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最后一场地震
老人颤巍巍地走过来,身后是破旧的土房,房梁上的部分瓦片因为地震已经滑落下来,在地面上形成一小堆一小堆的碎片。阳光透过房梁上残存瓦片间的缝隙直射下来,分外刺眼。这是地震之后的第二天。
她叫徐亚凤,已有71岁,是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勐秀村高里山寨的村民。2008年12月26日4时20分和5时25分,根据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台网的测定,瑞丽市分别发生4.9级和4.0级地震,震中位置被确定为徐亚凤老人所在的高里山寨。
“你是从昆明来还是从北京来?”她用极为难懂的方言问。听到“北京”这两个字时,她有些激动,“来,小伙子,你坐下来,我跟你慢慢讲。”对于老人来说,昆明或北京,那意味着省里或中央对他们的重视。
坐下来之后,她开始讲述发生在那个凌晨的惊魂一刻。老人极力地想让倾听者明白,地震时她的反应以及家里所发生的一切。怕对方听不懂,于是又颤巍巍地站起来,一摇一摆地拉着人去客厅和房间看地震之后的痕迹。
虽然太阳当空,但房子里依然阴暗,客厅里除了火盆,一张木板搭起的小床和一个破旧的单人皮沙发,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已有些年岁的小电视。客厅上方搭上了一层竹板,是当地民兵为了防止余震而搭建的。
客厅的右手边是一间堆积杂物的小房间,靠窗的那面墙有些坍塌,几块土砖倒在房间的地面上。左手边是老人和老伴住的房间,她说,老伴因瘫痪已卧床9年,地震时,她想抱起老伴往屋外走,但任凭怎么努力都没能成功。说起这个的时候,她满是皱纹的脸有些抽搐。
在院子里临时搭起的一个蓝色防震棚里,徐老太的老伴——81岁的杨秀方坐在床上,嘴里嚼着东西,下身盖着厚厚的被子,不时地冲着来访者笑。那晚,杨秀方是被赶来救援的民兵抱出来的。
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小时,瑞丽市人武部组织了520名民兵到各受灾村,其中有10名民兵来到高里山寨,他们主要负责搭帐篷、运送救灾物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进行 24小时值班巡逻,日夜巡视村内治安情况。
徐亚凤老人所在的这个高里山寨,依山而建,不大,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因为没有空旷的平地,防震棚或搭建在灾民家的院子里,或搭建在村子下方的一条简易公路上。在简易公路上的几个防震棚里,一群小孩正在若无其事地嬉戏着。
10岁的张玉锁是个长得非常清秀的小男孩,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在这群小孩里,他显得很文静。“地震的时候怕不怕?”“怕。”孩子们像读书时面对老师的提问一样,异口同声地回答。然后是一阵安静,再然后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孩子们发现了来访者带着相机,都围了过来,嚷嚷着要拍照,每拍完一个人,他们都会凑过来抢着看,然后发出一阵阵大笑。对于地震,孩子们的记忆是短暂的,他们更愿意无忧无虑地玩耍嬉闹。不过,家是不敢回了。“害怕。”张玉锁说。
自从汶川大地震之后,学校和学生成为重点保护对象。离高里山寨仅四百米左右,是勐秀乡中学。这是所占地不到60亩地的乡村中学,校园里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宿舍楼。在这次地震中,这些楼都没有受到损害。
学校旁边是勐秀乡卫生院,一溜儿排开的6间砖瓦房的墙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塌。房内的床上,砖头灰瓦散落在凌乱的被褥之中。卫生院的住院病人已经住进了临时搭建的防震棚里。
勐秀乡中学在校学生335人,其中住宿生332人,地震发生的时候,他们都还在睡梦中。“四点二十分发生的地震,十分钟之后,我从家里赶到学校时,发现同学们都已经在操场上了。”副校长胡聪回忆说。
胡聪说,汶川地震之后,因为德宏州属于地震常发地区,学校进行过三次地震演习。这样的演习在这次地震中看到了效果。“我很为我的学生们骄傲,他们很有组织地进行了疏散。”胡聪说,要是没有过演习,是否会发生踩踏事故,就不好说了。
勐秀乡中学此次受灾最严重的是教工宿舍。与校园一路之隔的教工宿舍区位于山腰位置,是几排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地震之后,房梁和砖柱之间发生了移位,许多房子有1-5厘米的裂缝,天花板上的石膏也大片地脱落。
据胡聪介绍,勐秀乡中学平房区的教师住房4幢共46间,严重受损,已无法使用;同在平房区的学生宿舍1幢,8间,变形移位,已无法使用;而校园区的学生大厕所,墙体断裂,按说也已无法正常使用,“因为只有一个厕所,现在我们用树木顶着墙,暂时继续用着。”
所有的教师及家属都被安置在操场上的防震棚里。一些老师在受灾的家中收拾着东西,家中的地面上铺着厚厚的石膏粉尘,家具被脱落的天花板砸得七零八碎。也有一些老师在厨房烧着柴火做饭吃。“白天还能在房里呆着,晚上都得住防震棚。”胡聪说。
作为地震多发区,勐秀乡也不是第一次遭遇地震,但都很小,“这是第一次作为震中地”。1998年来勐秀乡中学任教的胡聪是丽江人,他说这所乡村中学是州里少有的退学率低的学校。因为交通不便,很多学生得走六七个小时的山路来学校。
后来,当地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校住宿,食宿费由政府承担。每到周末的时候,派几辆中巴车接送学生回家和返校。“这里是读书的好地方,学校在瑞丽市所有中学里排名前三,在普通中学中是差不多最好的了。”
勐秀乡距离瑞丽市区有30多公里的路程,人口以景颇族为主。多年来,由于交通困难,山里的村民要进城卖自己栽种的木瓜、棕包等土特产品,要走六个小时的山路。而现在,青石头堆砌的公路沿着勐秀山的山脊一直延伸到勐秀乡小街村,但也只在每天下午两点半,才有一班车从瑞丽市区到勐秀乡政府所在地的勐秀村。
在勐秀乡中学的校园里,可以看到山下的瑞丽市城区,极目远眺,阳光下的瑞丽坝碧绿无垠,瑞丽江水从坝子间缓缓流过。当年著名的军旅作曲家杨非就是在勐秀山上,看到了斯情斯景,而写出了一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电影《勐龙沙》主题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曲现在已经成为瑞丽市的市歌。
如今,这个美丽的地方遭受了地震。瑞丽市政府大楼也受损严重无法使用,办公搬到了市委大楼里。截至12月30日9时,根据瑞丽市“12·26”抗震指挥部的数据,云南瑞丽地震已造成20余人受伤,36563间房屋受损,受灾人口达64241人,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全市教育、卫生、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均不同程度受损。
12月28日下午,勐秀乡中学的学生陆陆续续被中巴车接回了学校,学校将在第二天正常上课。“三个礼拜之后就放寒假了。”胡聪说。不过,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学校的教师、高里山寨的老人和孩子们可能得长住在寒冷的防震棚里。
2008年最后一场地震
谢良兵
401
2009-01-05
谢良兵
老人颤巍巍地走过来,身后是破旧的土房,房梁上的部分瓦片因为地震已经滑落下来,在地面上形成一小堆一小堆的碎片。阳光透过房梁上残存瓦片间的缝隙直射下来,分外刺眼。这是地震之后的第二天。
她叫徐亚凤,已有71岁,是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勐秀村高里山寨的村民。2008年12月26日4时20分和5时25分,根据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台网的测定,瑞丽市分别发生4.9级和4.0级地震,震中位置被确定为徐亚凤老人所在的高里山寨。
“你是从昆明来还是从北京来?”她用极为难懂的方言问。听到“北京”这两个字时,她有些激动,“来,小伙子,你坐下来,我跟你慢慢讲。”对于老人来说,昆明或北京,那意味着省里或中央对他们的重视。
坐下来之后,她开始讲述发生在那个凌晨的惊魂一刻。老人极力地想让倾听者明白,地震时她的反应以及家里所发生的一切。怕对方听不懂,于是又颤巍巍地站起来,一摇一摆地拉着人去客厅和房间看地震之后的痕迹。
虽然太阳当空,但房子里依然阴暗,客厅里除了火盆,一张木板搭起的小床和一个破旧的单人皮沙发,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已有些年岁的小电视。客厅上方搭上了一层竹板,是当地民兵为了防止余震而搭建的。
客厅的右手边是一间堆积杂物的小房间,靠窗的那面墙有些坍塌,几块土砖倒在房间的地面上。左手边是老人和老伴住的房间,她说,老伴因瘫痪已卧床9年,地震时,她想抱起老伴往屋外走,但任凭怎么努力都没能成功。说起这个的时候,她满是皱纹的脸有些抽搐。
在院子里临时搭起的一个蓝色防震棚里,徐老太的老伴——81岁的杨秀方坐在床上,嘴里嚼着东西,下身盖着厚厚的被子,不时地冲着来访者笑。那晚,杨秀方是被赶来救援的民兵抱出来的。
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小时,瑞丽市人武部组织了520名民兵到各受灾村,其中有10名民兵来到高里山寨,他们主要负责搭帐篷、运送救灾物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进行 24小时值班巡逻,日夜巡视村内治安情况。
徐亚凤老人所在的这个高里山寨,依山而建,不大,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因为没有空旷的平地,防震棚或搭建在灾民家的院子里,或搭建在村子下方的一条简易公路上。在简易公路上的几个防震棚里,一群小孩正在若无其事地嬉戏着。
10岁的张玉锁是个长得非常清秀的小男孩,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在这群小孩里,他显得很文静。“地震的时候怕不怕?”“怕。”孩子们像读书时面对老师的提问一样,异口同声地回答。然后是一阵安静,再然后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孩子们发现了来访者带着相机,都围了过来,嚷嚷着要拍照,每拍完一个人,他们都会凑过来抢着看,然后发出一阵阵大笑。对于地震,孩子们的记忆是短暂的,他们更愿意无忧无虑地玩耍嬉闹。不过,家是不敢回了。“害怕。”张玉锁说。
自从汶川大地震之后,学校和学生成为重点保护对象。离高里山寨仅四百米左右,是勐秀乡中学。这是所占地不到60亩地的乡村中学,校园里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宿舍楼。在这次地震中,这些楼都没有受到损害。
学校旁边是勐秀乡卫生院,一溜儿排开的6间砖瓦房的墙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塌。房内的床上,砖头灰瓦散落在凌乱的被褥之中。卫生院的住院病人已经住进了临时搭建的防震棚里。
勐秀乡中学在校学生335人,其中住宿生332人,地震发生的时候,他们都还在睡梦中。“四点二十分发生的地震,十分钟之后,我从家里赶到学校时,发现同学们都已经在操场上了。”副校长胡聪回忆说。
胡聪说,汶川地震之后,因为德宏州属于地震常发地区,学校进行过三次地震演习。这样的演习在这次地震中看到了效果。“我很为我的学生们骄傲,他们很有组织地进行了疏散。”胡聪说,要是没有过演习,是否会发生踩踏事故,就不好说了。
勐秀乡中学此次受灾最严重的是教工宿舍。与校园一路之隔的教工宿舍区位于山腰位置,是几排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地震之后,房梁和砖柱之间发生了移位,许多房子有1-5厘米的裂缝,天花板上的石膏也大片地脱落。
据胡聪介绍,勐秀乡中学平房区的教师住房4幢共46间,严重受损,已无法使用;同在平房区的学生宿舍1幢,8间,变形移位,已无法使用;而校园区的学生大厕所,墙体断裂,按说也已无法正常使用,“因为只有一个厕所,现在我们用树木顶着墙,暂时继续用着。”
所有的教师及家属都被安置在操场上的防震棚里。一些老师在受灾的家中收拾着东西,家中的地面上铺着厚厚的石膏粉尘,家具被脱落的天花板砸得七零八碎。也有一些老师在厨房烧着柴火做饭吃。“白天还能在房里呆着,晚上都得住防震棚。”胡聪说。
作为地震多发区,勐秀乡也不是第一次遭遇地震,但都很小,“这是第一次作为震中地”。1998年来勐秀乡中学任教的胡聪是丽江人,他说这所乡村中学是州里少有的退学率低的学校。因为交通不便,很多学生得走六七个小时的山路来学校。
后来,当地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校住宿,食宿费由政府承担。每到周末的时候,派几辆中巴车接送学生回家和返校。“这里是读书的好地方,学校在瑞丽市所有中学里排名前三,在普通中学中是差不多最好的了。”
勐秀乡距离瑞丽市区有30多公里的路程,人口以景颇族为主。多年来,由于交通困难,山里的村民要进城卖自己栽种的木瓜、棕包等土特产品,要走六个小时的山路。而现在,青石头堆砌的公路沿着勐秀山的山脊一直延伸到勐秀乡小街村,但也只在每天下午两点半,才有一班车从瑞丽市区到勐秀乡政府所在地的勐秀村。
在勐秀乡中学的校园里,可以看到山下的瑞丽市城区,极目远眺,阳光下的瑞丽坝碧绿无垠,瑞丽江水从坝子间缓缓流过。当年著名的军旅作曲家杨非就是在勐秀山上,看到了斯情斯景,而写出了一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电影《勐龙沙》主题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曲现在已经成为瑞丽市的市歌。
如今,这个美丽的地方遭受了地震。瑞丽市政府大楼也受损严重无法使用,办公搬到了市委大楼里。截至12月30日9时,根据瑞丽市“12·26”抗震指挥部的数据,云南瑞丽地震已造成20余人受伤,36563间房屋受损,受灾人口达64241人,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全市教育、卫生、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均不同程度受损。
12月28日下午,勐秀乡中学的学生陆陆续续被中巴车接回了学校,学校将在第二天正常上课。“三个礼拜之后就放寒假了。”胡聪说。不过,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学校的教师、高里山寨的老人和孩子们可能得长住在寒冷的防震棚里。
2008年最后一场地震
谢良兵
401
2009-01-05
谢良兵
老人颤巍巍地走过来,身后是破旧的土房,房梁上的部分瓦片因为地震已经滑落下来,在地面上形成一小堆一小堆的碎片。阳光透过房梁上残存瓦片间的缝隙直射下来,分外刺眼。这是地震之后的第二天。
她叫徐亚凤,已有71岁,是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勐秀村高里山寨的村民。2008年12月26日4时20分和5时25分,根据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台网的测定,瑞丽市分别发生4.9级和4.0级地震,震中位置被确定为徐亚凤老人所在的高里山寨。
“你是从昆明来还是从北京来?”她用极为难懂的方言问。听到“北京”这两个字时,她有些激动,“来,小伙子,你坐下来,我跟你慢慢讲。”对于老人来说,昆明或北京,那意味着省里或中央对他们的重视。
坐下来之后,她开始讲述发生在那个凌晨的惊魂一刻。老人极力地想让倾听者明白,地震时她的反应以及家里所发生的一切。怕对方听不懂,于是又颤巍巍地站起来,一摇一摆地拉着人去客厅和房间看地震之后的痕迹。
虽然太阳当空,但房子里依然阴暗,客厅里除了火盆,一张木板搭起的小床和一个破旧的单人皮沙发,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已有些年岁的小电视。客厅上方搭上了一层竹板,是当地民兵为了防止余震而搭建的。
客厅的右手边是一间堆积杂物的小房间,靠窗的那面墙有些坍塌,几块土砖倒在房间的地面上。左手边是老人和老伴住的房间,她说,老伴因瘫痪已卧床9年,地震时,她想抱起老伴往屋外走,但任凭怎么努力都没能成功。说起这个的时候,她满是皱纹的脸有些抽搐。
在院子里临时搭起的一个蓝色防震棚里,徐老太的老伴——81岁的杨秀方坐在床上,嘴里嚼着东西,下身盖着厚厚的被子,不时地冲着来访者笑。那晚,杨秀方是被赶来救援的民兵抱出来的。
地震发生后不到一个小时,瑞丽市人武部组织了520名民兵到各受灾村,其中有10名民兵来到高里山寨,他们主要负责搭帐篷、运送救灾物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进行 24小时值班巡逻,日夜巡视村内治安情况。
徐亚凤老人所在的这个高里山寨,依山而建,不大,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因为没有空旷的平地,防震棚或搭建在灾民家的院子里,或搭建在村子下方的一条简易公路上。在简易公路上的几个防震棚里,一群小孩正在若无其事地嬉戏着。
10岁的张玉锁是个长得非常清秀的小男孩,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在这群小孩里,他显得很文静。“地震的时候怕不怕?”“怕。”孩子们像读书时面对老师的提问一样,异口同声地回答。然后是一阵安静,再然后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孩子们发现了来访者带着相机,都围了过来,嚷嚷着要拍照,每拍完一个人,他们都会凑过来抢着看,然后发出一阵阵大笑。对于地震,孩子们的记忆是短暂的,他们更愿意无忧无虑地玩耍嬉闹。不过,家是不敢回了。“害怕。”张玉锁说。
自从汶川大地震之后,学校和学生成为重点保护对象。离高里山寨仅四百米左右,是勐秀乡中学。这是所占地不到60亩地的乡村中学,校园里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宿舍楼。在这次地震中,这些楼都没有受到损害。
学校旁边是勐秀乡卫生院,一溜儿排开的6间砖瓦房的墙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塌。房内的床上,砖头灰瓦散落在凌乱的被褥之中。卫生院的住院病人已经住进了临时搭建的防震棚里。
勐秀乡中学在校学生335人,其中住宿生332人,地震发生的时候,他们都还在睡梦中。“四点二十分发生的地震,十分钟之后,我从家里赶到学校时,发现同学们都已经在操场上了。”副校长胡聪回忆说。
胡聪说,汶川地震之后,因为德宏州属于地震常发地区,学校进行过三次地震演习。这样的演习在这次地震中看到了效果。“我很为我的学生们骄傲,他们很有组织地进行了疏散。”胡聪说,要是没有过演习,是否会发生踩踏事故,就不好说了。
勐秀乡中学此次受灾最严重的是教工宿舍。与校园一路之隔的教工宿舍区位于山腰位置,是几排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地震之后,房梁和砖柱之间发生了移位,许多房子有1-5厘米的裂缝,天花板上的石膏也大片地脱落。
据胡聪介绍,勐秀乡中学平房区的教师住房4幢共46间,严重受损,已无法使用;同在平房区的学生宿舍1幢,8间,变形移位,已无法使用;而校园区的学生大厕所,墙体断裂,按说也已无法正常使用,“因为只有一个厕所,现在我们用树木顶着墙,暂时继续用着。”
所有的教师及家属都被安置在操场上的防震棚里。一些老师在受灾的家中收拾着东西,家中的地面上铺着厚厚的石膏粉尘,家具被脱落的天花板砸得七零八碎。也有一些老师在厨房烧着柴火做饭吃。“白天还能在房里呆着,晚上都得住防震棚。”胡聪说。
作为地震多发区,勐秀乡也不是第一次遭遇地震,但都很小,“这是第一次作为震中地”。1998年来勐秀乡中学任教的胡聪是丽江人,他说这所乡村中学是州里少有的退学率低的学校。因为交通不便,很多学生得走六七个小时的山路来学校。
后来,当地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校住宿,食宿费由政府承担。每到周末的时候,派几辆中巴车接送学生回家和返校。“这里是读书的好地方,学校在瑞丽市所有中学里排名前三,在普通中学中是差不多最好的了。”
勐秀乡距离瑞丽市区有30多公里的路程,人口以景颇族为主。多年来,由于交通困难,山里的村民要进城卖自己栽种的木瓜、棕包等土特产品,要走六个小时的山路。而现在,青石头堆砌的公路沿着勐秀山的山脊一直延伸到勐秀乡小街村,但也只在每天下午两点半,才有一班车从瑞丽市区到勐秀乡政府所在地的勐秀村。
在勐秀乡中学的校园里,可以看到山下的瑞丽市城区,极目远眺,阳光下的瑞丽坝碧绿无垠,瑞丽江水从坝子间缓缓流过。当年著名的军旅作曲家杨非就是在勐秀山上,看到了斯情斯景,而写出了一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电影《勐龙沙》主题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曲现在已经成为瑞丽市的市歌。
如今,这个美丽的地方遭受了地震。瑞丽市政府大楼也受损严重无法使用,办公搬到了市委大楼里。截至12月30日9时,根据瑞丽市“12·26”抗震指挥部的数据,云南瑞丽地震已造成20余人受伤,36563间房屋受损,受灾人口达64241人,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全市教育、卫生、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均不同程度受损。
12月28日下午,勐秀乡中学的学生陆陆续续被中巴车接回了学校,学校将在第二天正常上课。“三个礼拜之后就放寒假了。”胡聪说。不过,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学校的教师、高里山寨的老人和孩子们可能得长住在寒冷的防震棚里。

- ·亚洲2009:去杠杆化、通缩、货币贬值 | 2008-12-31
- ·让智慧的光芒照耀2009 | 2008-12-31
- ·七问2009汽车链 | 2008-12-31
- ·间隔12年的阅读 | 2008-12-31
- ·长野 史:2009业务量将上升 | 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