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文化西方眼
施健子
两年前的一天,法国人皮埃尔·雷纳 (Pierre Rainero)接到了发自中国故宫博物院的邀请,希望与他所任职的公司卡地亚(Cartier)合作,举办展览。皮埃尔和同事以最快的速度飞抵北京,与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讨论具体方案。“那一天,我记得我们开完会走出来时已经到了傍晚,故宫里的游客全都走光了。我可以一个人站在故宫大片空旷的开阔地上,那是我一生当中最难以忘怀的时刻。”
9月3日,故宫博物院午门城楼的台阶铺上了一直通往展厅的红地毯。正是旅游的高峰期,不少从午门进入故宫的游人,在展厅悬挂的大幅宣传海报前驻足。次日,卡地亚在太庙举行晚宴招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宾。入夜,小雨如约而至,现场训练有素的百余位服务生手提宫灯雨伞迎来送往,以红色为主体装饰色的宴会还有专门的传统彩带舞和编钟表演。
从当年13亿人口完全陌生的品牌,到今天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时刻进入故宫博物院举行展览,卡地亚只用了17年。
从西方到东方
“1996年,我第一次来到北京,在那个时候就游览了故宫,从此心里就种下了故宫情结。”皮埃尔是卡地亚风格与形象传承总监,对他而言,这也是一次圆梦的展览。“我感谢卡地亚的艺术家,也感谢有远见的领导者,正是因为他们的智慧,我得以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完成心愿。”
皮埃尔所说的领导者,是时任卡地亚总裁的罗博特·奥克(RobertHocq)。1973年,罗博特决定在日内瓦拍卖市场上购回卡地亚于1923年创制的首座Portique魅幻时钟,该时钟曾为波兰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伽娜·瓦斯卡的丈夫科米克认购。50年之后,它终于又回到了卡地亚手中。这次收购只是一个开始。此后的20多年,卡地亚 “艺术典藏系列”收集了超过1360件藏品。这些稀世名作均由卡地亚从个人收藏家或者公开拍卖中购回,涵盖了皇室珠宝、计时工具以及各色精美饰品。
故宫的展览是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世界之旅自1989年来的第19站,这些不断巡回于世界顶尖博物馆的传世珍宝绝大多数都关乎历史和传奇,包括了温莎公爵夫人猎豹胸针、香奈尔情人送给她的晚宴手包、文坛巨匠让·考克多定制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剑等等。无论哪一件,对于中国人的欣赏视角来说,这是无法抗拒的吸引力。早前,卡地亚大中华区总裁陆慧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皇族文化影响很深,中国的客户非常在乎奢侈品品牌的历史,就文化背景而言,卡地亚的性格与中国非常契合。
除此之外,皮埃尔认为,故宫的选择还有更多可以依据的原因,卡地亚与世界上几乎所有成熟市场的国立博物馆都有过展览上的合作,而且,“在很多博物馆里,都有永久收藏卡地亚作品的传统,比如大英博物馆和葡萄牙里斯本卡洛斯特古尔本金安基金会博物馆等。”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季认为,“卡地亚与故宫的最契合之处,在于对宫廷艺术的追求。”而展览部马继革副主任更形象地将卡地亚的贡献类比为中国宫廷“造办处”。基于这个特性,故宫专家前往巴黎和日内瓦,以 “宫廷特征”为标准,在调阅了大量的草图和实物之后,甄选出23件设计手稿、石膏模件、彩色胶片文献以及346件珍宝实物,分为“服务欧洲皇室”、“花都艺术珍宝”、“东方文化浸润”、“融汇五洲艺术”四个展区。前两部分主要展示欧洲本土艺术风格的作品,后两部分则侧重于卡地亚汲取中国元素以及世界各地艺术风格而创作的珍品。
这是一次文化的认知和融合。早在十六、十七世纪,中国元素便漂洋过海来到欧洲大陆,并立即形成艺术创作的灵感。这股热潮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也因此辐射了卡地亚的许多设计。在这次的展品中,有一些是设计师创作的作品,比如,将典型的龙、凤、麒麟、阴阳太极等图腾以及玉石、翡翠等材质融入设计;有些则是直接将中国艺术品加以改装,比如“插屏式座钟”。展览共计有61件中国风格鲜明的艺术作品,也是卡地亚集合中国相关主题展品数量最多的一次。
从西方人眼里寻找东方,是跨文化研究中常常令人惊喜的议题。而在融合了两种文化要素之后,为何珍宝可以拥有更为长久的艺术生命?或许,这就是“卡地亚珍宝艺术展”想要解答的问题。
商业如何影响公共空间
品牌走进公共空间,最著名的先锋当属纽约古根汉美术馆(SolomonGuggenheimMuseum)。古根汉曾在1998年引进哈雷机车展、2001年推出GiorgioArmani回顾展,引发文化界有关“太过商业化”的批评。
尽管主事的古根汉美术馆馆长克伦思(ThomasKrens)辩称,机车、衣物等 “反映出全球化里某个年代的文化精神”,学界依旧充满质疑,这些展览的主体究竟是品牌还是它所代表的器物的演化风格史?
就在外界疑虑声中,荷兰建筑师库哈斯设计的古根汉拉斯维韦加斯分馆,也以赌场与美术馆共构的创作,实践他所主张的“建筑消费理论”。虽然古根汉拉斯韦拉斯分馆因票房纪录不如预期,已在开馆15个月后闭馆,但拜古根汉持续在世界各地披荆斩棘之赐,艺术与品牌混血合成的精英主义也得以在辩证中升华为成熟的文化营销手段。
2004年5月,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的珍品首先来到上海博物馆进行展出;同年9月,卡地亚所属的历峰集团(Richemont)携旗下十大钟表品牌在太庙举办名为“钟表奇迹”高级钟表品牌展。展览共展出600件历史和70件当代钟表精品,首次在北京展示欧洲顶级钟表从16世纪诞生直到现代的整个发展历程。
几近5年的铺垫,从太庙到长城再到敦煌,中国消费者可谓经历过不少大品牌的大场面。不过卡地亚的故宫之旅,还是凌驾于人们以往的经验之上,在所有的中国人看来,故宫的意义远远大于建筑和古迹本身,它象征了权力、威慑以及神圣。在此之前,存在已久的星巴克咖啡故宫店因为遭到“商业入侵”的舆论质疑而被迫关闭,任何的前进都有突破保守派异常敏感的神经。
“我认为这个事件本身并没有上升到民族情绪去解读的必要性。时尚只存在美丑,我们是否应该学会以单纯物质的心态去看待强加在其身上的态度和隐喻?从文物价值来说,这些展品早已超越了品牌范围而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又何必去在乎它是摆放在首都博物馆还是故宫博物院呢?”供职于北京一家公关公司奢侈品组的Katherine反问。
虽然如此,卡地亚也在尽量摒除这场活动社会意义的品牌营销痕迹,虽然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商业”、“利益”、“冲突”以及一切相关的衍生词在皮埃尔的专访时甚至被刻意规避——他们的理由是,卡地亚现代艺术基金会是独立于运营体系之外的独立机构。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下一个计划,最重要的是,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从开展以来,任何一件作品都没有进入过买卖和利益交换程序。
至于展览属性,卡地亚将其定位为一次“交流”。“举个例子,我们和故宫的工作人员学到了很多中国玉器品质的知识,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学习。”皮埃尔说,“如果有机会,其实我最想看到慈禧佩戴的宫廷珠宝的照片,只可惜当时还没有彩色照相机。”
必须意识到的是,作为展览任何一方,无论姿态高低,交流都不会单向存在。博物馆的功能从来都不应该局限于呈现,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发现。我们也许可以将展览理解成为故宫博物院自我功能完善进程中的又一轮尝试。
在很长的时间里,一提起故宫,大家想起的往往是三大殿。沿袭自明清皇家宫廷的衣钵和精神内核,从未间断的修缮保存成为为大多数 “故宫一日游”游客服务的主要任务,在这期间,综合性博物馆的外放功能并没有得到同样的重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故宫主动做出改变。以今年为例,它总计推出了10个文物精品展,这些展览中的几个主要展览都已成为故宫的常设展览,而且,因为展览质量上乘,故宫成为2009年北京最值得关注的博物馆。
一系列的调整里,不得不提的是午门展厅的落成使用。早在2000年,故宫就开始了午门展厅项目的策划,探索在传统建筑中开展现代展览活动的可能性,以寻求文物保护与精品展示之间的平衡。2005年3月正式完工的午门展厅,是故宫内目前为止唯一的现代化展厅,午门正中门楼里不足1000平方米的空间里,用有机玻璃架构出一个方正通透的盒子,巧妙地使午门古建筑免遭人为物理性的破坏,又不会妨碍举办展览所需的视线条件。
午门展厅的主要功能是引进世界文化精品展览。迄今为止共举办过9场活动,包括了《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品展》、《瑞典藏中国陶瓷展》等。其中,第9场卡地亚珍品艺术展是唯一一次与独立商业体进行合作的展览。
从这个角度出发,故宫主动开放表现出了中国艺术的布局姿态,虽然不一定成型,至少开始谋求多元,这是展览之外的希望。多态化乃幸福根源,罗素曾经论证的理论,或许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佐证。
展览时间:9月5日-11月22日
票价:20元,凡持有故宫博物院门票的观众可免费参观

- · 赛格三星终止重组 曲江文化借壳成泡影 | 2009-12-03
- · 解析:西方为什么对中国大蒜涨价特别感兴趣? | 2009-12-02
- · 投资德国:借本土化跨越文化差异 | 2009-11-20
- · [收评]A股长阳笑迎西方宾客 | 2009-11-16
- · 沃尔夫:金融业未来的东方色彩 | 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