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选择权临近 套利资金“纠结”攀钢钒钛
彭友
2011-04-08 23:16
订阅
彭友

  3月28日,曾经吸引大量套利资金的重组“明星”*ST钒钛(000629.SZ)摘星脱帽,简称变为攀钢钒钛。当天,该股股价一度大涨至14.39元,创下历史新高,随后又缓缓滑落。

股价走势上显示出的犹豫,正是当年冲着现金选择权而来的资金此刻的心情写照:卖,还是不卖?如此纠结。

信托的放弃

2009年5月,攀钢钢钒实施重大资产重组,通过攀钢集团及其关联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换股吸收合并攀渝钛业和长城股份。该方案中包括两次现金选择权,2009年4月,攀钢钢钒、攀渝钛业及长城股份的股东可分别申报行使首次现金选择权;首次未申报首次现金选择权的有选择权股东自动获得第二次现金选择权,并可于两年后2011年4月25日-4月29日行使第二次现金选择权。

据了解,攀钢钒钛第二次现金选择权(下称“攀钢AGP1”)的行权价格为10.55元/股;攀渝钛业第二次现金选择权(下称“攀钢AGP2”)、长城股份第二次现金选择权 (下称 “攀钢AGP3”)的行权价格均为8.73元/股。

由于第二次现金选择权存在近30%的较大套利机会,引得市场资金蜂拥涌入。

然而,目前攀钢钒钛稳居13元以上的股价,使得10.55元/股的行权价格毫无吸引力。

3月22日,攀钢钒钛称,收到昆仑信托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中诚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自愿放弃所持有攀钢AGP1权利,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自愿放弃所持有AGP2权利的申请,上述权利已于3月18日完成注销手续。

受重组利好影响,从去年11月份开始,攀钢钒钛的股价一路飙涨,至今涨幅已超过50%。“去年大盘的行情不算好,不少资金就是冲着套利而来的,当时大家还纠结于鞍钢集团会不会毁约导致重组失败,现在看来不仅是杞人忧天,而且还大大低估了收益率。”江海证券分析师王鹏飞对本报表示。

随着股价上涨,一些对后市看法谨慎的资金开始减持攀钢钒钛。截至2010年12月31日,去年三季度分别持有14551.43万股、8024.64万股的对外经贸信托-利得盈现金选择权信托(受建行委托)和中诚信托-中银理财1号单笔资金信托 (受中行委托)已从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消失。中海信托(受工行委托)亦在四季度抛售了6397.5万股。此外,光大银行最高额度10亿元的理财产品则是在12月21日当天以10.97元/股的均价将持股全部卖出。

由于股价已经超过预期目标,部分信托公司见好就收地提前将纸上财富兑成真金白银,以免最后资金蜂拥而出的“踩踏”砸盘。但还有一些公司在坚守,期待更大的收获。

去留态度不一

记者了解到,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中信信托套利通2号(国泰君安担任投资顾问)、海通证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2010年期末持股数均与当年三季末相同,并未减持。

“目前,一些持有攀钢钒钛的券商资金和财务投资公司,都在商议如何选择去留。据我所知,有几家持股量较大的公司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在4月底之前减持掉一部分,另一方面留下部分股份,搏一搏公司的成长性。而信托公司由于有明确的持股目的和时间限制,这方面转换的余地并不大。”招商证券一位与多家机构关系密切的人士告诉本报。

下转24版

上接21版

  该人士指出,重组后的攀钢钒钛,将是A股第一家具备纯正铁矿石概念的公司,有望成为“中国的必和必拓”,目前13元多的股价并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该股之所以在目前的价位盘旋良久,是因为不少套利资金需要套现,使股价承受巨大抛压。但等到4月29日后,剩下的都是坚定持有者,而且部分不能投资ST股票的资金也可以入场,届时攀钢钒钛或将迎来主升浪。

一家已经减持了攀钢钒钛的信托公司高层则告诉本报,2009年,该公司是在9.6元/股附近买入的攀钢钒钛,今年在12元/股附近进行了减持,获利25%左右,“客户对这一收益率感到很满意,因为当初预计年化综合回报率仅为4.5%左右”。

他表示:“我们也曾探讨过是否应该再等等看,但因信托计划是4月底到期,到时候如果其他信托争相套现,股价很可能被砸下来,所以还不如先走一步,毕竟还是求稳第一。”

国信证券研究员郑东认为,拥有现金选择权的信托公司非常注重资金的安全性,选择放弃显示了对攀钢钒钛重组成功的信心,也显示了对攀钢钒钛重组成功之后长远价值的信心。

据悉,本次重组完成后,攀钢钒钛将坐拥矿产、钒钛两大主业,盈利能力也将大幅增长。公司预计本次交易的存续资产2010年和2011年可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8.0亿元和10.2亿元。目前,本次重组已获澳方有条件批准。

长江证券对该股的最新研究报告称,若审批一切顺利,预计2011、2012年新公司EPS分别为0.39元、0.85元,维持“推荐”评级;兴业证券预计该股目标价为18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中信证券则提出了更为乐观的20元目标价。

相关产品
发布评论 (共有条评论) 更多评论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