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协信托争夺暗战:代持让成清波如此尴尬
青岛海协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下称海协信托)尽管业绩亏损,但却比上市公司的壳资源更受追捧。
据海协信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高管透露,今年8月,青岛市政府派出一个人数比海协信托还要多的团队,进入海协信托开会,并提出以每股一元的价格“强行”收购海协信托,并要求对方只将股权转让给自己。
但上述方案遭到了海协信托的实际控制人成清波的反对,双方因价格等因素陷入僵局。
实际上,兴业银行、上海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机构都希望收购海协信托,成清波曾开出了高达每股4元的价格。
海协信托实际控制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协信托前身为喀什信托投资有限公司,2003年10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注册资本3.15亿元。海协信托的财务数据显示,200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84.6万元,净利润-108.5万元。
目前海协信托没有开展业务,公司只有几十人,领导班子也不健全,从2008年重庆市证监局调查四维控股以来,导致其收购海协信托流产,海协信托至今没有业务。
2007年8月,深圳中技实业 (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成清波依托其控制的四维控股收购海协信托,被看作是成清波和海协信托最早的关系。不过,知情人士表示,早在入主四维控股前,成清波已实际控制了海协信托。2004年德隆系陷入困境,让一直苦苦寻求信托牌照的成清波看到了希望。
2004年,德隆系坍塌。在资本市场上,资本大鄂德隆系最早意识到信托公司的壳资源价值,先后实际控制了金新新托、南京大江信托、伊斯兰信托及海协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成清波间接持有了牌照比较完善的海协信托。
上述前高管表示,成清波实际持有海协信托股权比例高达76%。海协信托前六大股东中,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威仕达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海协信托21.45%,18.25%、18.25%、13.65%的股权。但这四大国企只是名义上持有海协信托股权,真正的控制人是德隆系,后来由成清波买了股权,只不过股权没有过户。
信托壳资源争夺
尽管成清波已成为实际控制人,但由于其股份仍是通过代持股的方式间接获得,控股地位遭到另一位小股东的威胁——持有海协信托16.65%的山东海川集团控股公司 (下称山东海川)。海川集团原为国有企业,后改制为民营企业,张建华继续担任董事长并成为山东海川的最大股东,同时兼任山东外贸集团和新华锦集团两家公司董事长。
接近海协信托人士表示,张建华和成清波一直争夺海协信托控制权。但争夺战因时任市委书记杜世成及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张锐被双轨,张建华被协助调查后暂告一段落,这被称为成清波和青岛市政府的第一次较量。
这件事使成清波感到代持海协信托的弊端,使持股方式变得透明成为他急于解决的问题。2007年8月,找到四维控股这个壳资源并成功入主后,成清波希望把海协信托能装入四维控股这家上市公司中。实际上,成清波看中的不是四维控股,而是海协信托这个融资平台。
一位研究信托的专家表示,信托公司一直被追逐,主要是因为经过上世纪90年代数次宏观调控后,原来1000多家信托公司现在只剩下70余家,信托公司壳资源非常有限,而等待政府审批几乎无望,信托牌照成为地方政府、企业、机构争夺的目标。
以资本运作著称的成清波一直对信托融资平台青睐有加。2007年8月底,四维控股董事会即通过一项决议,以1.6元/股的价格购买山东海川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海协信托16.65%的股权,转让价款为8390.53万元。
这年10月,四维控股再次宣布和中铁十八局集团签订协议,购买后者持有的海协信托21.45%的股权,转让价款6755.92万元。此笔转让款由大股东青海中金代为支付,转让价格折合约1元/股。
四维控股方面表示,随后还将继续与其他股东谈判,适时再增持并最终形成控股。
不过上述合计38.1%的股权收购在2008年10月随着四维控股的一纸公告而终止。终止是由于中国证监会重庆证监局调查四维控股涉嫌信息披露违规,成清波控制的76%股权仍被代持。
据上述人士透露,德隆系取得海协信托的实际成本约2000多万元,包括填补原喀什信托历史窟窿的1000多万元及收购过程中的运作成本。但成清波收购海协的实际成本约为每股1.6元,按照收购股份22940万股计算,溢价13700多万元。

- · 增长仍是主基调 转变方式成新脉络 | 2009-12-08
- · 增长仍是主基调 转变方式成新脉络 | 2009-12-08
- · 张维迎:20年后中国将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 2009-12-07
- · 脱口成秀 | 2009-12-07
- · 兖州煤业2月中旬完成收购菲利克斯 |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