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城开发区:见证海南工业化
在海南省,一提到开发区或工业化,人们更多会想到国家级的洋浦经济开发区,毕竟它承载着海南省近40%的工业产值。但是,仅就结构而言,洋浦由中石化集团800万吨炼油项目和印尼金光集团100万吨制浆项目两大项目为主,变得“厂区化”,而非“城市化”。
其实,在海南省,有一个开发区比洋浦开发区更具备开发区的优势和特征。它就是澄迈县的老城开发区,作为琼北工业基地和海南“西部工业走廊”的起始点,老城开发区无疑是海南省省级开发区的标杆——它是海南省开发最早、规模较大、产业体系最齐全的开发区。
从县级到省级的跨越
2007年,老城开发区由一个县级的开发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如今,老城开发区已成海南省开放度最高、投资环境最优、投资成本和风险最低的开发区之一,具备迅速崛起的物质基础和环境竞争力,加上海口工业西移,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原海口保税区区位调整至老城经济开发区内,并转型升级为政策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的综合保税区。这是继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综合保税区。
海口综合保税区紧靠海口马村港,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是以虚拟港口为依托,设立在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中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便捷的特殊开放区域。
海口综合保税区设立在老城经济开发区内,将为该开发区企业提供良好便捷的保税物流和仓储等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增强区域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009年5月20日,位于老城经济开发区的海南生态软件园正式开工,这是海南第一个软件园。这是海南“一岛一区两园”省级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一岛一区两园”即海南国际旅游岛、洋浦保税港区、海南生态软件园和三亚创意产业园区。
海南工业化的见证地
由于错过了几次工业化的时机,海南工业水平不仅大大低于沿海发达地区,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亦相差二十个百分点。关于海南作为一个旅游岛要不要进行工业化的争论,在卫留成上任海南省委书记之后得到定论,海南需要工业化的过程。
而作为海南省工业化的载体和见证者,海南目前有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海南文昌经济开发区、海南龙湾港经济开发区、海南临高金牌港经济开发区等五个省级开发区。其中老城开发区是开发最早、规模较大、产业体系最齐全的开发区。
2008年,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转变发展思路,拓宽招商渠道,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思路,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拉动了开发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在海南省“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将老城经济开发区定位为“海南省航运、货运中心枢纽,琼北地区主要的工业基地和现代化港口新区”,承接海口地区产业转移。这里距离海口市区仅20公里的距离,从海口的绕城高速到美兰国际机场仅需半小时。
二是产业结构齐全。建区21年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已累计投入20多亿元,基本实现国际标准的“七通一平”。目前,开发区区内投资和产值(销售)达亿元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有近50家,已形成以港口和省城为依托,以电力、石油、化工、玻璃深加工、建材、制药、食品、纺织、饲料、机电为重点的多门类新兴工业城区。
三是体制创新优势。软环境全面优化升级,在海南省首创了“六项”为企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其中有 “四项”为全国首创。包括全省首个投资服务窗口,全国首个“马上办”办公室等,赢得了投资企业家们的心。快捷高效的服务是优势也是亮点。
而今,老城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海南区位优势好、政策体制活、投资环境优、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开发区之一,成为镶嵌在琼北工业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正迎来“大投资、大开发、大发展”的三次创业战略机遇期。

- · 商务部力推5城市打造“国际设计中心” | 2009-11-25
- · 城市:有房白领要为通胀买单 | 2009-11-23
- · 联手日系三杰“汽车城”升级再造 | 2009-11-20
- ·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国际化的基石 | 2009-11-20
- · OEM转为ODM+自主品牌商务部5城市推“国际设计中心” | 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