是,首款车定位为三厢车型,为追求差异化竞争,东风本田的自主品牌较广汽本田的理念略为高端一些。最快推出时间也要在今年年底,预计售价在8万至13万元之间。

据陈斌波透露,自主品牌将利用东风本田现有平台的技术和零部件。初期在第一工厂生产,待第二工厂建成投产后,移至第二工厂生产。

事实上,本田一向倡导小规模投入、滚动发展的模式。正因如此,东风本田在众多合资车企中显得特立独行。自2003年至今,该公司只有CR-V、思域和思铂睿三款产品,但每款产品均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有不错的战线。这不仅得益于本田“少而精”的产品战略,也受益于东风本田自身“小市场大作为”的作战打法。

下转45版

上接44版

但是随着2010年11月,投资43亿元的东风本田第二工厂开建,东风本田开始有了新的战略。据悉,2012年建成之后,东风本田第二工厂将实现10万辆产能,2015年将实现24万辆的新增产能。届时东风本田总产能将提高至48万辆至50万辆,是现有产能的2倍多。

因此,在新工厂落成之后,困扰东风本田多年的产能不足问题将迎刃而解,其新品上市的迅速和想象空间也将突飞猛进。“接下来的几年当中,东风本田的目标是拥有7-8款产品。”陈斌波如此表示。

当两个等待都盼来结果的时候,东风本田才能将现在的蓄势待发变为势如破竹。

战略调整

根据本田最新的全球规划,其2020年的产销目标为600万辆,较目前增加244万辆。而中国之于本田的重要性正在显著增加。

盖世汽车网分析数据显示,2010年之前,本田全球销量最高的国家为美国,日本本土长期位居第二。这一局面已于2010年开始发生变化。随着本田在中国销量实现65.5万辆,中国首次超过日本(64.7万辆),成为本田的第二大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近年来在本田全球总销量中的占比正在逐渐增加。本田在中国销量2005年只占其全球销量的7.7%,至2010年这一比重已增至18.4%。

但是在以超预期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上,本田近两年虽未出现销量下滑,但其增速在已在华国产的国际车企中处于最低水平。

作为本田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之一,在本田追求量的背景下,东风本田“老三样”的“小产品、大市场”战略也不得不做出改变。毕竟任何一款热销产品的生命周期都是有限的,而一款产品对市场的吸引力也会随着上市时间的增加而递减。

在东风本田2010年的26万辆销量当中,CR-V为14万辆,思域10万辆,思铂睿2万辆。随着ix35、智跑、途观等一系列SUV轮番上市,上市七年且创造多年热销神话的CR-V已经感受到了市场分羹的压力。而上市6年的思域也在中级车市中,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

对东风本田来说,迅速铺开产品线,完善产品体系是其实现下一步扩张的基本前提。虽然目前受产能局限,东风本田仍然坚持“小产品、大市场”的打法,但是2011年将迎来东风本田一个重要的时间结点。

2011年,东风本田累计销量和保有客户规模将达到100万辆以上,这标志着企业规模将发生阶段性的提升。东风本田或许将借此机会,成功引进新产品,从而实现规模的扩张。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