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7-10
程志云 赵红梅
订阅

银行理财隔绝资本市场 信托被动式转型

程志云 赵红梅

  最近,中融信托内部正在讨论转型。

7月8日,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与本报之前披露的内容基本一致。正是由于政策的变化,令中融信托这家最市场化的信托公司发现,与银行的合作变得越来越困难。

根据该《通知》,出于风险考虑,商业银行理财资金不再投资风险较高的资本市场。

据了解,目前银行投资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大部分是与信托公司合作,因此这一举措很有可能令信托公司丢掉大块业务。

银信合作困境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银监会从投资管理的原则、投资管理的方式和投资方向等三个层次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管理进行了明确规范。

一位商业银行产品设计经理认为,此举实际上是向商业银行强调一种“卖者有责”的理念。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银监会要求银行对中低收入投资者进行更有效的保护。也就是说,银行公开发行的大众理财产品就意味着低风险。

“银行设计了复杂的高风险产品,那么就需要计入风险资产中,要计提拨备。这句话潜藏着的含义或许是未来要银行为自己设计的高风险大众理财品买单。”这位人士说。

然而,商业银行理财退出高风险领域的撤军令动了不少信托公司的奶酪。

一位信托公司负责人介绍,信托公司与银行合作的项目中,打新股、私募基金等与二级市场相关的项目占比很高,还有不少是投资于房地产和私募股权的高收益项目。一旦这些项目受到限制,信托公司的许多项目都将面临无法发售出去的窘境。

“而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如果只投资债券市场的话,他们自己就可以操作了,几乎没有信托什么事了。”他说。

渠道依赖

中融信托今年正在全力创建私人银行部。

中融信托法律合规部的人士说,公司的私人银行部计划到年底扩展到300人,来增强信托的销售渠道及能力。

“早在3年前我们就该这么做,现在看来,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来销售信托产品这条渠道正在慢慢的堵死。”一位信托公司高管如此表态。

对于各家信托公司而言,银行理财资金的青睐无疑给信托产品带来了巨额的销售量,随之而来的是销售收入增加。

在此基础上,不少信托公司抛弃了原有的逐渐积累个人客户的战略,转而和多家商业银行联系,尽量多做机构生意。

但与占据着渠道优势的商业银行合作,信托公司很快处于弱势地位。

北京国际信托公司一位业务经理坦承,实际上,所谓银信合作项目,渠道和客户都在银行手里,产品设计也由商业银行包揽了,有时候甚至项目本身都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信托公司只成了银行产品设计的一个工具,所以议价能力非常差。

“即便如此,一个项目还有无数的信托公司抢着做。商业银行乐呵呵的等着信托公司互相压价。有时候就是由于恶性竞争,信托公司做一个项目收费不到千分之一。几十亿的项目做下来,净收益才一百多万。”他说。

但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想要重新回到积累自己的高端客户从而发展壮大的老路上并不容易。

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信托公司自己公开发行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达到878.32亿,而2008年公开披露的银信产品规模则高达7432亿人民币。

“这些银信合作的客户实际上并不是信托公司的,而是银行的客户,银行不会和信托公司共享他的客户资源。”一位信托公司高管直言。

而目前信托公司想要建立自己的客户群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那些设计产品能力低,只做批发业务的信托公司已经感到很大的压力了,不少信托公司都在谈论转型。但究竟向什么方向走,如何建立销售渠道,还是个难题。”一位信托人士称。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