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姆斯·高曼:远道而来的君子
在一顿黎巴嫩风味的高档晚餐,一席不为人知的谈话,一次全票通过的董事会之后,51岁的澳大利亚人詹姆斯·高曼(JamesP.Gorman)成为刚刚从垂死边缘挣扎过来的摩根斯坦利的新掌门。
这个男人干瘦、严肃、理性,而且非常“直接,以至于常常显得唐突和冷酷”,这是高曼的自我评价。他曾私下对他的澳洲老乡说,在美国生活多年,他觉得美国人有些夸夸其谈,他们能够接受他这个澳洲佬的直接,但很少回报以同样的方式,“而唐突和冷酷的印象,也许只是我的个人风格”。
不仅对美国而言高曼是个外来客,对于华尔街、对于摩根斯坦利、对于投资银行业,高曼都是个后来的闯入者。
他的前任约翰·马克(JohnMark),在大摩的岁月超过30年;他的竞争者,与高曼一起争夺CEO职位的瓦利德·查曼(WalidChammah)也已效力大摩16年。而高曼来到华尔街不过10年,进入大摩还不满4年。比起马克身上流淌的高贵的 “华尔街血统”,比起查曼根红苗正的金融家背景,来自墨尔本的律师高曼,是这个圈子里不常见的野路子。
高曼是个金融奇才吗?——错,“他甚至从来没有操办过一次IPO,”这一直是摩根斯坦利最得意最赚钱的主营业务,中国联通、中石化、中国铝业、中国电信上市的背后推手,都是大名鼎鼎的摩根斯坦利。而高曼在大摩负责的只是最边缘而惨淡的零售券商业务。
高曼是个斗争高手?——不,“他是个君子,”他在美林证券的老同事说,“在华尔街,这也许并不是必要的优势”。据说华尔街巨头们的每一次高层变动无不充满腥风血雨,派系斗争惨烈之极。现任CEO马克当年从瑞士第一信贷重返大摩的故事,就是一段张扬的驱逐异己的经历。
而毫无人脉和势力的高曼,却和前任及其竞争者上演了一场华尔街“少见的没有当面扇耳光和背后捅刀子的权力移交”。三人共同现身,向大摩内部员工通告此次人事变动,马克大度而热烈、高曼谦逊而紧张、查曼率真,据到会的大摩高级官员描述,当时的场面温馨感人,甚至催人泪下。
比起过去一年以来华尔街内外的人事更迭,这的确是反常而另类的一出戏——与许多企业早已隐退的创始人因为金融危机而重新出山,以老将的经验与魄力带领企业度过艰难时光的常见情形相反,在摩根斯坦利上演的却是,征战多年的大佬退居二线,资历浅薄的后辈走向前台。高曼比现任CEO马克小14岁。
65岁的马克是个冒险家,他激烈而富于煽动力。正是他在2005年重返大摩后,大大提高了产品和业务的杠杆率和风险性。这让大摩在他任内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利润表现(2005年到2006年),也遭受了最高记录的损失(2007年到2008年)——因为持有大量的次级债,摩根斯坦利在去年也沦落到险些步雷曼兄弟之后尘。好在,还是马克,在生死边缘成功地说服日本三菱集团与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国家投资公司为其注资,从而起死回生。
在雷曼兄弟破产一周年之际,在宣布高曼为下任CEO之时,大摩的股价已经从去年低谷时的不到7美元,回升到日前的近29美元。然而与此同时,大摩的竞争者,高盛的股价则从低谷时的47美元涨回至近178美元,将大摩远远甩在身后。
这让评价马克的功过是非时有点困难。他创造了最大的荣光,也制造了最大的灾难。到底是市场的疯狂成就了马克,还是马克的疯狂摧毁了大摩?总之,在经历了2008年的垂死体验之后,市场不再疯狂,大摩苟延残喘,马克也意兴阑珊。他说他自重回大摩担任CEO时就开始考虑自己的接班人问题,直到18个月前,他正式向董事会请辞,开始为大摩寻找新任CEO。
董事会为此专门聘请了猎头公司,列出了长长的候选者名单供其选择。但名单上没有任何人接受面试。直到9月7号那个星期一的晚上,马克邀请高曼共进晚餐,次日,董事会全票通过了高曼于2010年1月接替马克出任大摩CEO的提议。马克则将继续留任董事长,办公室紧邻高曼。而另一位CEO的热门人选查曼,将继续驻扎在伦敦,担任摩根斯坦利国际的董事长。
这次由马克精心安排的权力交接,虽然不是华尔街的常规棋路——这也许是冒险家马克的最后一次赌博,但它并没有引起业内太多的惊诧。华尔街的反应多是唏嘘,带着伤感的口吻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是的。马克的时代终结了,冒险家的快乐时光破碎了,华尔街的疯狂岁月谢幕了。市场不再需要肆无忌惮的金融天才和夸夸其谈的独裁者,选择年轻而新鲜的、与马克截然不同的高曼,并不是出奇招、走险棋,而是意味着大摩准备重回疯狂岁月之前那个保守而踏实的旧时代。
与充满豪赌冲动的马克相比,高曼是个周全而审慎的君子。从咨询业转入金融界以来,高曼并没有从事那些赚钱赚到烫手的服务机构券商的投行业务,而是一直在做传统而利润微薄的个人经纪和财产管理业务。
虽然在华尔街这条窄道上,高曼名头不大、根基不深,公开资料提及他之处寥寥可数,但所有跟他合作过的人,都对他清晰、杰出、战略性的头脑和才能印象深刻。除了对从未涉及投行业务的高曼能否驯服大摩那些傲慢自负的投资银行家略有担心之外,没有人怀疑他具备掌管这个庞大的金融帝国的一切资质。
高曼最傲人的成绩是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让摩根斯坦利的零售券商业务的利润增长了三倍。这原本已经沦为大摩最边缘、最惨淡、准备卖掉的业务,却在高曼手中神奇壮大,成为香饽饽。而在华尔街一片哀鸣的2008年,当大摩的投行业务造成无底洞般的亏损时,高曼负责的零售券商业务一直还在赚钱。
所有人都相信,选择高曼,放弃马克,宣告大摩要彻底告别那个疯狂冒险的年代——那个年代让大摩从云端跌入深渊,彻底丧失了曾经的傲慢和尊严,现在它要转向另一个方向,选择另一种未来。
只是,用君子取代赌徒,大摩能否获救,华尔街能否重生?

- · 建设中的信息高速公路 | 2009-12-07
- · 哥本哈根来函 | 2009-12-07
- · 茅台调价,股票高开5% | 2009-12-07
- · 证监会高规格调研 意在股权投资基金监管话语权 | 2009-12-06
- · 银行业“围城”现象:工行走出去中行走进来 | 200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