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余波:人散曲未终
全国两会圆满结束了,与会的代表委员们满载而归。人散曲未终,有些东西注定会成为这个国家的国民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这里面当然有很多美好的记忆,但也不乏矛盾及很多具有争议的人和事,我们没有加入事情初起时的喧闹,而在事后略作梳理评点,也是希望能够多一份理性。我们也相信,理性地面对这些事情,对于推进中国民主进程应有助益。
一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说,运动员得奖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但心里要有国家,把国家放在前面。就此引出的话题是,运动员的德育需要加强。
以“德”治国是国家大政,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上发生的这一幕,并非一个小插曲。根据中国的治国方针,以“德”治国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自然,家庭美德的建设也要服从这个原则。更何况,运动员取得的任何成绩都被看作是举国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于再清说了一件大事。
在这个事件中,运动员夺冠先感谢父母,获得最大多数的支持于情理之中。这也凸显了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矛盾。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当代中国的主要心理问题:就是官方倡导的某些正统伦理,与我们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想法以及每天的践行,存在着固有而持久的冲突。
事后,当事者试图澄清这番言论的努力无果。倒是有关运动员在再次感谢之时将国家与父母的顺序进行了调整。不知道该为此欣慰还是为此悲哀。运动员“懂事”地先谢了国家,官方倡导的正统伦理得以重申,这似乎值得欣慰,只是不知道,如果国民都以这样一种思维行事,这个国家的未来会怎样,如果这只是威权下的表面臣服,被压抑的真话总有释放的一天。只是,一些政协委员在讨论中所说的 “说真话越来越难”的情况如何更易?
二
于再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代表委员对“国家”充满感情,这是中国特色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倪萍也是这种成功的证明。
对于重大会议的表决,全国政协委员倪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不添乱,从不反对或弃权”。中央的决策都是出于国家利益来考虑问题的,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智商比他们高。倪萍这样说,她的建议是:要是你想不出更高的招,你就应该拥护。
倪萍以她惯常的真诚说出来的应该是心里话。我们不应该怀疑她的真诚。不过这正是问题的所在。倪萍是来参政议政的,既然如此,赞成或者反对,都是参政议政者应有的权利,作为政协委员是应该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观察,为这个国家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合理的政策当然要支持,不恰当的安排也要据理力争。这是参政议政者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政协委员的光荣正在于此。不过,不要责怪倪萍吧,倪萍真诚地说了她自己的,也可能是很多政协委员的心里话。如果多问一句,要问的是,为何作为中国社会中的精英人物,他们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缺乏基本了解?这再一次凸显了中国公民教育的缺失。
公民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大事”的两会,在某些时候被商业化了。这个场合聚集了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全国政协委员严琦充分认识到了这个场合的商业价值。
严琦提交了关于关闭社会网吧的提案,遭到社会急剧反弹。但是这正中严琦下怀,她并不在乎这些强大的民意。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引述严琦的话说,她对关闭网吧的提案颇为沾沾自喜,又称她的品牌由此话题增值5亿元。
毫不奇怪,严琦事后也试图澄清这些话。至少她内心明白自己在做一件什么事,不过这件事仍然发生了。部分委员代表具有委员代表的身份,但这样的身份是否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之上?倘若代表委员只是考虑自身的品牌价值,又如何代表公众呢?
三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长李鸿忠以“失态”,躲过了对邓玉娇案的回应。这成为这次两会期间社会热议的话题。
李鸿忠的“失态”表面上涉及官员与媒体的关系,但实际上,这个事件本质上凸显了李鸿忠身份的无法调和的冲突。即李鸿忠作为人大代表需要行使的监督职能和其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之间的直接冲突。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需要对此进行问责。湖北接二连三地发生重特大群体性事件或网络热议事件,邓玉娇事件是这些事件中最具影响力的丑闻之一。
作为地方行政长官,他需要对此负责。诸事件的频繁发生,凸显了湖北地方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凸显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无能。但到目前为止,他并没有为这些事件承担责任。
这一组矛盾下,李鸿忠无论如何无法给出符合身份逻辑的回答。这可能也是其“失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 · 制造业:有人欢喜有人忧 | 2010-03-19
- · 人民币升值图景 | 2010-03-19
- · 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扩大可能性高于大幅升值 | 2010-03-19
- · 中国贸促会: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符合国家利益 | 2010-03-19
- · 2号人物落网 | 201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