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8-14
刘兆琼 程志云
订阅

中登叫停信托合同开户 阳光私募生存空间堪忧

刘兆琼 程志云

  “资金、信托公司都找好了,可目前开不了户。”上海一家新成立不久的私募基金对本报表示。

正值股市向好,股票型私募信托重又雄起,但其背后模糊的信托资产控制人令监管层颇为担心,证监会、银监会、中登公司开始对日益庞大的私募基金进行一系列政策约束。

叫停开户

7月27日,中证登公司发文,对信托公司以信托合同到交易所开户的方式颁布禁令。主要原因是,信托合同开户,尤其是私募信托背后的信托资产的实际控制人并不清晰。而由于今年上半年私募信托大大增加,最近一段时间IPO重启以后,以信托合同开户的数量猛增起来。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市场向好,股票型私募信托成为其重要利润来源,所以很多信托公司都开始大力发展私募信托。这样,一家信托公司往往一次性就上报几十个、上百个账户,导致监管部门对如此大规模的私募信托账户进行规范。

8月10日,一家转投私募基金的原公募基金经理对本报表示,中证登开不了户,证监会已经不给私募信托开股票账户。“我们资金和信托公司都找好了,但是监管部门却不给私募信托开户,现在我们暂时停止发私募信托,正在找监管部门沟通。”

目前各个监管部门都开始对私募信托进行规范。证监会要求对阳光私募信托行使审批权,而银监会对私募信托则行使备案制,因此证监会和银监会就这个问题进行协商,证监会要求银监会对信托公司以信托合同开户的问题拿出一个标准出来,作为重启私募信托开户的前提。但截至目前银监会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实际情况是,银监会对于信托合同开户的问题也存在分歧。大量信托合同开户主要是两类,一个是商业银行的打新股信托计划,银监会认为此类计划没有什么风险。而另一类就是阳光私募信托。

“银监会担心阳光私募的实际操盘权掌握在私募人士手中,这种模式下,信托公司只是一个渠道,自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因此,一旦私募基金出名了,信托公司就会被抛弃。”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目前,不允许私募信托开户主要影响的是新成立的私募基金,对原有的私募基金基本影响不大。

私募基金趋势

“私募基金发展太快,证监会希望银监会在市场准入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所以才有了不让私募信托开户的说法。”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表示。

证监会的担忧源于私募基金的发展规模给市场带来的风险。

根据 《中国证券类阳光私募发展现状研究》专题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目前产品数量超过200只,其资金管理规模已从去年年初的不足50亿元,发展到超过300亿元。

自2007年以来,已经有多位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基金。从肖华、梁文涛、江晖、吕俊到何震、王宏远、李旭利等,离开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超过20位,而其中大多数为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而最近,杨俊和孙延群的辞世,又使得多位基金经理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转投私募基金似乎成为明星基金经理的必然选择。

薪酬、压力以及在公募基金受到的种种限制都是这些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的原因。另外,私募基金的投资人相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大多为有一定资产规模的客户,有相当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一旦市场发生风险,我们只要做好相应的客户沟通工作,不需要被迫调仓;在公募,有时候就必须减仓和加仓,投资行为受客户导向太大,自己无法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一位原公募基金经理表示。

事实上,私募基金的壮大,无论在人才、制度方面都已经给公募基金带来了威胁,而通过信托方式募集的私募基金,基本上相当于公开募集,从规模上讲有的私募信托基金已经不输给公募基金。在国外,对冲基金基本都是私募基金。

“未来,证监会可能越来越无法通过影响几家大的公募基金来调节市场。”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正因如此,证监会已经加快了公募基金专户理财的审批。据悉,8月中旬,基金的一对多专户理财可能将开闸,证监会准备允许基金一次报五个产品,先让公募基金一对多专户业务做起来。

“私募基金已经是发展趋势,现在却又不让私募基金开股票账户,实际上是把已经阳光化的私募基金又按到地下去,这样更不利于监管层的风险控制。”上海一家老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