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定制掌讯通
有一天,公交车上的两个中学生玩着手机,一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说:“哎,你看看,这个软件太好玩了,装上这个什么都有了!”那是2005年的秋天,而他们所说的该款手机软件,就是掌讯通刚刚推出的0.92版本。巧的是掌讯通的创始人史卫星就坐在他们的后面,听到这些话,他坚定了继续研发和升级这款软件的理念。
史卫星是一个坚定的技术主义者。或许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人,在骨子都是讲求完美,比如史卫星当年的合作伙伴池宇峰,干脆将自己公司的名字注册成了完美时空。可能这只是一个巧合,但对于史卫星来说,技术完美是其一生的理想。
当年史卫星第一次创业时开发的世摩网游,当市场给于高涨的热情时,技术上却跟不上了,最后不得不卖掉了事,这对于史卫星来说,是一次很惨痛的教训,以致于转身做起了无线互联网领域的掌讯通。“如何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将技术完美地跟上,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那时的移动互联网或者说
“
用户自由定制内容
形象地说,掌讯通就像一个游戏大厅,模块化的服务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定制,目前提供包括即时通讯、资讯、游戏、影音下载等等12项服务。掌讯通也是目前手机上唯一支持断点续传和多任务同时下载的软件。
“谁能做到这些?在目前的所有手机客户端里,只有我能做到。”史卫星非常有信心地告诉记者说,掌讯通提供的是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史卫星看来,只有高级用户才会比较熟练地知道如何用手机去寻找需要的资讯、安装需要的软件等,绝大多数用户都只会玩最原始的那种手机图铃之类的简单玩意儿。于是,掌讯通就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操作方式,并拓展了最初的手机娱乐方式。“我相信这种方式可以大量影响使用手机客户端的用户的习惯。事实上也是如此。”
抢得先机,体现了掌讯通技术上的先进性,但史卫星依然认为掌讯通的短板在于产品成熟度还不够。“关键是缺乏技术人才。”只有把产品在技术和服务上做得极度完美,才能通过用户的口碑传播,在市场起步阶段,就尽快占据市场。“这根本不成问题。掌讯通的800万用户都是靠口碑传播发展来的!”
史卫星在市场推广中发现,一旦让习惯了手机上网的用户体验一次掌讯通后,用户随即安装掌讯通软件的高达到80%以上;而没有手机上网习惯的用户在体验掌讯通后,安装掌讯通软件来上网的也能达到10%左右。“这个市场还需要加快培养消费者习惯,而这并不是一家或者几家手机平台服务商和内容服务商能够解决的,还要依托于移动网络运营商的规划。”
掌讯通的盈利来源主要是会员包月收费(对需要更多优质内容及功能的用户收取,如VIP频道及个人空间大小等);虚拟道具销售(用虚拟化形象表达特殊功能和展示效果,并将次虚拟物品通过虚拟化商城面向用户销售);内容付费下载(对具有独特性的数字内容,按每次下载收取服务费用,如MP3、MTV、GAME等);广告。史卫星向记者表示,未来实名制交友和内容付费下载服务会有长足的发展,而手机网络游戏在将来的市场也会非常大,但现在还未到时候。至于客户端广告,由于具有其他广告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必将成为未来主流的广告渠道之一。
坦然面对
掌讯通在2006年被快乐米中国(中国最大的数字音乐渠道商之一,中国领先的跨平台音乐社区)收购后,作为母公司的一个事业部,被命名为“
“掌讯通所有的业务在
事实上,掌讯通的视频服务和下载服务在技术上已经完成,然而,由于它们对网络带宽的需求非常大,现在还没有得到用户的普遍使用。“一旦
可以说,在
轻松应对跨国对手
掌讯通服务的多元化、人性化和定制化是其核心竞争力。但在面临
那么,掌讯通这样的创业型中小公司,在面对跨国公司觊觎时,是否会承受很大的市场压力呢?在史卫星看来,这并不值得担忧:“维信的做法,就像既惦记着做一个通道把Youtube的内容整合进来,又惦记着苹果的终端销售。Symbian终端占有率让他们充满信心,但是将来做终端设备的和做服务的肯定要分开的,就好比卖电脑和做互联网一样,产业梯度一旦拉开,注定有人要被边缘化。造产品卖产品与造平台卖服务,是不同的商业概念。”
史卫星侃侃而谈这些国际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乔布斯是不会让用户参与内容的,这个方面他们不擅长,他们也一定不会去碰自己很难把握的那些草根性的、大众性、原创性的内容。如果非要说成功的话,我觉得Google有可以成功地成为一个手机网络的平台服务提供商的基础,但它需要一个自己的手机定制生产体系。掌讯通也在寻找自己的合作手机制造商。”
实际上,聪明的创业家和成熟的企业家看到的方向都是一样的,只是“舍”与“得”的选择不同罢了。最重要的找到自己擅长的方面,提供给用户自己最能提供的那些产品和服务,按照用户最需要的东西去创新或者坚持。
- 许继“定制”易主平安 第一推动力:地方政府 | 2008-03-25
- 许继“定制”易主平安 第一推动力:地方政府 | 2008-03-21
- 标准方案按需定制 直接经营全球支持 | 2007-09-21
- 宇龙与中国移动签定制协议 | 2007-08-10
- 量身定制:转型期家庭投资“两步走” | 2007-07-24