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2-13
作者:张斌

城市消费拐点隐现

张斌

  宁波国际购物中心一楼,定价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Glashutte手表,以往每个月都能卖出五六块,但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一个月都卖不出一块;嘉兴戴梦得酒店的经理说,金融危机到来,一夜之间,酒店几乎所有的外商都走了;嘉兴的商场如果不是打出了“割肉”的价格,已经很难吸引消费者了……

这一幕幕场景并非巧合。它们表明,在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城市消费增长的拐点开始隐现。

商务部一份调研报告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春节前夕,商务部四个内贸司局派出10个小组分赴各地围绕“扩大消费”进行调研,各小组侧重点不同。1月5日至9日,商务部商贸服务司、、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杭州办事处人员赴上海市、浙江嘉兴和宁波等消费比较旺盛的区域,对城市消费现状进行调研。

一位调研小组的成员说:“从调研的汇总情况来看,2008年10月份开始,城市消费出现了拐点。”

高增长后的下滑

2008年,“消费”被喻为“冬天里的一把火”。整个经济波澜起伏,只有“消费”处变不惊。

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8488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8%,比上年加快3.3个百分点。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增长22.1%,加快4.9个百分点。

商务部本次调研的重点城市上海和宁波情况似乎更为乐观。去年1-11月份上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3.58亿元,增长17.7%;消费增速创1997年以来历史新高。宁波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6%,是1995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最快的一年。

但是,这些城市消费高速增长的根基并不牢固。“一整年的数字虽然还很好看,但是因为去调研了,所以我知道,2008年10月份开始,这几个城市消费增速是在下滑的。”上述调研小组的成员说。

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能力居全国前列的上海,去年前11个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2%,但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同比下降了37.4个百分点。11月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仅增长0.6%。

记者了解到,百联股份的八佰伴商店销售增长率2008年上半年为12%,11月份下滑到3%-5%。上海太平洋百货10月份收入下滑了15%。徐家汇商圈的第六百货、汇金、太平洋百货、东方商厦等商场去年10月6日后的销售额同比也平均下降了10%-15%。

商场生意的转淡表明,需求弹性大的商品消费出现了明显下滑。

宁波汽车销售去年10月份增速下滑0.9个百分点,11月份出现负增长为-16.8%。

高档奢侈品消费所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宁波市定位为高端的全光、新世界等几家商场,从2008年8月就开始出现负增长。上海浦东奢侈品消费下滑50%。

上述调研组成员还介绍说:“在与企业座谈中,团体性消费明显萎缩也是反映比较多的一个问题。”上海浴池的每笔团体消费单子已经从300元下降到了150元,2008年酒店团拜会的订单量下降了25%。

“可以肯定地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个行业限额以上企业的拐点异常明显。”上述人士在参看了各地大量数据后得出结论。

牛年的开门红

牛年消费开门红虽然毫无悬念地到来,但增速却出现了下滑。商务部数据显示,2009年春节期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而过去两年,这个数字分别是15%和16%。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春节黄金周,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37.3亿元,增长6.6%,增速下降了17.8个百分点。这是2005年以来首次低于10%。

上述调研小组人士分析认为:“今年消费增速大概会在10%多一些,但城市可能降得更多一点。”

这份报告分析了城市消费下滑的影响因素和趋势,金融危机呈现“多米诺骨牌”传递,成为主因。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年后曾表示,目前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商务部一位官员表示:“他们收入急剧下降,消费能力必然跟着下降。而大量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员工,也存在同样问题。这些人正是近几年支持城市消费增长最旺的一个群体。”

此外,随着欧美金融危机的逐渐加深,中国的入境游客在急剧减少。这直接影响旅游业、酒店业和休闲娱乐场所的消费。

中国旅行社总社负责出入境游的管理人员于晶说:“现在国外的大包团少的可怜,都是一些散客来中国。入境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出境游也下降了30%左右。”

“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低迷,降低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提到了制约城市消费的另一大主因。去年熊市一年,超过八成投资者财富大幅缩水,更有两成多股民亏损在70%以上。这直接造成了人们的防备心理、惜买心理、节俭心理和期待心理。

调研还发现,消费安全问题引发食品信任危机,也使城市居民的消费热情备受打击。上海光明集团的总经理在座谈中表示,全国的乳制品行业几乎都受到了去年“三鹿事件”的极大影响。

何时回暖

为了维稳消费,决策层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商务部上述人士说:“发放消费券、旅游券、商家一再降价等具体政策,对2009年消费的稳定增长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不过,潘向东认为,从目前的这些政策来看,消费很难提振。“今年城市消费的增速肯定会下来,能否起死回升要看今年4季度和明年1季度。”

上述商务部官员认为,发放消费券这类短期政策,对启动城市消费意义不大,“这类消费在全年的消费总额中占的比重非常小。”

上海证券在日前的一份专题研究报告中提出,房地产业发展对消费增长的提振作用明显。但商务部内部一些人士则认为,把房地产作为拉动城市内需的支柱产业是有问题的。

上述商务部官员说:“当房价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占用居民大量的可支配收入用来买房。如果一个人收入的一半都准备用来买房,可以想象消费被压缩的将多么严重。”

他还补充说,尽管房地产能拉动广泛的相关产业,但是只有30%是拉动了建材、水泥、钢铁和劳动力的收入,还有70%是沉淀下来的,成为社会的沉淀资本,不能变成现实消费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王自力认为,现在最关键的是资本市场,股市好了,消费就上去了。“资本市场火起来不是短期内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向这方面引导。”

“消费上升最终还是要靠整个经济复苏,收入水平和就业率提升。”潘向东说,“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才是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